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小岛大浪吹-非正经政经频道 >
- 2020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早就预测到如今的中美冲突,比各种专家智库说的清楚的多
Aug 4, 2020
【2020二十三期】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早就预测到如今的中美冲突,比各种专家智库说的清楚的多
最近中美冲突又升级到了新的高度,两国互相关闭双方的领事馆。第一时间里,我把两国主流媒体的新闻都看了一圈,给我的感觉是双方的媒体都是懵逼的,大家其实都没搞清楚状况,连节奏怎么带都没搞清楚,美国人没搞清楚到底为什么突然要关中国的总领馆,那多数中国人则连总领馆是什么都未必清楚。我特意下载了一个国内的新闻App网民评论可以看出,很明显刚开始时他们连怎么喷都不知道,只能单纯的用各种词表达愤怒。到后来双方才陆续扯到了一些关于间谍武汉领馆要采集美国领馆人员DNA导致领馆相当于关了门之类的问题。几天之后,中国又关闭了美国成都的领馆,这次稍微好一些也不搞虚的,就是你搞我我也搞你理由你要的话我随便给一个。
那在这期间,无论是主流媒体或者一些中英文自媒体,那都和没头苍蝇一样为了而找理由。那就我自己而言,我没能力解释清楚。那这就像一个病人得了癌症那一堆,实习的医生想要通过这几天病人吃了什么来确定病因一样。然而在搜索资料的过程中,我无意发现了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今年六月时写的一篇关于中美关系的文章,基本完美的解释了为什么今天会发生这些冲突。很难相信一个只有几百万人口国家的领导人能有这样的高度去思考中美问题。那我特意找到了这篇文章的中文翻译,节选了一些我觉得重要和精彩的部分和大家分享。最后我会再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想法,相信这期视频能给大家解释最近一两年一系列中美冲突的原因。
让我们开始。那近几年有一种议论说下个世纪是亚洲太平洋事迹,好像这样的事迹就要到来,我不同意这个看法。中国领导人在1988年向来访的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表达了这一观点。30多年后,证明了自己的先见之明。几十年来,亚洲取得了非凡的经济成就,如今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区域。在未来十年内,亚洲经济体的规模将超越世界其他经济体的总和,这是自19世纪以来从未出现过的情况。然而即使到今天,的告诫依然让人警醒,亚洲事迹既非必然实现也非命中注定,亚洲的现状必须改变,但新的格局会带来更多的成功,还是会带来危险的不稳定局面,这取决于美国和中国分别和共同作出的选择。这两个大国必须制定出一种共处模式,在一些领域保持竞争关系的同时,不让两国之间的矛盾危害在所有领域的合作。
20世纪,亚洲的美国治下的和平有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第一个是在1945年到1970年代,也就是冷战的前几十年,美国及其盟友与苏联集团争夺影响力。尽管中国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从苏联联手对抗美国,但是其经济仍然是内向和封闭的,与其他亚洲国家的经济联系也很少。与此同时,亚洲其他地方的自由市场经济正在腾飞。先是日本,然后是香港、新加坡、韩国和台湾等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美国使亚洲的稳定和繁荣得以实现。美国倡导建立一个开放一体化和基于规则的全球秩序,并提供一个安全保护伞,使区域国家能够在此基础上合作与和平竞争。美国跨国企业在亚洲大量投资,带来了资本、技术和创意。
随着华盛顿促进自由贸易和向世界开放,美国市场,亚洲与美国的贸易逐渐增长。1970年代的两件大事将亚洲的美式和平带入了一个新阶段。时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于1971年秘密访问中国,为美中在敌对数十年后恢复邦交奠定了基础。于1978年启动了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经济起飞到1990年代末,经济壁垒逐渐消除,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越战和在柬埔寨的战争结束后,越南和中南半岛的其他国家得以把经济和资源集中在经济发展上,并开始追赶其他亚洲国家。长期以来,许多亚洲国家一直把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视为主要经济伙伴,但他们现在也越来越抓紧。中国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中国的贸易和旅游业逐年增长,供应链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几十年内,中国从在经济上对亚洲其他地区无足轻重的国家变成本区域最大的经济体和主要的经济伙伴,中国在区域事务中的影响力也相应增强。
尽管如此,美式和平依然发挥效用,中国地位的这些根本性变化便是在其框架内发生的。中国没有能力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也没有试图这样做。事实上,他采纳了的名言韬光养晦作为指导思想,将农业、工业和科技的现代化放在军事力量建设之前。至今为止这个做法行之有效,但美式和平的战略基础已经发生根本改变。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中国的经济技术能力和政治影响力成倍增长,他对世界的看法也有所改变。今天的中国领导人已经不再引用的韬光养晦箴言,中国是自己为一个大陆国家,他渴望成为一个海洋大国。他一直致力于陆军和海军的现代化,以使将其军队转变为一支世界级的战斗力量。中国越来越希望保护和推进其海外利益,并确保其在国际事务中应有的地位,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与此同时,在许多方面仍是超级大国的美国正在重新评估其宏观战略。随着美国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的减少,目前尚不清楚它是会继续承担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的重任,还是会转而采取更狭隘的美国优先方式来保护自身利益。
