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着、了”

字数:2100

不同的“着”和“了”这里要谈到的“着”和“了”都是动词的词尾,“着”音zhe,“了”
音le,都是轻声。另外有音zháo的“着”(“找不着”),音liăo的“了”(“吃不了”),那是类似副词的弱化动词。音liăo的“了”又可以做普通动词(“了没有?”),音le的“了”
又可以做表示决定语气的语气词(“就来”)。这些,这里都不谈。

“着”表示行为的持续在动词后头加“着”字,表示这个行为在持续之中。因此不能持续的行为就不能用“着”,例如一个人进屋子,一下子就进来了,就不能说“进着屋子”。

像这两句里的“着”就是多余的:

(1)对婚姻法的贯彻执行,部分干部采取着漠不关心的态度。

(2)这一勘查团的组织与工作,便充分的表现着这种新的方向与新的作风。

没有采取的时候是没有采取,已经采取就是“采取了”,不能老在那里“采取着”。(作者的意思也许是“抱着”。)“表现”也是这样,一下子就表现出来了,用不着“表现着”;可以加“了”

字,但也不是非加不可。

其次,动词本身含有持续的意思,也就不必用“着”。例如“爱”、“恨”、“害怕”、“拥护”

这些,都不是一下子就过去的,我们就不说“爱着”、“拥护着”等等。“需要”、“企图”这些也都是这样,所以下面这两句里的“着”字是多余的:

(3)还有许多伟大的计划和方案需要着我们的劳动和知识。

(4)这说明了地主阶级直到现在还不死心,还企图着再站在人民头上。

(3)的话没说完,应加“来完成”。

这类动词里头最典型的两个是“是”和“有”。现在还没有人用“是着”,可是“有着”

已经很常见了。例如:

(5)街的两旁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店铺。

(6)在学习上他们有着积极克服困难的精神。

(7)分到田地的贫雇农们大都有着自己的生产计划。

大家可以想一想,这些“着”字要它有什么用?总之,只有可持续可不持续的行为,才需要用“着”字表示持续。而且不是每逢持续的行为就一定非加“着”不可。如果你不要强调这个持续性,也就不必加“着”,例如:

º(8)他在里头写信,你在这里等一等。

“了”表示行为的结束大多数行为都是能结束的,所以很少有动词不能加“了”。只有上一节最后所说的那些动词,它们所表示的行为是短期内不能结束的,所以我们不说“需要了劳力”或“爱了他”(但可以说“爱上了他”)。在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动词用在某一句里,本身含有结束的意思,就不必加“了”,像底下这两句就是:

(9)责成了各级党委和党组帮助这个工作。

(10)凡是矿上工作人员都须参加,包括了行政、党、工会、青年团的干部。

我们有一个法子试验“了”字用得妥不妥:如果能说“××了没有?”“还没有××呢”,就能用“了”字,否则就不妥。这里的“责成”和“包括”放在这两个格式里都不合适。

有结束的意思不能用“着”“着”字既然是表示行为的持续,那末如果行为已经结束,自然不能再加“着”。有些格式里的动词是有结束的意思的,例如某些个两个字的动词,第二个字表示第一个字的结果,像底下的例子:

(11)充分说明着在工人阶级面前没有不可战胜的困难。

(12)我们要……创造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条件,来为几万万农民的灿烂的明天铺平着道路。

因“说”而“明”,因“铺”而“平”,都有结束的意思,就不能加“着”。(11)可以加“了”,也可以不加,(12)不能加“着”,也不能加“了”,因为“铺平”这个动词虽然是结束性的,这里这个行为可还没有实现。

用“把”和用“被”的句子,下面的动词大抵表示结束了的行为,所以常常加“了”,而一般地(但不是绝对地)不能加“着”。下面这一句的第二个“着”是不能有的:

(13)因为是随着许多民主人土一块儿来的,所以也被招待着住在北京饭店。

上下文也能决定某一行为是否结束,下面这两句就是结束了的:

(14)他用行动回答着老乡们的问题。

(15)威尔满州共和党参议员乔治·安根估计着,买不起足够食物来维持他们家属的美国人,总在一千万以上。

(14)应该是“回答了”。(15)是“估计”或“估计过”。

“能”、“可”等等之后不用“着”和“了”“能”、“会”、“可以”、“应该”这些动词后头的动词代表一种还没有实现的行为,无所谓持续,也无所谓结束,所以不能有“着”或“了”。

底下这些句子里的“着”和“了”都应该去掉:

(16)说理诉苦是有力的斗争方法,既可以沉痛的打击了地主,更可以启发群众的阶级觉悟。

(17)自然,如果陶先生在这件事上错了,那并不足以掩盖了陶先生的全部光辉。

(18)这也足以破坏地下的古代文物的完整和有系统的研究,阻障着科学的、有目的的发掘工作的进行。

(19)其次要避免某一本书的重复翻译,以免浪费了人力。

下面这两句的“着”也用不上:

(20)学校里每个角落里都是喜悦和欢呼,准备迎接着招待着我们的朋友。

(21)中国工人开始过着美好的日子。

(20)既然还在准备,当然还没有实现,应该改做“准备着迎接和招待”。(21)行为刚才开始,就不能同时已在持续,应该去掉“着”字。

“着”和“了”和某些副词有些跟时间有关的副词能决定“着”和“了”的用或不用。
底下这些句子里加着重点的“着”和“了”都用错了。(27)例的第一个“着”、(28)例的第一个“了”不错。

(22)将要一步一步的踏进我国的山河,糟踏着我国的人民。

(23)显著的一点便是囤货的利益决抵不过利息支出的损失,最后在货阶上还要吃了亏。

(24)目前,全国人民正在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

(25)近百年来,中国不断发生着战争。

(26)火车上不时地播送着悦耳的歌曲。

(27)整个的东方剧烈的动荡着,一世纪以来从没有这样强烈地斗争着

(28)解放前,南京博物院和其他的博物院一样,是给反动统治阶级作了点缀品,并没有起了教育群众、启发群众的作用。

“将要”和“还要”指未来的事情,既不能“着”,也不能“了”。“正在”之后可以用“着”,不能用“了”。(但24例有“起”字,即不能再加“着”。)“不断”和“不时”似乎跟“着”
字配合得很好(这两句的作者就这样想),其实不然。“不断”和“不时”都表示一次又一次,是断断续续的,不是持续的。最后两例,既然事情没有发生,怎么说得上持续和结束。“没有”

之后,照例用“过”。

“着”和“了”同时出现下面这四句里,“着”和“了”同时出现:

(29)我省不少地区出现了虫灾,严重地威胁着了大秋作物的正常生长。

(30)你这个样子,一定有着什么心事了。

(31)昨天我们参观北京丝绸厂,受厂领导和工人同志的热情接待。

(32)在中国境内肃清了并正在肃清着帝国主义的影响。

(29)“着了”合用,讲不通,应该去“了”留“着”。(30)的“了”是语气词,但是“着”
字后面的语气词通例用“呢”,不用“了”。这句的“有着”根本不对,所以只能说“一定有什么心事”。(31)应该把“受着”改做“受到了”。(32)模仿新兴句法而没有顾到逻辑,弄得自相矛盾:既然已经“肃清了”,哪里还有东西可供“肃清着”呢?


四“和、跟、同、与、及、并”六“把、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