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小岛大浪吹-非正经政经频道 >
- 2020
两种不同的教育,最有效率的阶级划分
May 26, 2020
【2020十五期】两种不同的教育,最有效率的阶级划分
前几期视频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一些教育的问题。通过留言,还有一些论坛上的指教,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没有结论。同样是谈教育,有的人会认为新加坡的教育非常好,从小学分班开始列举一路向上谈弄的我都觉得新加坡教育完美无缺了。还有一部分人会认为新加坡有严重的应试教育痕迹,书读的再好,排名再高,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创造力,还是无法和欧美相比。你要问我哪一种说法比较正确?那我还真不确定。可能有人要说你既然都不确定,那为什么上一期把新加坡的大学捧那么高呢?因为我怕我的教授和同学们揍我。为了弥补上一期视频的缺憾,那么我决定这一期来稍微深层次一点的谈一谈教育,为了不被束手束脚,我们不妨把高度拔高一些,不局限在一两个国家里。
大家好,我是小岛。今天就让我们来谈一谈西方的宽松教育与东方的严格教育的优劣。每周让我们来讨论一个未必是热点,未必政治正确,但是一定适合吹牛的话题。教育这东西其实也是有政治正确的。记得小学的时候,那时候我还没有来新加坡,中国还不像今天这么霸道,属于一个空有一股子力气光想着怎么去城里赚钱的农民工。那时候在中国吐槽自己的教育,就和现在东南亚华人吐槽纳吉一样,理所当然。你想想我一个小学生天都快黑了才下课回去做作业,要做到90点,周末要上一天奥数,还有半天要去老师家里补课。而那时候的中国穷得叮当响。最有名的本土科学家是种大米的,所有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都是从中国出去,在美国受教育后才拿到的。
那时候我们就整天幻想,要是出生在欧洲或者美国就好了,每天想学就学,想玩就玩,长大了随便端个盘子,就比我们校长工资都高。这时候你敢说一句应试教育就是好,我就是爱学习,老师会狠狠地表扬。然后下课了你会被同学们拉进厕所一顿暴揍对于欧美人来说也是一样的,他们对自己也是有绝对的自信。自信这东西不光看自己有多强,还要看对手的水准。
上个世纪,对于欧美来说,亚洲就没有一个能打的,就算号称亚洲白种人的日本也是虚胖,一个广场协议到现在还没彻底缓过来,跟着美国后面叫爸爸叫了几十年,是到了最近三五年,我敏感地察觉到情况有了一些变化,原来的政治正确松动了一点点。亚洲四小龙里的韩国、新加坡在金融危机过后缓了过来,变得越来越富有。在发达国家里的排名也一路上升。大龙中国就更不用说了,总体量上升到世界第二。本来大家都觉得这是个非常虚的肥龙,结果世界老大美国替他打call说我阴将整垮了毛熊,整垮了太郎。这些世界老二今天让我来整死这个兔子呀,他们的整不死啊再比如说印度,印度今天就先不谈了。
和亚洲的生机勃勃不同,欧洲开始面临高福利导致的各种后遗症。美国到底好不好?我还说不准,但是她们的人民因为对政客的愤怒选了个奇葩做总统,整个欧美共同体已经快被他玩残了。一些特别敏感的朋友不知道有没有意识到前面这两个说法里的漏洞。咱们本来要谈的是东西方教育的差别,但是结果我再说国家有地区的实力,而且也许听起来还蛮合理。这其实是我们人类的一种常有的惰性,特别喜欢把问题简单化,线性的逻辑是最舒服的。因为中国的经济好,所以共产党是不错的。因为美国战胜了苏联,所以民主必将战胜独裁,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因为本国的教育制度不好,所以我没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为什么我要说这些呢?我是希望观众首先能把自己从自身的价值观里先抽离出来,不要因为自己的国家或者团体,限制了自己思维的自由。
回到东西方教育本身,我应该算是有幸能在比较小的时候同时接触到两种教育系统的人。如果大家把新加坡的Olevelalevel也看作英国课程体系的一部分的话,毕竟和英联邦国家接轨。而且新加坡的教育既有欧美宽松开明的特质,又受到了东方儒家文化的影响,对教育极度的重视。
