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正式断供华为,中国大陆有可能自建一个台积电吗,来谈谈台积电为什么能成功

字数:5412

Sep 17, 2020

台积电正式断供华为,中国大陆有可能自建一个台积电吗,来谈谈台积电为什么能成功

9月初看到了一个中国半导体的大新闻,武汉红星半导体快倒闭了,那号称千亿投资挖来了台积电的技术大牛蒋上亿。那更关键的是,他拿到了中国大陆唯一一台能够生产7纳米芯片的光刻机。那在如今大陆极力扶持半导体项目的大背景下,那武汉的这个半导体项目得做得有多差,那才能让国有银行也带不动它呢?那当然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主角不是武汉红星。那拿武汉红星出来,只是首先要证明一件事情,不考虑尖端的光刻机有多难做。假设我们拥有需要的资金、人才、设备万事俱备,那半导体也不是说做就能做的。那相信大部分朋友现在应该也对半导体的产业链有了一些了解,材料设备设计制造测试一直到封装。那中国大陆在设计测试和封装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那材料和设备一般来说媒体谈的比较少,那尤其是前端工艺的设备,因为确实差距太大了。那在瓦森纳协议的背景下,中国几乎没有可能从外部获得先进的加工设备。

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谈。我们今天主要谈制造,我知道许多人觉得中国是超级制造大国,那只要我们有了光刻机,那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说到半导体制造,那我们怎么能不谈台积电呢?大家好,我是小岛。今天我们来聊聊台阶剑是如何从无到有,一路从小咖成长为大魔王,甚至打败美国的一众竞争对手的故事。那顺便呢也和各位一起思考中国大陆如何才能拥有像台积电这样的公司?谈台积电之前,我们必须先回到1985年的9月22号。那在纽约的广场饭店,由英、美、法、德以及日本五个工业发达国家的财政部部长和央行行长组成的高管们,在一场持续了数天的讨价还价后或者换句话说,就是在四打一的情况下,大家签了个协议叫广场协议。

那这份协议是每日贸易战的旗手势,也是日本衰落的开始。首当其冲的就是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一年后每日半导体协定签署这个协定,看到我简直头皮发麻。大体的意思就是日本必须扩大外国半导体企业进入日本的机会。日本政府必须控制流向美国以及第三国的半导体产品的价格,就是说得往贵了卖更牛的是日本还必须公开1000多项半导体专利。与此同时,美国开始扶持第三方国家或者地区发展半导体产业。由于肢解日本的半导体产业链,这才有了台积电的春天。

各位看,这是不是和如今的中美贸易战很像。我知道许多人说美国和中国干的是中国,这里有问题,那里有毛病,我也不能说你说的不对。但是你看看日本舔美国舔的这么用心,该他妈揍还是要揍,没有什么主仆情深,搞不好打完了之后主仆情谊更深。每日贸易战是一个大背景。那就像我以前说的,马云能成功的与当时中国的大环境有很大的关系。马云如果来新加坡,就他那一口流利的美式腔,保险都不一定卖得好不亲民,是不是现在开始说台积电,提到台积电,就不得不说张仲谋这个人。张仲谋1931年出生于浙江,是个官二代。那年幼时成长于上海和香港稍大一些。后因为中日战争又去了重庆上学。18岁时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去了哈佛,读了一年,有一点不开心就转去了麻省理工。那工作的时候又在斯坦福拿了个博士。那在中国,如果你是浙江、上海或者香港人,做生意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你在美国,如果你不进名校辍学下发财了,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富豪。那更厉害的是张先生70多岁的时候娶了他的小秘书,很多人肯定以为我是说他科研能力强其实不是,我就是想说他身体好。这段好像有点生硬,下次改进。所以你看张宙谋这个人在工作之前已经把成为富豪的前置任务都做了,我这可不是跟你吹牛,只要你能在浙江出生,再把上海和香港的户口拿了,然后进哈佛辍学,你不成功的话你来找我,我负责你下辈子的米饭。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大学毕业之后,张正谋先拿到了福特的offer另外一个叫西凡尼亚的半导体公司,给了他高一美金的薪水。那所以最后他就决定干半导体了。我开始以为这个1美金是实薪,结果查了一下是月薪。所以各位HR朋友们别整天老抠了那一块钱,你可能就错过了一个半导体帝国。

