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蚂蚁金服IPO被暂停,马云与中国政府各自的考量是什么?

字数:6133

Nov 9, 2020

【小岛浪吹】马云的蚂蚁金服IPO被暂停,马云与中国政府各自的考量是什么?

大家好,我是小岛,我要跳票了。美国大选终于结束了,本来是说要来讲讲美国的这次选举还有三权分立什么的,但是我又改变主意了。今天想和大家聊聊马云和中国政府的爱恨情仇。为什么要聊这个呢?第一是大选这个事。早在我一两个月前的半导体视频里,小导就已经决定了就是川普当选了,现在被美国人民打脸了,很没面子。第二是有迹象表明中国政府可能真的对马云同志有点不满,我对这个就更感兴趣了。暂停蚂蚁金服上市并不算什么,但是各大网站新闻媒体同时一面倒地对马云进行批判,是很耐人寻味的。要知道中国有13亿人,在这么大的人口基数下,声音是很多元的。在现在的中国,连吃不吃狗肉结婚给不给彩礼,同性恋到底可不可以结婚,这些事情都能够被充分的讨论,正反双方各执一词,但是在蚂蚁金服的问题上居然是一致的声讨。那原因当然不是马云十恶不赦,或者中国人终于找到了共识,排除掉所有不靠谱的可能。那我只能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政府开始控制有关马云的议论了。所以很抱歉,这期视频应该又没有机会出现在中国的视频网站上了。我本人并不反对中国的政府,对马云也没什么好感,但是我极为反对这种式的批斗。

言归正传,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事情的始末。10月5号,本来是蚂蚁金服在科创板上的上市的日子,蚂蚁金服起源于马云从阿里巴巴拆翻出来的支付宝,主要从事互联网金融服务,估值大概是2200亿美元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独角兽公司,没有之一。然而在上市前夕,蚂蚁金服的实际控制人马云以及董事长、总裁突然被中国的四大监管机构约谈,这四大机构分别为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这几个机构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国内的舆论,将这次约谈的导火索归结于10月24号马云在上海外滩进入论坛上的演讲。在演讲中,马云大谈创新,认为创新来自于市场和基层,这句话当然是正确的。但是必须承认一点,在极正式的场合,通常在成功的前提里,要捎带一下党和政府,我并不是要试图讽刺或者阴阳怪气,嘴甜腰软手脚快,本来就是职场生存的必备条件,你放大到公司、政府甚至国家层面都能适用。那即使台湾已经实现了民主,做出了个飞机,不是也叫永英号吗,花花轿子抬人,反正也不用出钱。但是马云连场面话都不说了,这很难说明一些问题,后面的话就更加尖锐了。

马云直指监管。我们来看一下马云是怎么说的,他说其实监和管是两回事,监是看你的发展,关注你的发展。管是有问题的时候或者预判,有问题的时候才去管。但是我们现在管的能力很强,监的能力明显不足。专家和学者是不一样的。我们这个国家把很多学者和专家混为一谈,专家是干出来的,他干得很厉害,但不一定会总结,很多学者自己不具体干,但是能从别人实干中的总结并形成理论。我想我们需要来自于实践的理论,不是来自于办公室理论的实践。马林的这段话,就差没有直接说监管部门的人,你们都是办公室里的学者,凭什么管我们这些专家?当然后来她又把这些话转到了P2P上去。可是我想明眼人都知道他在说什么。我想中国政府当然不会因为马云的几句话就仓促地暂停蚂蚁金服的IPO毕竟蚂蚁金服的股东涉及面太广了。那既有各种国字号的公司,像国务院控股的中金系CCTV旗下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又有外国的国家队。那比如说像新加坡的政府投资公司gic加拿大的养老基金、CPPIB等等,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与其说马云的演讲是导火索,倒不如说这是马云在已经预感IPO即将被终止时的喊话。多数国内的自媒体对马云以及他的蚂蚁金服的攻击来自于两方面,第一是高利息,第二是不可预知的风险。我本人从来没有使用过支付宝里的花呗功能,这是一种短期的小额贷款,据说年利息高达15%左右。而如果去银行进行信用贷款或者抵押贷款,利息只需要5%左右。

至于风险问题,我们要稍微谈一下巴塞尔协议,也即是资本充足。协定从1988年订立开始,一共经历过两次修改。那最后一次修改,于2010年完成。这次修改是为了应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显现出的金融体系对信贷风险的监管不足。新协议强化了资本充足率要求,并且新增了关于流动性与杠杆比例的要求,简单的说就是你要有钱才能放贷。那这话听起来好像是个废话。但是蚂蚁已经放出去的贷款规模是2.1万亿。这里面蚂蚁的自有资金只有400亿,也就是说蚂蚁的自有资金只占了这些贷款的百分之。2。08年进入危机之前,巴塞尔协议对这个比例的要求是至少8%。那么蚂蚁是如何撬动这50倍的杠杆的呢?对于08年次代危机,给所有人上了一堂生动的经济学课。