首先我们不去讨论东西方教育的严苛和宽松与否,主要来说说学什么美国那边的教育系统我并不完全清楚,还是从英联邦的考试来讲,oliver呢对应中国的初中,oliver会学到语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人文甚至高数。中国的初中提供的课程其实很类似,大多可以和欧莱文里的课程相对应。稍微特殊一点的可能是思想政治课。oliver和中国高中的主要差别在于可以自由选课,可以从70多门课程里选5到6门进行学习和考试,最后拿最优的3到4门的成绩去报考大学。
alevel的选课和将来你想去的心仪的大学或者专业是息息相关的。比如说将来你想学商科,那么在读alevel的时候就可以先读经济学了。早些年的时候,中国的高中还是比较死板的,只有到了高二才分。文理科主要学语数外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这些。不过现在各地也有了一些改革,开始向欧美的这种提前预选方向的学习方式靠拢。当然学到了几分精髓,我要打一个问号。在课程内容上,我认为西方是更先进的,无疑是给那些特别有能力和主见的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但是这其中也有一些隐患。
对于父母眼光有限,孩子有比较懵懂的家庭,万一上学的时候选了艺术神学,到了报大学的时候发现生物化学没学或者学的不好,但更想要学一怎么办呢?所以在新加坡的话大家可以发现虽然alevel里有非常多的课程可以选,但是真正的组合其实就那么几种。当然这里我没有其他英联邦国家的经验,只是如果只从考alevel是为了上大学这个角度来看,两边的教学内容虽然有差距,但是并不是太大。但是如果有人说我宁可不上大学,也要在高中把神学学好,那我就无话可说了。那么东西方教育的差别在哪里呢?我觉得只有一个,就是父母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我知道一定有人会说你说的不对。那东西方的差别在于我们东方的教育太僵化啦,到处都在搞应试教育,出现了一堆高分低能的人。这个说法也没错。但是大家要知道教育僵化,应试教育不是原因,而是结果。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因为东方的学生花了太多的时间在学习上。那你不要觉得新加坡用了英联邦的教学系统,高中生真的三点,一放学就解放了,你要看看我们回家又继续花了多少时间在学习上。
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事情可以用经济学解释,而经济学门外汉基本只要掌握两个理论就够了,那就是博弈论和边际效益把它运用到教育上一样可行。教育里的博弈论是什么呢?好,大学就这么多,如果人人都考100分,我即使考99分也拿不到offer编辑效应是什么呢?就是我每周花20个小时学习,我也许能学会90%。老师教的内容,我花40个小时学习,也许只能学会95%,再多花20个小时也许只能多1%了。而当这两者一旦结合并且有足够多的竞争者的时候,一个非常辛苦的联合博弈就产生了。而为什么东方的学生普遍要比西方更加辛苦呢?这里又要谈到东方的一个独特文化就是孝道我可能会解释的功利,一些觉得不舒服的朋友可以跳过东方人有祖先崇拜的文化,有养孩防老的逻辑。这就造成了父母认为孩子是生命的延续。多数父母愿意倾全家之力去培养自己的孩子,将教育视为一项投资。那将来孩子功成名就,一来可以光宗耀祖,二来晚年也有保障。
而欧美人多数认为孩子18岁后就成年了以后虽然依旧是一家人,是大家各国各的有花在孩子身上的钱,还不如改善自己的生活,只要能给孩子提供基本的教育就可以了。当然现实应该没有这么绝对,还是有很多欧美的父母比较重视教育的,但是这就造成了东西方在教育上竞争平均烈度的差别。很多时候孩子们之间的竞争就是家长之间的竞争。在竞争不太激烈的时候,学生也许就不需要未来那1%的考试项目,多花20个小时,而可以花在一些自己感兴趣但不需要考试的地方。而事实上,真正顶尖的西方教育也仅仅是相比于亚洲稍微轻松了一些。许多刚到欧美发达国家的人通常会感慨其教育的宽松。隔三差五的假期、三点钟就下课的学校、近乎于游戏的课堂教学以及老师们体贴耐心的鼓励,似乎只要孩子表现得不那么弱智,就可以轻松的得到老师的肯定。