后来因为管理层变动,张周谋与新任高层在意见上有分歧,于是选择离职,进入了德州仪器工作。这一待就是25年。与多数初代华人移民只能专注的做技术不同,那张仲谋属于懂技术的管理型人才,他在德州仪器做到了三把手的位置。70年代,德州仪器的总裁位居英特尔的名声,决定把企业的发展重心放在消费性电子产品上。这么说有点太官方了,放张图你自己品。总之,就是张仲谋的半导体经费被削减了,这让张仲谋非常不满。83年时,终于决定离开德州仪器,前往通用仪器担任总裁。一直到87年,55岁的张仲谋回到台湾,创办了台积电,开始了他传奇的后半生。

为什么我要花这么多功夫来谈张仲谋呢?因为张仲谋与半导体的鼻祖哥德摩尔几乎同时入行,他与芯片发明人杰克基比也是好朋友。那如今台面上的所有的半导体巨头公司的掌门人几乎都是他的朋友或者后辈,不要觉得老外就没有人情往来,做什么事情都是公事公办。其实老外有时候比华人还懂人情世故,而且特别重视论资排辈,任何公司在起步阶段都是很困难的,半导体这种高投入、高风险的生意就更难了。

但是有了张仲谋就不同了。1988年,他通过私人交情将老朋友安迪格鲁夫请到台湾,对台积电开展认证,争取为英特尔代工产品。格鲁夫是英特尔公司的前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通过认证,台积电拿到了世界半导体行业的入门证。然后他又联系上了麻省理工的师弟欧文雅格布斯,也就是高通的创始人拿到了无线芯片的订单。那前期台积电的大部分订单都是这样拿来的。安迪格鲁夫、欧文雅格布斯这些业内人眼中的大牛,对于张仲谋来说,都是朋友和小兄弟。可以说在技术与专利壁垒森严、资金密集的芯片制造行业,没有人脉是很难入场的。你没听错,我说的是入场那一个新的芯片,从研发到设计再到制造,可能需要几十亿美金。

那人家凭什么把订单给你?这种时候说我爸是谁,我在哪个部门认识哪些人是没有用的,客户必须要对你有足够的信任才敢把订单给你。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大陆,我个人认为大概只有张汝京当年能够有接近张仲谋的威望。那张汝京能够有这个威望,有一小部分原因可能还是因为在德州仪器的时候,他是张仲谋的小老弟。所以你看那个时候中芯国际和台积电打官司打的受不了了。想要求和的时候,张仲谋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张汝京必须离开中芯国际。其实说了这么多,可以用中国的一句古话来总结,就是千军一德,一江难求。而张仲谋不但是将才,他还是难得一见的帅才。

在台积电之前,基本没有晶圆代工这回事了。80年代以前,半导体产业以idm大厂为主。那所谓的idm模式就是指从设计制造到封装都是一条龙包办模式。早期半导体大厂比如英特尔、德州仪器、IBM东芝都是IBM模式。那芯片设计的投入动辄10亿美金起步,芯片制造则只多不少。因此全球业内能玩转半导体的就那么几家,要么像美国的德州仪器和英特尔的起步非常早不断的加高门槛。要么就像日本的nec等,在政府的强大资金和政策扶持下取得突破。那于是半导体成为了技术与资金双密集型产业,行业门槛高到业外人就是难以想象,后来者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只能跟着寡头们混日子。这样的大背景下,张仲谋创立的台积电让半导体后来者们看到了曙光。

台积电的晶圆代工,简单来说就是客户只需要做设计,那台积电来完成所有的生产,这样就很好的分担了风险。而且台积电坚持不做设计,更不做产品,因为这会和客户形成竞争关系。这样的模式降低了许多新创公司进入行业的门槛。那从此半导体产业链由横向整合逐渐转变为垂直整合,变相的催生了类似高通、博通这些IC设计巨头。