蚂蚁的操作并不让人难以理解,蚂蚁将他们的债权打包上市卖给银行或者自有的一些关联公司。然后银行在各种分拆打包卖给投资机构或者个人,蚂蚁通过出售或者抵押债权获得现金,又可以继续新一轮的借贷。如此往复滚雪球滚到了50倍的杠杆。这一过程中,投资机构和个人理财者承担了最大的风险,银行和关联公司承担了次一级的风险,而蚂蚁自己不过是400亿的本金而已。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中国互联网版的次贷媒体对马云和蚂蚁的攻击,也就是从这里来的。不过很可惜,也就到此为止了,继续谈下去,就会发现矛盾的地方,如果尝试解释这些矛盾,就会发现播不出来了。这也是目前中国互联网很让人惋惜的地方,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之大体如此一个很简单但是没人敢回答的问题。

既然监管知道蚂蚁的风险这么大,为什么在2016年8月允许蚂蚁花呗消费信贷证券项目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呢?那前后这么多年时间,甚至还允许了蚂蚁金服整体的上市。难道这些官员几年前完全没有经济学常识?那到了这两个月,水准突飞猛进了,或者突然良心发现了,为什么安全稳妥的国有银行有将近2%的坏账率?激进疯狂的蚂蚁金服只有1%的坏账率。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你们这些人是忘了毛主席的教诲了,还是光花时间认真来敷衍我们了?要想把这事梳理清楚,我们还得往前讲一讲。2003年淘宝成立,多数人却忽略了在这之前马云的经历。1995年,马云创立了一个叫中国黄页的网站,在当时互联网还不普及的情况下,寻找信息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马云的中国黄页以黄页为平台,像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国家展示这些企业,以此来为这些商家获得商机与订单。简单的说,就是一个网络名片。

96年时,西湖网联所属的南方公司投资了黄页140万人民币,占股70%。当时的西湖网联是一家资本额3亿多的国企。那这个决定可能让马云后悔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西湖网联想要的是快速盈利,而马云却想将黄叶打造成中国的雅虎。虽然马云的团队只占30%的股份,但是公司的运营几乎往年是插不上手的。

几个月后,当马云在外地拓展业务回到杭州时,突然发现变天了,西湖网联又成立了一家公司,也叫中国黄页。作者和马云的中国黄页一样的业务。那无论你马云报价多少,我都比你更便宜的接单。那无奈之下,为了保住黄叶,马云在1997年提出了辞职,带着黄叶中的八个人出走北京,加入了外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而这一年中国黄页的营业额已经有700万了。99年时,阿里巴巴创建,其中元老大多是和马云在黄业里并肩做战过的队友。时至如今,马云对早期创业经历呢大多是一带而过,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呢更是将成功前的马云说的一无是处,以此凸显马云的传奇性。

而事实是马云是中国进入互联网行业最早的一批人,并且拥有一个在当时相当成熟的团队。马云说早期融资困难,我的理解是总结了第一次创业失败的教训,马云在选择投资者时更加的谨慎了,并且对公司的控制权十分重视。而马云在中国黄页里不但锻炼出了一个团队,那更重要的是他获得了众多商家的信息,当时的多数人都还没有意识到信息的价值。

阿里巴巴从成立到2003年之间,马云的团队主要是在做B2B也就是公司与公司之间互通有无。在马云拥有了足够多的商家信息后,淘宝网终于开始B2C的业务,继而又开拓了C2C让普通人也能在淘宝网上售卖商品。这个时候马云对信息的掌握开始从单纯的商家扩展到了普通用户,政府在当时还没有意识到信息的价值,而且彼时是胡温主政,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相对较少。

阿里巴巴崛起的那几年中国最常讲的话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政府在监管上不对,这个新兴的产业做太多的限制,甚至连税都不收,随便大家折腾。那凭良心讲,马云的阿里巴巴能够崛起的确是要感谢当时的政府的。那同样的一套在美国做,那马云直接会因为假货和逃税问题坐牢,做到破产。

