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上梁王书

字数:6044

邹阳

邹阳从梁孝王游。阳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胜等疾阳,恶之孝王,孝王怒,下阳吏,将杀之。阳乃从狱中上书曰: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荆轲慕燕丹之义¹,白虹贯日²,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³,太白食昴⁴,昭王疑之。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⁵,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⁶,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愿大王孰察之。

昔玉人献宝⁷,楚王诛之;李斯竭忠⁸,胡亥极刑。是以箕子阳狂⁹,接舆避世¹⁰,恐遭此患也。愿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毋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臣闻比干剖心¹¹,子胥鸱夷¹²,臣始不信,乃今知之。愿大王孰察,少加怜焉。

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¹³。”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¹⁴,藉荆轲首以奉丹事¹⁵;王奢去齐之魏¹⁶,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¹⁷。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¹⁸,为燕尾生¹⁹;白圭战亡六城²⁰,为魏取中山。何则?诚有以相知也。苏秦相燕,人恶之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騠²¹;白圭显于中山,人恶之于魏文侯,文侯赐以夜光之璧²²。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²³!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司马喜膑脚于宋²⁴,卒相中山;范雎拉胁折齿于魏²⁵,卒为应侯²⁶。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²⁷,徐衍负石入海²⁸,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于道路²⁹,缪公委之以政;甯戚饭牛车下³⁰,桓公任之以国。此二人者,岂素宦于朝,借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³¹,宋任子冉之计囚墨翟³²。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³³,积毁销骨也³⁴。秦用戎人由余而伯中国³⁵,齐用越人子臧而强威、宣³⁶。此二国岂系于俗³⁷,牵于世,系奇偏之浮辞哉³⁸?公听并观³⁹,垂明当世。故意合则胡越为兄弟⁴⁰,由余,子臧是矣;不合则骨肉为仇敌⁴¹,朱、象、管、蔡是矣⁴²。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明,后宋、鲁之听,则五伯不足侔⁴³,而三王易为也。

是以圣王觉寤,捐子之之心⁴⁴,而不说田常之贤⁴⁵,封比干之后⁴⁶,修孕妇之墓⁴⁷,故功业覆于天下。何则?欲善无厌也⁴⁸。夫晋文亲其仇⁴⁹,强伯诸侯;齐桓用其仇⁵⁰,而一匡天下。何则?慈仁殷勤,诚加于心,不可以虚辞借也。

至夫秦用商鞅⁵¹之法,东弱韩、魏,立强天下,卒车裂之。越用大夫种之谋⁵²,禽劲吴而伯中国,遂诛其身。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⁵³,於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⁵⁴。今人主诚能去骄傲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⁵⁵,见情素,堕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无爱于士⁵⁶,则桀之犬可使吠尧,跖之客可使刺由,何况因万乘之权⁵⁷,假圣王之资乎!然则荆轲湛七族⁵⁸,要离燔妻子⁵⁹,岂足为大王道哉!

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⁶⁰,众莫不按剑相眄者⁶¹。何则?无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⁶²,轮囷离奇⁶³,而为万乘器者⁶⁴,以左右先为之容也。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珠和璧,祗怨结而不见德⁶⁵;有人先游,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今夫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羸⁶⁶,虽蒙尧、舜之术,挟伊、管之辩⁶⁷,怀龙逢、比干之意⁶⁸,而素无根柢之容,虽极精神,欲开忠于当世之君⁶⁹,则人主必袭按剑相眄之迹矣⁷⁰。是使布衣之士,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⁷¹,独化于陶钧之上⁷²,而不牵乎卑乱之语⁷³,不夺乎众多之口。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⁷⁴,以信荆轲,而匕首窃发;周文王猎泾渭,载吕尚归⁷⁵,以王天下。秦信左右而亡,周用乌集而王⁷⁶。何则?以其能越挛拘之语⁷⁷,驰域外之议,独观乎昭旷之道也。今人主沉谄谀之辞⁷⁸,牵帷廧之制⁷⁹,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皁⁸⁰,此鲍焦所以愤于世也⁸¹。

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私污义⁸²,底厉名号者,不以利伤行⁸³。故里名胜母⁸⁴,曾子不入⁸⁵;邑号朝歌⁸⁶,墨子回车⁸⁷。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于威重之权,胁于位势之贵,回面污行⁸⁸,以事谄谀之人,而求亲近于左右,则士有伏死堀穴岩薮之中耳⁸⁹,安有尽忠信而趋阙下者哉!