作为一个家长,你可能会情不自禁的觉得,在西方读书太简单了,太好了。许多在欧美短期待过几年的家长都会把这种对西方教育的印象作为他们与朋友之间闲聊时的重要谈资。可是在这些印象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故事。在美国有公立和私立学校之分,公立学校近乎免费,学生根据家庭住址可以就近入学,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替学生们完成义务教育。虽然也有一些不错的公立学校,但那都是看运气,私立学校就不太一样了。高昂的学费是一个门槛,入学考试、面试甚至父母的社会地位对学校的捐款都是考量的因素。越是好的私立学校就能请得起越好的老师。有些私立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能请到硕士、博士来做老师。学校不但教学质量高,还会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孩子更为多元化的能力,比如领导力、社交能力等等。
课外的教育也是一大战场。我的好几个现在在美国的同学都告诉我,现在在美国,即使是在公立学校小学的孩子,下午放学后,一般只有黑人邻居的孩子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而大多数白人和华人的孩子都背着书包,拿着乐曲去了各种辅导班。在美国,一个不去辅导班补课,不花大价钱去学习才艺、参加社会活动,丰富自己履历的孩子几乎没有可能进入名牌大学。
欧洲的情况好一点,因为当地的社会福利比较高,很多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的进入好大学。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公立中小学没有打下良好基础的,她们能顺利毕业。在西方的确有许多中小学生可以不承受任何压力。然后在快乐几年之后,大多数的孩子也就这样了,他们或者去社区大学再混几年,或者直接去找些底层的体力工作度日,或者直接开始拿事业补助在街上闲逛。坦率来讲,更少的学习、更多的游戏、更宽松的管理。
实际上意味着如果想要激升社会精英,你需要更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公寓教育之外更多的社会资源。当然也有一些人会对此质疑没错,西方的教育缺失会导致一部分不太自觉的人被淘汰。但是这种宽松的教育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我记得BBC曾经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纪录片,他们从中国的一所很不错的高中找来了一些很优秀的老师去英国一间公立学校上课,过程很曲折。最后孩子们的考试成绩确实提高了,但是结论非常有意思。虽然BBC没有直接道出他们的看法,但是他们很巧妙地引用了一些不知道哪里来的中文评论,放在了文章的最后。那我给大家截个图,各位自己体会,这是从原文上直接截取下来的,并没有做任何的修改。其实类似的结论我们时常能够看到刨除共产党原罪论。多数时候人们得出一个很简单的结论,就是应试教育等于无法创新。那么很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常识似乎完全忽略了日本与韩国的情况。作为近几十年来世界上最瞩目的两个创新大国,这两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恰恰是以应试为鲜明特征的。如果我们仔细了解一下韩日的中学的自杀、高考复读现象,去他们的考场外看看各种请神符,再看看韩国的考试院,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应试甚至比中国还要残酷。
为什么他们的应试教育就没有妨碍创新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严格的基础教育不是阻碍创新的原因,扎实的基础教育和创新没有冲突。如果说在中国上了学就变成了个死板的缺乏创新能力的人。那么理论上来说中国人应该守规矩的,很不会有什么坑蒙拐骗的情况发生,也不会有那么多商人每天仔细研读法律,就看看哪有漏洞能赚钱了。这么一说,好像新加坡真的有点缺乏创造力。其实能否创新很大程度上受制度和大环境的影响。
许多人对西方教育的理解来自于别人的口述,或者一些欧美的电视剧电影,就误以为西方的孩子都活得非常的幸福。其实只要是为了升学都需要考试,只要是有选拔意味的考试,就不存在快乐的考试。只是在西方,如果你的智商150,你可以很轻松的考上一所好大学。而如果智商只有90,但是父母很有钱,很有地位,也可以通过学习外的一些特殊技能进好学校。而作为一个普通家庭,普通智商上着普通高中的普通人,也许就要一辈子普通了。