纯晶圆代工模式看起来是个很容易操作的主意,然而过程中却充满了诱惑。张仲谋曾经短暂的做过联电的董事长,那联电比台积电还要早7年创立,但是联电不像台积电只专注本业,她们还跨足IC设计,并且大量的扶持许多转投资公司开枝散业。比如说联发科,这让国际IC设计公司担心在联电投片有技术外流的疑虑,这事可不是说而已。

一款成熟的芯片设计价值是非常高的。如果fap自己也在做类似的设计,你用偷这个词可能不太好听。你如何保证FAB不借鉴客户的设计呢?那设计泄露这个问题先放一边。那如果FAB和客户有竞争关系,又要如何让客户觉得FAB绝对不会在产能上耍花样的?那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那早期苹果的处理器是三星生产的,那虽然说三星也是个美国公司,但是苹果几乎一直在默默地扶持台积电,原因不外乎就是三星是苹果的竞争对手。同样华为的基带芯片做的要比英特尔好,但是那提出愿意提供芯片给苹果,你看苹果要了吗?所以张仲谋每每被问到成功的秘诀的时候,多数情况下都会提到不与客户竞争这一铁律。那这条商业逻辑虽然看起来简单,那路途中却充满了诱惑与考验。很多人这样评价他,张仲谋最值得敬佩的是,三十年来始终遵守最基本的纪律,这世上没有太多人有这样心无旁骛的坚持。

那当然这里我要说点我的想法,台积电的这种玩法确实是非常有优势的,但是这不代表其他的模式就一定是错的。或者说在另外一个时空背景下,台积电就一定是对的。那类似三星的全产业链,虽然有时候可能效率差一些,成本高一些,但是抗风险的能力却要大很多。尤其是现在许多重要的国家都开始逆全球化的背景下。不过对于为客户保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一块,我是十分认同台积电的做法的,你保护别人的智慧财产权,就是在保护你自己。这一点大陆的企业应该要学习,不要找借口。

1990年,在张仲谋的四处奔走下,历时三年,台积电通过购买一些日本、欧洲还有美国公司的淘汰的二手设备,终于建成了第一条1微米的制程的产线。那起初的单子都是漳州猛殴靠刷脸拿的。到了2001年,台积电终于可以量产12英尺0.13微米的晶圆,这也是一个分水岭。从这一刻起,台积电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前列。从落后IBM两个次代到并驾齐驱,2004年,借助同介质制成的成熟,台积电量产了90纳米的制程。08年金融危机,台积电并没有太多的减少在研发商的投入,甚至将已经退休的研发大将奖上亿征召回来,终于实现了40纳米制程的商用量产奖。

商议。是谁呢?没错,就是我开头说的武汉红心的活招牌,那老爷子现在的心里估计就剩麻卖批了。之后,蒋尚义又带领台积电切入了28纳米,终于在2011年实现了领先三鲜和连店。这个时候前面就只剩下intel了。2017年,台积电终于反超,并且拉开了与intel的差距。当intel还在10纳米上原地踏步般的挤牙膏时,台积电已经实现了7纳米的量产。如今英特正式将7纳米的工艺的量产推迟到了2022年,而台积电现在已经突破了两纳米的gaa技术,很有可能在202年实现两纳米的量产。对了,今年台积电也没有等intel5纳米制程已经可以开始量产了,制成领先后的市场就完全由台积电说了算了。

28纳米时呢,也许还有人和台积电打价格战,没事的时候搞不好还有友商来嘴一嘴,你是吧?到了7纳米以及最新的5纳米友商已经不知道怎么嘴了,因为根本就不知道你在做什么吗除了说我那玩意儿比你台积电大,还能说啥?这种情况下,客户根本没心情和你谈价格,只想和你谈产能,最好能让我把你的产能包圆了一粒,也别卖给我的竞争对手。所以台积电下半年的5纳米产能实际上早就被华为、海思和苹果包了。那理论上来说,明年的旗舰手机只有华为和苹果,其他的都是垃圾发布会,只能吹摄像头和外观颜色了。

这种领先还不单单是获得了下游客户的认可,连上游的IP客授权商、软件商们也必须得导向台积电了。比如说EDA软件新版本的发布,他们不是先通知设计厂商,而是得把数据库首先导入台积电,由台积电先来做个判断和研究,然后才分发给设计厂商,就是这么霸道。