¹荆轲:战国时卫人,著名刺客。燕丹:燕太子丹,曾入秦为人质。

²白虹贯日:白色长虹穿日而过,比喻天象之异常。

³卫先生:秦国人。画:筹划。长平:指长平之战。长平在今山西省高平县西北。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秦将白起在此大破赵军。坑杀降卒四十万人。

⁴太白:即金星。昴:星宿名。食:遮蔽。

⁵精变天地:精诚使天象改变。

⁶毕议愿知:把我的计议全部陈述而愿意您能够理解。

⁷玉人:献玉之人,指卞和,献和氏璧给楚王,两次被刖足。

⁸李斯:秦始皇时宰相,被赵高谗害,虽极尽忠心,被胡亥处死。

⁹箕子阳狂:殷纣王时贤臣,为避害而装疯。阳:通“佯”。

¹⁰接舆:春秋时楚国隐士,曾经奚落过孔子。

¹¹比干剖心:殷纣王时贤臣,因谏而被剖心。

¹²子胥:伍子胥春秋时本楚国人,因家仇投奔吴国,因谏阻吴王被杀。鸱夷:皮口袋,伍子胥死后被装入皮口袋投入江中。

¹³白头如新:在一起一辈子却如同新见面。倾盖如故:双方偶然相遇,停车靠近一交谈便如同老朋友。倾盖:古代有身份人坐车,有伞状车盖。

¹⁴樊於期:秦国将领,因罪逃到燕国。

¹⁵借荆轲首:荆轲刺秦王行前,希望得到樊於期人头以容易见到秦王,樊於期慷慨自杀。

¹⁶王奢:齐国人,因罪逃到魏国。

¹⁷临城自刭:齐伐魏时王奢临城自杀以救魏。

¹⁸苏秦:战国时纵横家。

¹⁹尾生:古代著名守信之人。传说他与一女子约会在桥下相见,女子未至,水涨,尾生抱柱而淹死。

²⁰白圭:战国时中山国将领,逃到魏国,助魏灭中山。

²¹騠:宝马名。

²²夜光之璧:夜间发光的璧玉。

²³浮辞:没有根据的言辞。指谗言。

²⁴司马喜:宋国人,曾被割去膝盖骨。

²⁵范雎:战国时魏国人。拉胁折齿:因被谗毁而遭毒打,肋骨折断牙齿打掉。

²⁶应侯:范雎后逃入秦国掌政,封为应侯。

²⁷申徒狄:殷末人,上谏言不被采纳,自投雍水而死。

²⁸徐衍:周末人,因不满乱世,负石沉海而死。

²⁹百里奚:春秋时虞国人。虞国灭亡沦为奴仆,被秦穆公用五张羊皮赎来。助穆公成霸业。

³⁰甯戚:春秋时卫国人。饭牛:喂牛。

³¹季孙:即季桓子,鲁国首席执政者。

³²子冉:墨翟:即墨子。

³³众口铄金:众多人的谗言可以使金子熔化。

³⁴积毁销骨:谗毁的话累积起来可以使骨头销毁。

³⁵戎人由余:由余来自西戎,秦穆公重用之,在西戎称霸。伯:通“霸”。

³⁶子臧:春秋时越国人,被齐国重用,齐威王、齐宣王两朝强盛。

³⁷系于俗:被世俗的见识所牵累。

³⁸奇偏之浮辞:奇谈怪论而没有根据的言辞。

³⁹公听并观:公正听取意见,全面观察事实真相。

⁴⁰胡越:距离很远的人。胡:代指北方。越:代指南方。

⁴¹骨肉:有血缘关系的宗亲。

⁴²朱:丹朱,尧之子。不肖。象:舜之弟。管、蔡:管叔、蔡叔,均是周武王之弟。武王死后作乱。

⁴³五伯不足侔:五霸不值得相比。

⁴⁴子之:战国时燕王哙之相,欺骗燕王禅让,燕国大乱。

⁴⁵田常:春秋时齐简公的相,弑简公。

⁴⁶封比干之后:周武王伐纣胜利后封比干之子。

⁴⁷修孕妇之墓:《史记·周本纪》有“命闳夭封比干之墓”。未见修孕妇之墓。

⁴⁸欲善无厌也:追求善政而没有止境。厌:通饜。

⁴⁹晋文亲其仇:晋文公重用曾经追杀他的寺人披而称霸。

⁵⁰齐桓用其仇:齐桓公重用曾经射他的管仲而一匡天下。

⁵¹商鞅:秦孝公时主持变法使秦国强大,最后被车裂。

