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语法修辞讲话 - 吕叔湘、朱德熙 >
- 第三讲虚字
六“把、被”
“把”字的用法“把信寄出去”之类用“把”字的句子是现代汉语里极常用的一种句子。
这种句法的应用有好些条件,这里只提出三点来引起大家的注意。第一,“把”字的作用是把宾语提前,所以底下的主要动词必须是及物的,并且是能管那个宾语的。第二,根据同一理由,主要动词不能另有宾语。(“双宾语”的第二宾语和其他特种宾语除外,如“把这件事情告诉他”、“把大门上了闩”、“把他免了职”。)第三,更不能单用“把”字,没有别的动词跟它联系。还拿“把信寄出去”来做例。第一,“信”是可以“寄”的;第二,“寄”的是“信”,没有别的宾语;第三,“寄”跟“把”联系。这一句跟三个条件都相合。底下这三句的不顺,是因为不合于第一个条件:
(1)把若干从事内战的顽固派清醒过来。
(2)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把苹果树在南方也能生长了。
(3)所有这一切就把各被压迫民族同我国人民接近了起来。
“清醒”和“生长”都是不及物的;“接近”是及物的,但是按这一句的意思,被接近的并不是“我国人民”。这三句都不应该用“把”字,应该用“使”或“让”。
底下这三句的不顺,是因为不合于第二个条件:
(4)如果把对待成人的方法去对待儿童……
(5)有借于原子能的助力,人可以及时地学习把气流听凭自己的吩咐。
(6)一定要把写作能力受些基本训练,同学们才能在毕业之后更好地做好工作。
(4)应该用“拿”。(5)应该用“使”。(6)可以勉强用“使”或“让”,但是不如改做“在写作方面”。(又,“好”字重复,应改为“把工作做得更好”。)
底下这两句的“把”字无着落,下面另起炉灶,是不合于第三个条件。
(7)把乱糟糟的旧家当,使其能够发挥新的作用,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
(8)故莎士比亚之艺术手法能把我们常人的感情,爱情、憎、喜、怒、猜忌、嫉妒、友情、贪欲,句句惊人,句句道破人生之奥秘。
(7)可以去掉“把”字,或改做“要使乱糟糟的旧家当能够……”。(8)应该在“贪欲”之后加“刻画尽致”之类的词语。
“被”字的传统用法“碗被他打破了”这类句子可以称为“被动式”。被动式的应用,在过去是有相当严格的限制的。在形式上,“被”字底下一般要有宾语,表示主动者:不能光说被打破,必得说明是被谁打破。在意义方面,被动式所叙述的行为,对于主语(即被动者)
大都是不愉快的:“被他欺负”、“被他骗了”是常见的,“被他写好”、“被他送来”就不说了。
这是因为“被”字原来的意义是“遭受”,只有对于不愉快的事情我们才说是遭受。
因为用到被动式总要带出主动者,假如主动者不明,就是说“碗被人打破了”,要不然就干脆说“碗打破了”。这种没有被动形式而有被动意义的格式,非常普遍;不是不愉快的事情,不能用被动式,就常常用这个格式,如“信写好了”、“货送来了”。“碗被打破”这个格式从前是极难得看见的。
现在,口语里的一般情形还是如此。文章里可就不同,上面所说的形式上的和意义上的限制都已经打破。这显然是受了外国语的影响。底下把完全的被动式(“碗被他打破”)和简化的被动式(“碗被打破”)分开来讨论。
完全的被动式现在的文章里,完全的被动式除了在上面用“被”字外,又常常在下面加一个“所”字。这是因为文言里的被动式用“为……所”,古今两种格式一凑合,就成了“被……
所”。这个“所”字有时候是必要的,例如:
°(9)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毛泽东)
可是好些例子里的“所”字是可以省掉的。
一般语言都不爱多用被动式,因为被动式不及主动式直截了当。可是过去汉语里的限制的确是太严。现在由于客观的要求,被动式用得比过去多些,虽然还没有到漫无限制的程度,已经觉得有点太滥了。像下面这些句子,都是可以不用被动式的:
(10)他们禁烟并未成功,但值得被中国人民纪念和尊敬。
(11)他的由人民大众中间长成起来的山东快书,也被广大人民热爱和尊重了。
(12)当他们读得疲倦时,就被辅导员带到东边树林里唱歌,跳舞,作集体游戏。
(13)但这些工作没有被渔民所理解与接受,由于过去他们遭受到的压迫太多,欺骗太多。
(10)只要把“被”字去掉就是了。(11)可以说“受到广大人民的热爱和尊重”。(12)可以说“他们读得疲倦了,就由辅导员……”。(13)可以改用主动式:“这些工作渔民不能理解,也不肯接受。”(“不接受工作”还是有问题,大概是“不领情”的意思。)
简化的被动式如果说完全的被动式不宜滥用,那末简化的被动式用起来就更应该慎重了。也许有人说,在被动意义的动词前面加个“被”字,让形式和内容一致,免得混淆,岂不更好?这是不懂得语言的经济的话。“碗打破了”这种说法,几千年来都没有人误会,何以到了我们手上就非加个“被”字不可呢?这种形式主义的看法,不但理论上有问题,实际上也不见得行得通。尽管“被什么”的形式一天天多起来,“信被写好了”、“我的笔被丢了”这种话恐怕还难于在口语里通行。实际上,“碗打破了”这个格式倒常见于名家的笔下,例如:
º(14)一个人发了阑尾炎,医生把阑尾割了,这个人就救出来了。(毛泽东)
º(15)只有本地干部大批地生长了,并提拔起来了,根据地才能巩固。(毛泽东)
º(16)国货也提倡得长久了。(鲁迅)
这种格式除了简洁还有一个好处,能够跟主动式用在一起而不破坏句法的整齐,(14)(15)
两例就都是这样的。
这并不是说,用“被”字的格式绝对没有需要。只是说,我们应该维持一个原则:非真正有需要的时候不用无主动者的被动式。像下面这两句里的“被”字就是不能省的。
º(17)儿童们被组织起来了。
º(18)当他到达美国海岸时,被拒绝登陆。
这些句子里的主动者不太重要,因而不值得把它说出来;又不是完全不确定,可以用“人”
来替代;假使不加“被”字,又就变成主动的意义。底下这几句虽然不至于这样为难,也还是以现在的格式为最方便。
º(19)也有部分妇女脑筋转不过弯来,不愿当代表,被提名以后,总是想法推脱。
º(20)可惜,这些意见和建议都没有被采纳。
º(21)激流冲跑了农民的茅房、牲口、农具,吞没了将要收割的稻禾,不少人被夺去了生命。
º(22)这个问题也许会被认为问得太可笑了。
可是像底下这些个,就不是非用这个格式不可了。
(23)而且往往同一篇文字,被选在好几种不同的书名的选本里。
(24)半个月的票,在两小时内就被卖得精光。
这两句的“被”字干脆就是用不着。
最后,有两个例子:
(25)劳动妇女被尊敬,妇女干部被重视,妇女地位的确提高了,妇女真的解放了。
(26)翠岗山上终于插上了红旗,封之固被打死,萧镇魁活捉了。
一句之内,忽而用“被”,忽而不用,在修辞上是个毛病。但是(25)情有可原,前两个分句如果不用“被”字,就会有主动的意义,后两个分句没有这个可能,所以就不用了。修改起来,与其在后两处加“被”字,不如把前面两个“被”字改做“受到”。(26)的忽用忽不用就毫无道理了。总之,这种无主动者的被动式现在多得很,可是真正非用不可的,十个里头两三个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