与东方教育以显性的应试来划分学生群体不同,西方教育实际上是通过一个看似宽松的过程,偷偷的完成了社会分层。大多数底层的老百姓的孩子在这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被淘汰了。为什么亚裔经常会受到打压呢?有时候就是因为其他族群的不服气,大家都是普通人,凭什么你的孩子就能这么优秀,一起移民来的时候大家都很穷,凭什么过了几十年你们家就开始雇佣咱们家了?说到底,这就是东西方普通人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同。东方的普通家庭对教育的重视也许和西方的上流阶层差不多。当然这也是东西方政府对教育功能定位上的不同。数百年前的西方还会因为几百平方公里的领地过于庞大,无法精确管理,而使用贵族分封制,为了维持稳定又提出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一直到近代才开始用民主来保持稳定。
而在中国,贵族分封制在唐朝之后用的就不太多了,最多一些王族被分封,为什么不需要像西方一样分封呢?那就是因为科举制度的存在,科举给了底层人一个改变自己阶级的机会。与其冒着生命风险造反,还不如好好上学混个官,当科举制度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等,这些国家可以被统称为现在的儒家文化圈,但凡是这个圈子的应试能力都不弱。
所以东方的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这么简单,它是底层向上攀登的阶梯,是社会资源再分配的工具,也许不完全公平,但起码提供给普通人一个机会。平民子弟想要成为精英,就必须吃苦受累。学校既是压榨你潜力的地方,也是给你提供这个机会的场所。东方的教育将刻苦也视为一种天赋。许多时候东方人被嘲讽缺乏创造力。其实这说的没有一点问题,因为这个东方人可能本来就没有什么创造力,而是他花了十倍于另外一个西方人的时间达到了同样的高度。如果他在西方,也许只能靠送外卖为生。
当然现在在亚洲一些比较发达强调素质教育的地区,这种相对的靠简单吃苦就能出头的公平啊正在渐渐消散。但他成绩好,就想出人头地,这慢慢变得越来越困难。没生孩子之前,我并没有注意到,在近十年来,无论是新加坡还是中国,都经历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这种变革既出于国家教育对于社会快速变动的回应也在很大部分。出于向西方学习的目的。新加坡的建国总理李光耀早年的教育精英论实在是踩到了很多西方人的痛脚,各种对新加坡教育的批评犹如潮水一般。那许多公知和要做政绩的官员常拿英美公立学校来做素质教育的模板,强调快乐学习,强调减负,结果造成了公寓教育在内容上的缩水、质量上的下降。这实际上逼迫着家长们在课外时间投入更多的资源,而无力购买教育资源的孩子则越来越难以通过自己的勤奋在课堂上弥补这种资本上的差距。这让我不无恶意的想到是不是因为国家想把教育做成一个榨取百姓口袋里钱的产业,而故意降低一些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
西方的所谓现代公立教育其实不过是政府提供的最低标准的公共产品。我们不能把这些标准当作东方教育的方向,也不能把这些标准当作西方教育的真相。它的大众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但藏在这后面的精英教育与平民却有着一道极难跨越的鸿沟。新加坡、中日韩等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在公立教育上往往都显得比西方社会要残酷。但这也恰恰意味着这些国家的公立教育更能让平民子弟实现向上的流动。一旦东方开始彻底的贯彻西方的宽松教育文化,必然导致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我作为一个非特权非精英阶层,认为东方的严格教育更适合我的孩子。当然如果有一天我的视频开始鼓吹西方的基础教育了,那请对我说一声恭喜,因为那说明我已经成为了一个富人。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里了,我们下周再见,拜拜。
新加坡为什么能拥有两所世界顶尖的大学,新加坡为了教育做出了什么样的努力一个在海外长大的华人谈谈对六四的看法,无法保证绝对的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