⁵²大夫种:即春秋吴国大夫文种,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被赐死。

⁵³孙叔敖:春秋时楚国贤人,三次为令尹,三次离开。

⁵⁴於陵子仲:齐国人,隐居不仕,灌园种菜。

⁵⁵披心腹:即推心置腹,以诚相待。

⁵⁶爱:吝啬。即对待士人不要吝啬。

⁵⁷因:凭借。

⁵⁸湛(chén)七族:灭七族。

⁵⁹要离:春秋时吴国刺客,为吴王阖闾刺杀庆忌。燔妻子:烧死妻子。

⁶⁰以暗投人:暗中投向行人。

⁶¹按剑相眄:手按宝剑警惕地看。眄:斜眼看。

⁶²蟠木根柢:蟠曲的树根。

⁶³轮囷:弯曲。离奇:奇形怪状。

⁶⁴万乘器:天子的宝器,当指根雕。

⁶⁵祗怨结:只是受到怨恨而不被看好。

⁶⁶祗:只。贫羸:贫穷瘦弱。指处境困窘。

⁶⁷伊、管:伊尹:商汤时贤相。管仲:齐桓公贤相。都是能臣。

⁶⁸龙逢:关龙逢,夏桀时贤臣,因谏被杀。比干:殷纣王时贤臣,因谏被剖心。

⁶⁹开忠:开始尽忠。

⁷⁰袭:沿袭。

⁷¹制世御俗:统治社会驾驭世俗天下。

⁷²陶钧:制陶用的圆轮,比喻大自然。

⁷³牵:牵累,指受制于。

⁷⁴中庶子:太子属官。蒙嘉:秦国宠臣。

⁷⁵吕尚:即姜子牙。

⁷⁶乌集:如乌鸦之聚散,偶然遇合。

⁷⁷越挛拘之语:超越那些固执拘谨的言辞。挛拘:固执拘谨。

⁷⁸沉谄谀之辞:沉迷于谄媚阿谀的言辞。

⁷⁹牵帷廧之制:被帷帐内室中的人所牵制。指宠幸女色与宦官。

⁸⁰牛骥同皁:牛马同槽。皁:马槽。

⁸¹鲍焦:古代廉士,自耕而食,自穿井而饮。

⁸²以私污义:因为私德有亏而玷污自己名义。

⁸³底厉:同砥砺,即锤炼。以利伤行:因谋利而伤害自己的品行。

⁸⁴里:街道或胡同。

⁸⁵曾子:孔子弟子,孝子,故不进入“胜母”之里。

⁸⁶朝歌:商朝末年首都,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南。

⁸⁷墨子回车:墨子非乐,故不进朝歌之城。

⁸⁸回面污行:转变立场使自己品行受到玷污。

⁸⁹伏死堀穴岩薮:藏身隐伏而死在洞穴江湖之间。指隐居不出。

【译文】

邹阳跟从梁孝王而与之交游。邹阳为人有智谋策略,慷慨意气而不轻易随和别人,处于羊胜和公孙诡等人之间。羊胜等人嫉妒邹阳,在孝王之前说他坏话,孝王发怒而把邹阳投入监狱,将要杀他。于是邹阳从狱中给梁王上书说:

臣子听说忠心不会得不到报答,诚实不会遭到怀疑,臣子曾经以为是这样,却只不过是空话罢了。从前荆轲仰慕燕太子丹的义气,以至感动上天出现了白虹横贯太阳的景象,太子丹却不放心他;卫先生为秦国策划趁长平之胜灭赵的计划,上天呈现太白星进入昴宿的吉相,秦昭王却怀疑他。精诚使天地出现了变异,忠信却得不到两位主子的理解,难道不可悲哀吗?如今臣子尽忠竭诚,说出全部见解希望你了解,大王左右的人却不能明白,结果使我遭到狱吏的审讯,被世人所怀疑。这样的话,即使让荆轲、卫先生重生,而燕太子丹、秦昭王也不觉悟啊。希望大王深思明察。

从前卞和献宝,楚王砍掉他的脚;李斯尽忠,秦二世处他以极刑。因此箕子装疯,接舆隐居,是怕遭受这类祸害。希望大王能看清卞和、李斯的本心,而把楚王、秦二世的偏听忘记于脑后,不要让我被箕子、接舆笑话。臣子听得比干被开膛挖心,伍子胥死后被裹在马皮囊里扔进钱塘江,臣子原先不相信,今天才知道是真的。希望大王深思明察,稍加怜惜。