2011年,阿里巴巴在未经雅虎许可的情况下强行剥离了支付宝,那支付宝至于淘宝,就像PayPal置于易贝,马云的理由是当时新颁布的监管条例限制了支付牌照对外资的发放强行剥离,使支付宝在当年毫无拖延地获得了经营许可证。那一年马云没有抱怨监管,这看起来更像是国内的资本与监管部门的一次联手,将最有价值的一块业务完全的纳入了中资的控制中。

2014年,阿里巴巴分拆旗下的金融业务,与支付宝一起成立了蚂蚁金服。蚂蚁金服首先通过竞对的支付完善场景生态,深度绑定客户,在中国甚至去菜市场买一把青菜都可以使用。支付宝。在获得了足够多的用户基数以及用户信息后,各种金融服务开始对支付宝用户狂轰滥炸。与此同时,蚂蚁金服还完成了由点到面的转化,开始构建了一个全球的电子金融网络。比如投资印尼的消费分析公司阿库拉库,印度的patentpostpay甚至全资收购了年交易量超过百亿英镑的跨境支付领头羊wordfirst这也是为什么我前面提到的约谈马云的四大监管机构中包含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原因。

时至今日,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已经发展成了两个让政府都不得不小心翼翼对待的庞然大物。马云当然知道这其中的风险啊,历史上能把钱玩得比政府还好的大概只有明朝了。沈万三,轻薄的晋商,欧洲的犹太人沈万三被砍了头。晋商呢在辛亥革命后被各大军阀炸了个干净,欧洲的犹太银行家多次被清算,损失惨重。现在终于在美国扎下了根,马银显然不可能去美国。那所以他多次口头表示,只要国家需要他愿意捐献支付宝。那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的,我们无法知道。但是在2015年底,马云花了20亿收购了香港的南华早报,与此同时,他还直接或者间接的控制了24家媒体。马云想做什么呢?那放在台面上的说法,自然是在与对手竞争时,可以增加话语权。

2018年9月7号,纽约时报发表了对马云的采访,报道称马云将在54岁生日时退休。纽约时报评论马云的这一决定是对中国营商环境的沮丧或者担忧。隔日,南华早报引用阿里巴巴发言人的发言,指纽约时报的故事断章取义,在事实上也有错误。马云将继续担任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落实接班计划。我无法确定这个否认是在否认退休,还是在否认马云对中国营商环境的沮丧或者担忧。

这直接导致大量的海外媒体猜测马云是被退休。马云没有在他54岁生日时退休,而是选择了一年后的55岁生日。在大量控制媒体后,马云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他的发言权。我个人认为马云是自愿放弃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位置的,因为马云已经前前后后多次表示要退休。我们不需要把马云想象成一个毫无反抗之力的待宰羔羊,也没必要把它美化成一个高尚的愿意放弃莫大权力的人。

马云与蔡崇信已经多次减持阿里巴巴的股份,阿里巴巴刚上市时,马云拥有将近9%的股份,而现在已经不足5%。阿里巴巴的股价还有多少上升空间?我不知道,但是蚂蚁金服的潜力绝对是难以估量的。马云可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蚂蚁金服的控制。那相较于当年阿里巴巴因为外资过多无奈只能通过同股不同权来控制公司蚂蚁金服83%的股份由阿里巴巴集团以及阿里蚂蚁金服管理层所控制。

我稍微来解释一下这其中的股权架构。阿里巴巴的那33%不论管理层控股将近50%,其中28.45%由杭州军翰控制。杭州军唤有26名股东,其中25位自然人股东均为阿里系高管,一位法人股东为马云全资控股的杭州云博投资公司,杭州均要控制另外的21.53%的股份。同样有26位股东,其中24位自然人也全部是阿里系高管,有两位法人股东,其中之一依然是马云全资控股的杭州云博。那今天我就不细讲马云发明的合伙人制度了。

总之一句话,马云依然是阿里系或者起码是马与金服的实际控制人,想通过几句话就让马云真正意义上的退休。那大概相当于川普让下台不是没有可能,但是代价会非常的大,你自己可能还无法获得实际的利益。阿里系造就了大量的就业,蚂蚁军服虽然被说成高风险,但是它的确为大量的小微企业雪中送炭,那这都为中国政府提供了大量的帮助。我想让政府真正担心的是我无法完全控制你。那如今的中国国企,已经没有办法再像当年的国企西湖往年吞并中国黄燕那样,轻松地吞下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了。

首先这需要上万亿的资金。其次买下公司并不代表你有能力把这个公司运营好。阿里系的成功早期靠的是马云的战略定位,现在靠的是它可怕的大数据运算能力。那为什么银行的坏账率有2%,放款审查周期极长,而蚂蚁只有1%,并且贷款秒到账,那这就是因为阿里掌握了海量的数据,并且能够用算法做出准确的分析。这里面用不着层层的审批,用不着贿赂审核人员,款子还能被极安全的放下去。

