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落款

字数:497

1985年6月23日的《北京晚报》上有一篇短文(《何谓“也娄江文治”》),照抄如下:

“作者,也娄江文治”。面对某画展中“著名画家献画部分”一幅山水画的标签,我愕然了。这明明是我国著名山水画家宋文治的作品,为什么画展组织者竟给注了这么个怪名字!“这是日本画家。”一个观画的男青年对身旁的女青年,自以为是地解释着,真让人哭笑不得。

看看画的题款:“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甲子冬日写唐人诗意此匡庐佳胜也娄江文治”。原来,是不明白画款的意思而错写了作者名字。其实,此画题款并不深奥。唐人李白的名诗句脍炙人口,“甲子冬日”是作画时间,“此匡庐佳胜也”注明所画为庐山胜景,“娄江”是画家的家乡,写在名字之前也是国画题款的普通习惯。显然,写标签的同志把语气助词“也”和地名“娄江”都算为作者名字写到一起了。如果说个别工作人员知识不足而又未动脑子,那么画展组织领导者的责任心又如何呢?尤其是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一次正规画展,出现这样的错误就更不应该了。

湘案:写标签的同志主要错在把“也”字也拉进作者姓名。如果没有“也”字,“娄江文治”的确很像个日本人的姓名。产生这样的误会,画家本人也不能说毫无责任,因为按照传统的落款方式,上面有乡贯,下面一定有姓氏;如果随便点儿,免去姓氏单写名字,上面也就不写乡贯。也就是说,或者写“娄江宋文治”,或者写“文治”,“娄江文治”的写法是不符合一般习惯的。


从改诗的笑话说起权力和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