俗话说:“有人相处到老还很陌生,有人停车交谈就一见如故。”为什么?关键在于理解和不理解啊。所以樊於期从秦国逃到燕国,用自己的头交给荆轲来帮助太子丹的事业;王奢离开齐国投奔魏国,亲自上城楼自杀来退齐军以保存魏。王奢、樊於期并非对齐、秦陌生而对燕、魏有久远的关系,他们离开前两个国家,为后两个国君效死,是因为行为与志向相合,他们无限地仰慕义气。因此苏秦不被天下各国信任,却为燕国守信;白圭为中山国作战连失六城,到了魏国却能为魏攻取中山国。为什么?确实是因为有了君臣间的相知啊。苏秦做燕相时,有人向燕王说他坏话,燕王按着剑把发怒,用贵重的马肉给苏秦吃。白圭攻取中山国后很显贵,有人向魏文侯说他坏话,魏文侯赐给白圭夜光璧。为什么?两个君主两个臣子,互相敞开心扉、肝胆相照,岂能被不实之词所改变呢!

所以女子无论美不美,一进宫都会遭到嫉妒;士无论贤不贤,一入朝廷都会遭到排挤。从前司马喜在宋国受膑刑,后来到中山国做了相;范雎在魏国被打断肋骨敲折牙齿,后来到秦国却封为应侯。这两个人,都自信有一定会成功的计谋,丢弃拉帮结派的私情,倚仗单枪匹马的交往,所以不可避免会受到别人的嫉妒。因此申徒狄自沉雍水漂入黄河,徐衍背负石头跳进大海,他们与世俗不相容,坚持操守而不肯苟且取得利益,不肯拉帮结伙在朝廷里以改变君主的主意。所以百里奚在路上讨饭,秦穆公把国政托付给他;甯戚在车下喂牛,齐桓公委任他治国。这两个人,难道是从前在朝廷里做官,靠了右亲信说好话,然后两位君主才重用他们吗?心灵感应相通,行为默契一致,关系牢固如胶似漆,即使是兄弟也不能离间他们,难道众人的言辞就能迷惑他们吗?所以偏听就会产生奸邪,独断独行就会造成祸患混乱。从前鲁国听信季孙而赶走孔子,宋国采用子冉的诡计而囚禁墨翟。凭孔子、墨翟的口才,还不能自己免除受到谗言谀语的中伤,而鲁、宋两国也因此陷于危险的境地。为什么?众人的嘴足以使金子熔化,积年累月的诽谤足以使金子熔化,积年累月的诽谤足以使骨骸销蚀啊。秦国任用戎人由余而称霸于中原,齐国用越人子臧而威王、宣王两代强盛一时。这两个国家难道接受俗见的束缚,被世人所牵制,被那些奇邪偏颇的不实之词所左右吗?听取各种意见,观察各个方面,为当世树立一个明智的榜样。所以心意相合就是胡人越人也可以视为兄弟,由余、子臧就是如此;心意不合就是亲骨肉也可以成为仇敌,丹朱、象、管叔、蔡叔就是例子。如今人主要是真能采取齐国、秦国的明智立场,置宋国、鲁国的偏听偏信于脑后,那么五霸不值得相提并论,三王也是容易做到的。

因此圣明的君王能够省悟,抛弃子之那种“忠心”,不喜欢田常那种“贤能”,像周武王那样封赏比干的后人,为遭纣王残害的孕妇修墓,所以功业才能够覆盖全天下。为什么?行善的愿望从来不满足。晋文公亲近往日的仇人,终于称霸于诸侯;齐桓公任用过去的敌对者,从而成就一匡天下的霸业。为什么?慈善仁爱情意恳切,确确实实放在心上,是不能用虚情假意的言辞来替代的。

至于秦国采用商鞅的变法,东边削弱韩、魏,立刻强盛于天下,结果却把商鞅五马分尸。越王采用大夫种的策略,征服了强劲的吴国而称霸于中原,最后却杀了大夫种。因此孙叔敖三次离开相位也不后悔,於陵子仲推辞掉三公的聘任去为人浇灌菜园。当今的君主真要能够去掉骄傲之心,怀着可以报效的诚意,坦露心胸,现出真情,披肝沥胆,厚施恩德,始终与人同甘苦,待人无所吝惜,那么夏桀的狗也可叫它冲着尧狂吠,盗跖的部下也可以叫他去行刺许由,何况凭着君主的权势,借着圣王的地位呢!这样,那么荆轲被灭七族,要离烧死妻子儿女,难道还值得对大王细说吗?