银行的高层当然也想要有这样的效率,但是中层想不想要这样的效率呢?我要打个问号,政府显然也知道他们缺什么。那2018年年初,由中国人民银行牵线,在深圳成立了征信公司百行征信。那仁行试图将阿里、腾讯等8个科技巨头纳入这个公司,那成为股东,据说只有三家公司愿意有条件的将资料登入征信系统。这其中当然不包括阿里和腾讯。为什么要让这些科技巨头成为股东呢?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付出了数据更关键的原因是这些海量的数据,人民银行的技术人员甚至找遍全国国企,怕是都没有能力处理,这就是阿里、腾讯这些公司的谈判筹码。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毕竟中国是一个单一制国家,对政府的定义与美国这些民主国家是不同的,一家在中国的企业想要与政府长期对抗这是不现实的,所以政府一定能够获得这些公司的信息,只是时间和代价的问题。2020年8月,中国银行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在杭州签订了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具体的内容我们不得而知。那通告上的套话太多,但是大体上应该是阿里系出信息,负责放贷回款,银行出钱躺着分红,银行可以获得数据,但是暂时来讲数据依然由阿里系使用。

一个多月后,蚂蚁确定了上市时间。又过了一个多月,监管机构叫停了蚂蚁的上市。前面我说了两个互相矛盾的问题,现在可以尝试解答了。为什么蚂蚁推动上市的几年时间里都没有被叫停,现在突然叫停了。那第一虽然中国是,但是即使在党内也有意见的分歧,部分团体在蚂蚁上市的过程中获得了利益。然而监管部门的确无法获利,反而要扛起将来蚂蚁出事的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是一次进步。那监管部门终于不再是聋子的耳朵。那从另外一个稍微黑暗一些的角度来讲,就是通过监管这把刀,政府在不伤害阿里系盈利的前提下,又能更多的榨取部分利益。

不过我个人认为这个效果有限,马云对蚂蚁金服股权架构的设计将整个公司绑上了他的战车。政府挖公司的肉就是挖整个管理层的肉,又想挖我的肉,还想我帮你赚钱,这就有难度了。所以像任正非马云这些把股权分出去的人,你可以说他伟大。那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才是在中国做大生意的生存之道。

王健林这类,把股权集中在自己手上的人,政府一个手指头就能把你碾死。为什么银行的坏账率比蚂蚁金服要高得多呢?这就是蚂蚁金服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建立自己的数学模型,可以将资金以一个比传统银行放贷安全的多的方式快速的发放下去,将对风险的传统考量套到现在的互联网金融上去。显然只会帮倒忙。当然有人会说就是因为不清楚,所以才要制定更加清晰的标准。没错,只是大学教授的评级,你让一帮小学老师来做,你怎么保证它是可行的呢?而这里我就要猜测一下马云这次谈话的生意。以马云对媒体的控制,它是可以稍微的做出一些对舆论的引导的,毕竟他掌握着一些共产党无法控制的媒体,马云对监管部门的喊话发泄情绪的概率很低,那反而更像一种讨价还价。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不是马云能阻止的,在无法达到自己本来目的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保住最大的利益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应该做的。实际上,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想,蚂蚁金服也许并不算输。那一旦通过了四部委的联合监管,蚂蚁就彻底的完成了认证,不再是身份不明的科技助贷机构以后就能光明正大的搞金融了。那这次监管之后,50倍的杠杆当然不可能再有了。但是这个监管绝对不只是针对蚂蚁金服,腾讯头条、京东等大大小小披着互联网金融皮的放贷行为,都会受到约束。一旦增加了保证金比例,长期来讲,蚂蚁金服反而是最大的赢家。

背靠淘宝商城,蚂蚁金服本来就不缺现金,而后起之秀们想要先募集满资本金再开展业务难度就大了很多。而监管部门通过这次监管也得到了他们的政绩,互联网的小额贷款群体性风险得到了控制,将蚂蚁、腾讯这些既得利益者和市场的新秀区分开,打破了原来铁板一块的局面,蚂蚁与腾讯还会源源不断的纳税。而新秀想要崛起,就得和当年的房地产公司一样,必须依靠政府和国有银行。那后续蚂蚁的生存就得看马云们的智慧了。


我的公司大裁员,老板都打包走人了,新加坡的裁员潮来了?如何才能不被炒鱿鱼,什么原因导致被裁员?中美新冠疫苗的差别,美国辉瑞疫苗为什么让股市暴涨,而中国疫苗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