前出师表
诸葛亮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¹,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²,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³,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⁴,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⁵。不宜妄自菲薄⁶,引喻失义⁷,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⁸,俱为一体,陟罚臧否⁹,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¹⁰,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¹¹。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¹²,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¹³,有所广益。将军向宠¹⁴,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¹⁵。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¹⁶,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¹⁷,躬耕于南阳¹⁸,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¹⁹,猥自枉屈²⁰,三顾臣于草庐之中²¹,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²²。后值倾覆²³,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²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²⁵。受命以来,夙夜忧叹²⁶,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²⁷,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²⁸,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²⁹,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咎,以彰其慢³⁰;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³¹,察纳雅言³²,深追先帝遗诏³³。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³⁴,不知所云。
¹先帝:指刘备,章武三年(223)去世。中道:半路。崩殂(cú):帝王去世。
²益州:蜀国所在地,包括现在的四川省及陕西、云南的部分地区。疲敝:困乏,人力物力不足。
³追:追念,怀念。殊遇:恩遇,特殊优厚的待遇。
⁴开张:打开。圣听:君主圣明的听闻。这句话的意思是劝刘禅广泛听取群臣意见。
⁵恢宏:张扬,扩大。
⁶妄自菲薄:随意自轻自贱,使自己鄙薄。
⁷引喻失义;称引譬喻不符合正确的道义。
⁸宫中:皇宫中。府中:丞相府中。建兴元年(223)年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开丞相府处理国家军政事务。
⁹陟(zhì):提拔,提升。臧否(zāngpǐ):善恶,这里用作动词,指对人物的表彰或批评。
¹⁰作奸:做坏事。犯科:触犯法律。科:法律条文。
¹¹内外:内指宫中,外指府中。
¹²侍中、侍郎:都是在皇帝身边侍从的官职,侍郎即黄门侍郎。郭攸之:字演长,南阳(在今湖北)人,当时任侍中。费祎(yī):字文伟,江夏(在今湖北)人。董允:字休昭,南郡(在今湖北)人,二人曾先后任黄门侍郎、侍中。
¹³裨(bì):弥补,补益。阙(quē)漏:缺失疏漏。阙:同“缺”,缺陷,缺失。
¹⁴向宠:襄阳(今湖北)人,刘备时任牙门将,刘禅即位后被封为都亭侯,任中部督,统领近卫部队。
¹⁵桓、灵:指东汉桓帝刘志、灵帝刘宏。他们都是昏君,宠信太监,残害忠臣,导致东汉灭亡。
¹⁶贞良死节:坚贞忠诚,能以死报国。
¹⁷布衣:平民,古代平民穿麻葛布做的衣服。
¹⁸躬:亲自,亲身。南阳:指诸葛亮的隐居地隆中,在湖北襄阳城西二十里。
¹⁹卑鄙:身份卑微,见识鄙陋。
²⁰猥(wěi):谦词,诸葛亮认为刘备来拜访自己是屈辱了刘备。枉屈:枉驾屈就,屈尊。
²¹顾:探望,拜访。
²²驱驰:奔走效劳。
²³值:遇上。倾覆:失败,溃败。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打败。
²⁴尔来:从那时以来,到现在。二十有一年:即二十一年,刘备三顾草庐请出诸葛亮是在当阳之败前一年,距写这道表文已二十一年。
²⁵寄:托付。大事:指辅佐刘禅兴复汉室的事业。
²⁶夙(sù)夜:从早到晚,日夜。夙:早晨。
²⁷五月渡泸:蜀汉后主建兴三年(225),诸葛亮率军南征,平定南中诸郡,到秋天南方完全平定,使北伐没有后顾之忧。泸:泸水,金沙江的一段,在四川、云南交界处。
²⁸攘(rǎng)除:排除,除掉。奸凶:指以曹丕为首的曹魏政权。
²⁹斟酌:对事物的利害得失加以权衡度量。损益:去掉或增加。
³⁰彰:表明,揭露。咎(jiù):过失。
³¹谘诹(zōu):咨询,询问。善道:好的意见和建议。
³²察纳:审察采纳。雅言:正言,正确的言论。
³³遗诏:刘备在给刘禅的遗诏中有“勿以恶小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等告诫。
³⁴涕零:流泪。
【译文】