我听说明月珠、夜光璧,暗中投掷给路上的行人,人们没有不按着剑柄斜眼细看。为什么?是因为无缘无故来到面前啊。弯木头、老树樁,屈曲得怪模怪样,倒能够成为君主的用具,是君主身边的人先把它夸奖一番。所以没有因由就出现在面前,即使献出随侯珠、和氏璧,也只能遭忌结怨而不会受到好报;有人先说好话,那枯木朽枝也会立下功勋而令人难忘。当今天下平民出身、家境贫穷的士人,即使胸中藏着尧、舜的方略,拥有伊尹、管仲的辩才,怀着关龙逢、比干的忠诚,可是平常没有老树樁子那样被接纳,虽然尽心竭力,想要向当世的君主剖开一片忠贞之心,那么君主一定要蹈按剑柄斜看的覆辙。这就使平民出身的士人,连枯木朽株的待遇也得不到。

因此圣明的君主统治世俗,要有主见像独自在转盘上制造陶器一样,而不被卑微的甜言蜜语牵着鼻子走,不因众说纷纭而改变主张。因此秦始皇听信中庶子蒙嘉的话,因而相信荆轲,而出现暗藏的匕首;周文王出猎于泾水渭水之间,得到吕尚同车而回,从而取得天下。秦轻信左右而灭亡,周因赤乌降临而成王。为什么?因为文王能跨越卷舌聱牙的羌族语言,吸收其他方国的议论见解,独自看到光明正大的道理。当今君主陷在阿谀奉承的包围之中,受到妃妾近侍的牵制,使思想不受陈规拘束的人才与牛马同槽,这就是鲍焦所以愤世嫉俗的原因。

我听说盛装打扮进入朝廷的人不因为私心而玷污节操,修身立名的人不为私利而败坏行止。所以里闾以胜母为名,曾子就不肯进入;都邑以朝歌为名,墨子就回车而行。如今要使天下有远大气度的人,受到威重权势的囚禁,受到尊位显贵的胁迫,转过脸去自坏操行,来侍奉谄媚阿谀的小人,而求得亲近君主的机会,那么,士人只有隐伏老死在山洞草泽之中罢了,哪里还会有竭尽忠信投奔君主的人呢!

【评析】

邹阳曾仕吴王刘濞,刘濞阴谋叛乱,他劝阻不听,离开吴王而跟随梁孝王。梁孝王刘武是汉景帝同母弟,窦太后有意让他即位,他本人也有这种意图。邹阳力争以为不可,羊胜、公孙诡乘隙进谗,邹阳被捕下狱。他在狱中上书,慷慨陈词。陈述利害,梁王见书,立即释放了他。后来汉景帝听从爰盎进言,立七岁刘彻为太子。羊胜、公孙诡为梁王献谋,派人刺杀爰盎。景帝追查凶手,梁王不得不令二人自杀谢罪。于是对邹阳敬为上客。可见邹阳在政治上确实有独立见解,实际上等于帮助景帝刘启和梁王刘武两个人,对于稳定当时的政治局势有很大作用。司马迁赞邹阳“抗直不挠”,班固评邹阳“有智略,慷慨不苟合”,都很精彩。

邹阳被系狱中,身罹杀身之祸,但并不迎合媚上,哀求乞怜,而在上书中继续谏诤,字里行间,还很有些“不逊”,充分显示了他的“抗直”“不苟合”的性格,也是他“有智略”的表现。而最关键的是要有说服力。开头就说“忠无不报,信不见疑”“徒虚语耳”,便充满感愤,能够引起梁王注意。接着用荆轲、卫先生、卞和、李斯等人的历史事实来论说自己的观点。卞和献玉而被刖足,李斯尽忠而被腰斩,这是汉代多人都提到过的典故,这里比喻自己的遭遇,非常贴切。再用比干和伍子胥的遭遇进一步说明忠臣被害的恶果,更能打动梁王的心。“白头如新,倾盖如故”阐释相知与否的道理,“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则是任何社会都有的现象,指出人性的弱点。而嫉妒和谗言是否能够产生恶果的关键是君主能否有识别力,秦穆公和齐桓公坚定信任百里奚和宁戚,力排众议而委以重任,二国称霸。“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比喻极其精妙,因此考验君主的智慧和意志。只有“公听并观,垂明当世”,才能“五伯不足侔,而三王易为也”。

文章大量历举史实,借古喻今,雄辩地揭示了人主惑于谗谀则危,信任忠诚则兴的道理。善用比喻,反复推论,历史典故密集而准确贴切,故有很强的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


晁错论贵粟疏上书谏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