在华盛顿对其在全球体系中的责任提出根本性反思之际,它与北京的关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美国和中国各自面临重大抉择。美国必须决定是将中国的崛起视为一种生存威胁,并试图以一切可能的手段遏制中国,或是承认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大国。如果选择后者,美国就必须制定与中国打交道的方法,尽可能促进合作和良性竞争,而不让竞争伤害整体关系。理想情况是,这一竞争将在商定的多边框架内进行,并采用类似于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所遵循的规则与准则。美国可能会发现这是一个痛苦的调整,尤其是华盛顿。有越来越多人认为与北京的接触已经失败,有必要采取更强硬的手段来维护其利益。但是无论这项任务对美国来说有多艰巨,在现有的国际规则和规范体系内尽最大努力满足中国的报复还是值得的。反之,如果美国选择遏制中国的崛起,就有可能引发反弹,使两国走上长达数十年的对峙之路。
美国不是一个衰落的大国,它有很强的韧性和实力。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拥有巨大的活力和日益先进的技术,它不是计划经济中最后摇摇欲坠的苏联。这两个大国之间的任何对峙都不太可能像冷战时那样在一个国家和平崩溃的情况下结束。就中国而言,它必须决定是否要成为一个不受制约的大国,凭借其绝对的影响力和经济实力取胜,但也要冒着遭到美国和其他国家强烈抵制的风险,这种做法可能会加剧紧张和不满情绪,从长远来看会影响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力,这是个真实的危险。
PO研究中心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加拿大、美国以及其他亚洲和西欧国家的人对中国的看法越来越负面,越又或者中国可以承认自己不再积贫积弱,并接受世界目前对他抱有的更高期望。如果现有的规则和规范不再适用,中国应与美国和其他国家合作,制定出所有国家都能接受的订正安排,创建新秩序的道路并不平坦。
强大的国内压力推动和制约这两国的外交政策选择。在当前的美国总统竞选活动中,外交政策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即使有其主要焦点,也是美国优先这一主题。不同版本的论述,在中国,领导层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国内政治稳定,并在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软弱和屈辱之后,再次展现出一个古老文明正在崛起的雄心。
因此我们不能想当然的认为,美中会根据对国家利益的理性考量来处理双边关系,甚至拥有互利互赢的共同愿望。两国不一定会走上对峙的道路,但也不能排除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世界各地将上演这些势力变化,但一个关键的舞台将是亚太地区。美国在本区域一直拥有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中国在本区域也有重大利益。东南亚是中国能源和原材料的来源地、经济合作伙伴以及重要的海上交通线。为了保护能源安全,它也将马六甲海峡和南中国海视为必须保持开放的咽喉要道。但与美国的一个关键区别是,中国将亚太区域视为俄罗斯所谓的近邻,因此对其自身安全至关重要。
自二战以来,美国第七舰队确保了东南亚海上交通线保持安全和开放,从而促进了贸易和经济增长。尽管中国的军事实力不断增强,但它还是无法取代美国所发挥的安全角色。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在南中国海与本地区的几个国家存在海洋和领土争端。这些国家会认为中国的海军部署是为了推进其海洋和领土主张,阻碍中国接替美国在目前所扮演的安全角色的另一个障碍时,许多东南亚国家都有为数不少的华裔少数民族,他们与占多数的非华族的关系往往很微妙。这些国家对任何中国对其华裔人口有过度影响的看法都极为敏感。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些敏感因素将制约中国在东南亚事务中的角色。当然,新加坡和其他亚洲国家都希望与中国建立良好的关系,她们希望得到这样一个大国的善意和支持并参与其发展。
美国很难或者几乎不可能取代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供应国。就好像美国自己没有中国市场是不可想象的一样,中国是美国商品的第三大进口国,仅次于加拿大和墨西哥,但中国也无法取代美国在亚洲的经济地位。全球金融体系主要依赖于美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近期内也不太可能取代美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