那台积电为什么能超越其他晶圆厂呢?首先当然是技术方向的选择,那这一点蛮关键的,但是我看不懂,那看懂了,我也没信心能把你说懂,总之就是牛皮,所以跳过,那咱们还是讨论钱和人。那钱这一方面,因为像三星、intel这些公司做的生意太广了,不能光看总研发费用了。那如果我们只看前六大代工企业的话,那19年台积电的研发投入是2到6名加起来的2.4倍,除了中芯国际22%的研发占比能让人觉得有些出彩外,那其他的已经没有一个能打的了。中芯国际敢这么玩,也是因为大陆持续输血,加上了大A股千千万万的韭菜们前赴后继不顾损失的帮助。实际上整个中芯国际的营收才和台积电的研发投入差不多。那类似中芯这样的公司能够保持这样的投入比例能持续多久呢?我不知道,那但是台积电应该能继续这样玩很久。2019年的财报显示,台积电的毛利率为46%,那今年应该会更高。而其他五家的毛利率平均只有21.5%,赚的不如别人多,投入又比别人少。

你说这怎么玩?那如果我们再从研发人员来看,拿中芯国际与台积电对比,中芯国际有员工15,795人,其中研发人员2530人,占比16.02%。而台积电拥有员工51,297人。那其中研发人员6534人,占比12.7%。虽然从比例上来看,中芯国际占比较大,但是从学历上来看,台积舰在所有主管与专业人员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八成以上。那中芯国际只有20%左右。我们不妨把人才的观察角度再放得高一些,来谈一谈人才从哪来。那我在之前一期谈半导体的视频中提到过,那97年中国大陆取消了半导体物理专业,只有很少的人从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相关的研究。而微电子专业的毕业生少之又少。那不少观众告诉我,微电子毕业之后直接就去干程序员了。

我在大学时的一门有关电子学的课的教授是一个马来西亚人。那她的大学是在台大上的,之后去了麻省理工读博,那成为了我们国大史上的第一个从麻省理工归来的教授。他告诉我们,他人生中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没留在台积电。当时台积电初创抬他的电子系几乎就是为台积电开的。那毕业了校服都没来及拖,就直接进台积电了。据他说,当时全岛的好大学都开设了半导体相关的专业,那青大、交大、台大的都是源源不断的为台积电提供人才。那与此同时,这些学校还与硅谷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人才输送模式。那不但张仲谋你像联华电子的曹星辰、联发科的蔡明建,那都是从美国硅谷回来的。有时候我也是不理解,为什么唐骏李彦宏之类的也是从美国回来的。那尤其是李彦宏好歹也是个技术大牛,怎么就成了个卖广告了呢?那人家台积电把英特尔打得丢盔弃甲,你是连Google的背影都快看不到了。

我无意中又伤人了对不起,李总,你别告我,这其实我还能再吹个半个钟头。但是我时间不多了,公司给我报了个一年的课程,我每天还得花时间写report。所以我今天也只能先讲讲半导体,就单单制造这块的一些软性要求,资金设备这些还没涉及到。那最近我还在啃光刻机的一些知识,后面还会再做相关的视频。

那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那稍微总结一下为什么台机键能成功?但是首先是大背景,日本半导体业被迫肢解。那其次是台积电对自己的定位,那减少了外部的阻力,最重要的还是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以及每年良性循环的科研投入。对中国大陆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半导体绝不是今天这个资本说要投点钱,那明天领导来剪个彩就完事了。作为落后者,持续不断的不计成本与回报的投入才有可能完成超越。还是以前那句话,中国人每对半导体多一分关注,那也许从业人员就能多一分经费,但是切记不要过度鼓励,拔苗助长。当然了,也别太灰心丧气。记住绝望的旁边就是希望。


全球化到底是什么,连新加坡都开始逆全球化了?听小岛来吹一吹中美新加坡三种不同的全球化中国和高端光刻机的差距,想超越台积电前,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嘴炮没办法强国!请听听华为董事长任正非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