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语法修辞讲话 - 吕叔湘、朱德熙 >
- 第六讲标点
十一行款
分段、转行很少文章是不分段的。段落应该怎么划分,一段的内部应该怎么安排,这也是写作时一个重要问题。这里不谈这个,只谈格式。一般的习惯,每一段的头上空两格。
一段之中有引文,引文另行,引文之后的正文不是非空格不可。要看意义。如果引文的前面和后面文意连贯,本来不需要分段,那末,引文之后的正文是不必空格的。像这个讲话里常引例句,例句之后又加以说明,就都没有空格。如果本来需要分段,那就应该空格了。
诗是分行写的。一行到底,转第二行,通例是比第一行缩进一格或两格。偶尔看见照散文的例子第二行顶格的,如果转行只有一两个字,就非常难看。可以比较下面两种格式:
(甲)五星的红旗在咱们的城里竖起来天安门的游行六十人一排端门开,午门开金銮殿就是咱们的大舞台(乙)五星的红旗在咱们的城里竖起来天安门的游行六十人一排端门开,午门开金銮殿就是咱们的大舞台语法书里引用例句,情形和诗行类似,也都是转行更缩进一格或两格。
引文引文的标志有四个:(1)引号,(2)提行,(3)缩进,(4)字体。四个标志不必全用。如果只引一两句话,单用引号就够了。引文比较长,宜于提行。引文提行的时候,一般全部缩进两格,第一行更缩两格或一格。
引文不提行,必加引号,例外很少。引文提行并缩进,一般不再加引号,尤其是字体有区别的时候。引文提行而不缩进的时候,一般加引号。引文如果分段,习惯上往往每段都加一个上引号(“),只在最后一段才加下引号(”)。但也有只把上引号用在第一段的。
引文可以用跟正文不同的字体,如楷体、仿宋体;也可以字体相同,但小一号,如正文用五号,引文用小五号。
对话小说和记事文里常常写对话。这些对话可以夹在一段的中间,例如:
……她连家也没有回就往园里跑,跑到半路恰巧碰上秋生赶着个牛车拉了一车南瓜。她问:“秋生!这是谁的南瓜?怎么这么多?”秋生说:“我的。种的太多了。”“你为什么种那么多?”“往年孩子们见了南瓜馋得很,今年分了半亩园地,我说都把它种成南瓜吧。谁知道这种粗笨东西,多了就多得没个样子,要这么多哪吃得了!种成粮食多合算?”“吃不了不能卖?”“卖?今年谁还缺这个?上哪里卖去?园里还有,你要吃就打发孩子们去担一些,往年光叫我吃你的啦!”他说着赶着车走了,田寡妇也无心再去看她的南瓜。(赵树理)
但一般的习惯是把一个人说的话,不管长短,另作一段。这本来不至于有什么问题。可是因为对话必然附带一些“某某说”,对话中间还可能夹着一些叙事的语句,就容易产生格式上的混乱。这里是几个格式不妥的例子:
这时候,韩老六瞅瞅韩长脖,说道:
“别看这会威风,站不长的。”
韩长脖附和道:
“那还用说。”
第二行可以接在第一行底下,第四行可以接在第三行底下。第一行和第三行都是交代说话人的短句子,不必单独成段。
“要是斗他,你敢来吗?”小王又问。
“咋不敢来?咱死也不怕。”赵玉林说完这话,小王双手紧握他右手,欢喜的说道:
“那好,那真好。咱们是好汉一言,快马一鞭。我就往回走,明儿咱们再合计。再去联络人。”小王说罢,走了。赵玉林回到家里来,天已落黑。她媳妇在外屋刷碗。……
“赵玉林说完……”应该放在第三段头上,“小王说罢……”应该另起,作第四段。
……他(联保主任)老是强笑着,满不在意似地说道:
“你发气做什么啊,都不是外人。……”
“你也知道不是外人么?”对方(邢幺吵吵)反问道:“你知道不是外人,就不该搞我,告我的密了!”
“我只问你一句!”
主任又站起来了。他答问道:
“你说一句就是了:兵役科甚么人告诉你的?”
“总有那个人呀!”
吵吵说,十分气派地摊在圈椅里面;一面冷笑着加添道:“像还是我造谣呢。”
照现在的格式,从第四段起,哪句话是谁说的,乍一看竟看不明白。假如改成这样,就清楚多了(前三段同):
“我只问你一句!”主任又站了起来,回问。“你说一句就是了:兵役科甚么人告诉你的?”
“总有那个人呀!”吵吵说,十分气派地摊在圈椅里面。一面又冷笑着加添道:“像还是我造谣呢。”
原文把只该分做两段的分做六段,就把读者搞胡涂了。(又,第二段逗号应改为问号,第三段冒号应改为句号。)
附注注释可以放在括号里,插在正文中间,前面已经谈过,现在要谈的是离开正文的注释。这种“附注”有三个地方可以放:(一)正文同页的下方,叫做“脚注”,(二)一章(或一篇)的末了,(三)全书的末了。(如果是单篇文章,二和三是一回事。)第一种办法对于读者最方便,排印最困难。比如一页十五行,被注释的词语在第十三行,剩下两行,可是这个注释倒有三行,势必至于要挤一行到下一页去,下一页可能又有同样的情形。所以一般书刊采用这个格式的比较少。第二第三两种办法差不多,第三种办法查起来更方便。
附注脱离正文,必须有联系的办法。通常是在被注释的词语的右上方依次序加数目字,在附注的头上加相同的数目字。这些数目字有四种形式:1,2,3,或者①②③,或者(1)
(2)(3),或者1)2)3)。数目字和括号都比正文的字体小。如果采用附注与正文同页的办法,各页附注的号数不必连续,每页从①起。附注不多的书,一页不会有两个的,常常用〔注〕,还有用*的。
指示附注的数目字,一般是放在句逗号之后。
附注的字体通常都比正文小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