臣诸葛亮敬禀:先帝创立统一天下的大业还不到一半,中途逝世。如今天下分为三国,我们益州偏僻,人力和物质资源都很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侍卫大臣在朝廷中兢兢业业不敢懈怠,忠诚勇敢的将士在疆场上舍生忘死,都是追念先帝的厚恩,要在陛下身上来报答。陛下应该广泛听取意见,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鼓舞弘扬文武志士们的志气。不应该过分看轻自己,说话引用比喻时失去道义,堵塞忠臣进谏的言路。皇宫中和相府中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的,提拔处分或者奖惩,不应该两样。如果有营私舞弊触犯科条的,以及行为忠诚善良的,应该交给有关部门讨论评定其刑罚还是奖赏,以显示陛下公平清明的政治。不应该有偏私,使宫中和宫外有不同的法规。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优良忠实,志向忠贞,思想纯正的人,因此先帝选拔上来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全都应该咨询他们,然后再实行,一定能够防止缺失,弥补漏洞,可以有广泛的效果和益处。将军向宠,性格和善,处事公平,熟悉军事,昔日曾经试用过,先帝称赞说他很有才能,因此众人讨论推荐他为京城都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全都咨询他,一定能够使军队和睦,各种人都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旺隆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就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的时候,每当和我谈论起这些事,没有不叹息痛恨桓帝和灵帝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都是忠贞坚定有操守可以死节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是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得以实现的。
我本来就是普通百姓,在南阳亲自耕种田地,在乱世中苟且偷生,不追求在诸侯中出名显达。是先帝不认为我出身卑微低贱,屈辱他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我的茅屋中访问,咨询当代的事情,我因此而感动激发,于是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后来碰到军事失败,在败军之时接受任务,在危难的时刻接受使命,到如今已经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谨慎,在临死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自从接受先帝遗命以来,我朝暮忧思叹息,恐怕托付我的大事不能奏效,以伤害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过泸水,深入连草木都不生长的地方。如今南方已经平定,军队武器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励奖赏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竭尽我的全部才能,铲除奸诈的曹魏政权,复兴汉朝的江山,迁回到原来的故都去。这是我所用来报答先帝而忠实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至于斟酌处理政事,把握增减的分寸,提出实事求是的意见,则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贼恢复汉朝天下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以告慰先帝的神灵。如果没有提出发扬德行的好的意见,就追责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过失,以公开他们的懈怠和简慢。陛下也应该自己多思考,征求好的建议,考察采纳好的意见,深切地追思先帝遗诏的精神。我就受到陛下的恩德而非常感激了。如今即将远离,对着这篇奏表而流泪,不知道还应该再说什么。
【评析】
诸葛亮是最了不起的军事家和谋略家,也是政治家,但不以文学见长。但此表却成为文学史上必提的文章,众多文选必选的篇目。
本文是诸葛亮伐魏出师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诚挚恳切的言辞,表达其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苦心孤诣、惨淡经营的全部心事;劝勉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励精图治,以巩固、发展汉室复兴大业,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贞不贰和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亲贤人,远小人”是其反复强调和论说的观点,而这正是最高统治集团尤其是帝王能否成功的关键,不但对于刘禅有具体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古今中外的政治都有借鉴意义。文章立论精辟,说理透彻,叙事条理分明,周密畅达,语言朴实恳切,感情色彩十分强烈。
还要提及的一点是,表文中坚决统一天下,反对分裂,恢复汉室江山的决心和意志,对后世的志士仁人有极大的鼓舞作用。陆游《书愤》一诗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秋谁堪伯仲间”,便把诸葛亮的这种精神作为自己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