尽管其他亚洲国家对中国的出口超过对美国的出口,但美国跨国公司仍然是包括新加坡在内的许多亚太国家最大的外国投资来源。中国的大公司已经开始在海外投资,但它还需要很多年才能拥有与美国同样规模和水平的跨国公司。基于这些原因,亚太国家不希望被迫在美中之间作出选择,他们希望与双方培养良好的关系。不过这些亚洲国家也意识到美国是一个全球超级大国,在世界各地都有广泛的当务之急和紧迫的优先事项。他们的态度是务实的。如果紧张局势加剧或更糟的是发生冲突,不能自动把美国的知识当作理所当然的,他们准备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捍卫自己的国家和利益。他们还希望美国明白,如果其他亚洲国家促进与中国的关系,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在与美国作对。
好了,看看李总理的文章,就分享到这。当然这不是他文章的所有内容里面还有一些吹捧。中美为了让两边面子上都过得去的套话,我就懒得讲了。那画图很花时间不想浪费在废话上。我来稍微总结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主要观点一共有三个,第一是美国直到今天依然很强大。第二中国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那第三几乎所有的非共产国家担心中国的强大不可控制。那中美的冲突的必然性原因就在这里,美国觉得中国有取代它的意愿,而且中国也确实有这个能力,它世界上的多数国家依然还支持美国,所以冲突必然产生。
还有两个次要观点,第一是东南亚国家既想要维持原本的状态不变,又想要继续赚中美的钱。虽然大家知道这很难。那第二是请中国不要试图影响东南亚的华人。那总体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具备高度的文章,而且也有新加坡一贯的务实的作风。相比于大部分国家,李显龙总理还是比较中立和理性的没有过分的夸大中国威胁。但是还是看得出来,内心中它是比较偏向于美国,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新加坡的执政精英大多成长在纯英语家庭,那受到的教育也是欧美教育,而共产党曾经给他的父亲造成了许多麻烦,能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比较理性的去看待中美问题。而且一针见血,我要给李显龙先生的鼓掌。虽然相比于他的父亲,李显龙显得不是那么有魄力,但是这个文章显然是一篇免礼藏。
真的。文章开头第一段,就拿的话来堵中国官媒的嘴,其实这也是问中国的一个问题,你可以韬光养晦,那也可以掀桌子,要大家尊重你,但是你准备好了吗?我相信即使在中国内部也有类似的声音拿到类似于这个厉害了。我的国的宣传最近一两年少了很多,那在半导体产业被打得找不着北的时候,官僚显然才意识到了,有些事情不是靠苦干和人数能短时间内追上的,但是可能已经晚了。只是普通人呢都喜欢听慷慨激昂的演讲,他不喜欢听别人说你不行。就像二战时呢,所有人都骂张学朗废物,但是没有人会考虑日本单单钢铁产量就是全中国的百倍以上。
那所以善意的来想,是李显龙在提醒中国韬光养晦的必要性。那恶意点说,就是有点三某些人了当然这可能只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许李总理就是陈述事实而已。是吧。然后李小龙说到了一个重点,那就是中国要崛起,也暂时不会崛起到大西洋去。中国的势力最多只会辐射到一部分太平洋或者说南中国海,而中国本来就是一个超强的大陆国家,所以美国只能从海洋方面遏制中国,那么真正的争端将集中在南海。那回到我们开头说的关闭领事馆问题,这哪里是一个小小的领事馆的事,根本原因还是在经济上,中国开始蚕食一部分美国人独享的高科技产业。而在南海问题上,中国的舰队填海,配合上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正在一步一步的削弱美国在传统地盘上的影响力,这是美国人不能容忍的。所以未来可以想象,只要美国不愿意中国继续扩张影响力,那中国不愿意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那双方的争端将会越来越多。
李显龙当然也带了一点自己的私货,他在文章里大谈美国人的无私与慷慨造就了亚洲的繁荣。话锋一转,又说到了美国优先问题,那根本就是啪啪的打trump的脸,这是一定程度的威胁。中国正想成为该地区的主导者,美国你光想着自己优先,想让东南亚的国家免费给你做劳力,和中国对抗是不可能的。美国当然不是无私的国家,美元作为世界流通的主要货币,任何国家使用美元都在给美国交税。那维护亚洲的稳定只会让美国得利。但是显然现在美国连维护稳定的钱都不想出,他只想白收住避税,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东南亚国家与美国的疏离。而这样的疏离又加剧了中美间的冲突。
最后让我比较惊讶的是,李显龙居然将种子问题放到了台面上,这是在给中国打预防针,也是在给其他种族或者以其他种族为主的国家打预防针,千万不要试图影响特定的种族,这会遭到起码新加坡的反对。总体来说,这篇文章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中美最近几年会有持续不断的冲突,那对中美双方也都有劝告,那我分享这篇文章不代表我完全赞同这些观点这篇文章代表了新加坡执政党一贯的政治历程,就是中间偏右与保守党的想法接近,那只要过得去,就不要做过多的改变如果改变发生了,那也尽量别造成太大的破坏。但是在如今全美两党已经形成了遏制中国的共识,而中国也绝对会反抗的情况下,还想要继续保持中立,两不相帮。那我认为几乎就是在走钢丝,而且已经越来越困难了。我个人的看法是,新加坡还想继续保持原来的中立,偏美的态度是很难继续维持下去了。虽然新加坡有非常优秀的执政团队,但是这件事情没有一个东南亚国家能100%拥有自己的决定权,中美的冲突必然会继续下去。而一众小国呢也许即将到达不得不清晰站队的地步。好了,今天就说到这了,下周再见,拜拜。
海外第一个华人国家想加入中国反被拒,为何清朝坐视华人国家被灭,海外华人又为何无法团结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对中美关系的六个预言,预言甚至包括台湾统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