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语法修辞讲话 - 吕叔湘、朱德熙 >
- 第三讲虚字
一代词;“们”
代词所指要明确这两句里的代词所指不明确:
(1)解放前夕,上海人民因受到美军和伪政府的残酷压迫,学潮、工潮迭起。他们内部的矛盾也日益剧烈,互相攻击。
(2)第一卷包括由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到一九三八年十二月这一阶段中德国政府的外交文件,此外还编入了一些与前者直接有关的其他各国政府的个别文件。
(1)的“他们”在句子的结构上只能指上海人民,但作者的意思是指美军和伪政府。应该改做“美军和伪政府残酷地压迫上海人民……”。(2)的“前者”好像是指“德国政府”,又好像是指“外交文件”、而上文并无平列的两个项目,根本不能用“前者”、“后者”来替代。应该说“德国”或“这些文件”。
“咱们”和“我们”“咱们”包括听话的人在内,“我们”不包括听话的人在内。例如:
“我们是北方人,你们是南方人,咱们都是中国人。”这个区别只有北方话里有,南方一概用“我们”,北方人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也往往不用“咱们”,只用“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不用“咱们”是可以的,可是如果用它,就得用对。下面这两句是有问题的:
(3)老大娘,喝茶咱们自己会倒。咱们是一家人嘛!
(4)咱们并不是对于搞翻译的人,特别是新闻翻译者,要求过高。
(3)的第一个“咱们”显然不包括老大娘在内,应该用“我们”。(4)是作者表明自己的态度,不包括读者在内,只能用“我们”(等于“我”);如果“并不是”改做“不应该”,那就可以用“咱们”了。
“他”和“她”“他”和“她”本来只是书面上的分别,有时候有点用处,有时候也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像这三句里所见:
(5)不论小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甚或地主阶级出身的旧知识份子,阶级限定了他或她对于农村中阶级斗争的认识。
(6)解放后,曙光照耀了这一群劳苦的人民。他(她)们是在不断的进行改造与新生之中。
(7)片子里的群众演员,那是真正的工人——她们和他们!
(5)和(6)分别男女有什么必要呢?这两句都可以用“他们”。(7)也许有分别的需要,那末也应该说“男女工人们”或是“男工人和女工人”。总之,“他或她”、“他们和她们”、“他(她)们”听在耳朵里是莫名其妙的。尤其是“他(她)们”,某些方言区的人听起来,倒像是“太太们”。这个形式,书面上也没有需要,并没有人规定“他们”不准包括女性在内。(例6的“进行…新生”和“曙光照耀”也都欠妥。)
“那”和“哪”指示代词“那”和疑问代词“哪”,从前都写做“那”,近几十年来才在疑问代词上加个“口”字边,以示区别。有许多人还是不理会,还是一概写“那”。其实“那”
和“哪”写成不同的样子,比“他”“她”“它”更有理由,因为这不仅是书面的分别,是代表不同的语音的。指示的na是去声,疑问的na是上声,在语言里是截然不同的两个词(正如“卖”和“买”),为什么不在文字上加以分别呢?所以“哪”是需要的。“哪里”也应该跟“那里”有区别,“哪有”和“哪怕”也都不应该再写成“那有”和“那怕”。
名词之后的“们”字“们”字并不等于欧洲语言里的复数语尾,不是每逢不止一个人48
的时候就得加个“们”。照汉语的习惯,前面有表示数量的词,或“各”、“其他”等,后面就不加“们”。下面的例句不合于这个习惯,应该把“们”字去掉。
(8)每天都有四五百儿童们拥进这个阅览园来看书。
(9)当时有不少的人们,曾对人民政府能否在很短时期内争取全国物价走向稳定这一问题,抱有很大的怀疑。
(10)到了北京之后,很快的便由各位专家们把报告写出。
(11)让船上的其他工作者们协和一致地充分发挥他们的效能。
集体意义的名词,例如“人民”、“群众”、“观众”、“军队”,本身就表示复数,自然不能再加“们”字。
(12)永远想不到学术是公开的,是应该充分的公开给人民们享用的。
(13)到了月初,会计就向群众们公布上月的账目。
现在不但有“人民们”和“群众们”,并且有“一个人民”和“一个群众”,但是大多数人不赞成这些显然不合理的形式。另外两个例:
(14)苏南不仅有封建,有恶霸,而且地主阶级们的罪行血案,比之老区有过之无不及。
(15)一切反动势力都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他们总要作最后的挣扎,革命人民对此必须有所警惕。
“人民”和“群众”虽然不能加“们”,还可以用“他们”二字去替代,“势力”是既不能加“们”,也不能用“他们”去替代的。
基本的原则,只在需要特别说明是不止一个的时候加“们”,否则不加“们”。例如:
(16)化学家们把各式各样的食物分成碳水化合物(醣)、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等四类。
这个“们”字不算错,但是不必要,因此不如去掉。汉语里的名词,假如前面不加数词,是可以指一个也可以指许多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