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如何看待新加坡2020选举,执政党大胜还是反对党占优?

字数:4525

Jul 15, 2020

【2020二十一期】新移民如何看待新加坡2020选举,执政党大胜还是反对党占优?

大家好,我是小岛,今天来谈个比较实事的话题,那就是新加坡刚刚结束的选举,希望我做完的时候大家还没忘记。其实我不谈实事的原因很简单,不是我不想谈,实在是没时间。那等我把视频做完了,大家就再关注其他视频了。我挺喜欢台湾一个叫寰宇全世界的节目,算得上台湾政论节目里的清流,那也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但是在今天的节目里,主持人开头就讲新加坡选举刚刚结束,执政党大胜,所以就不谈新加坡选举了。执政党大胜结果出来后,住在我们楼里的一位老Oncall都快哭了我倒是无所谓。

台湾人谈不谈新加坡选举,但是看的书,即使在台湾的比较中立的政论节目里,真正了解新加坡的人也比较少,这促使我想要做一个有关这次选举的视频。虽然也许对新加坡选举感兴趣的人并不多,这可以从几个主要的国际媒体的新闻报道里看出,新加坡选举只占很小的版面,或者几乎看不到。但是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和许多不了解新加坡的华人朋友们来稍微介绍一下新加坡的选举,也许有不准确的地方,欢迎各位了解的朋友指正。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新加坡是一个民主国家,新加坡有自己的选举。那这两句话其实是废话。但是可惜许多人提起新加坡,总是会说新加坡是一个独裁国家。还记得我在上大学那会儿,忘记是大三还是大四了?那有一门humanresource的课。有一次presentation的主题是关于如果你是老板会怎样为一个重要岗位挑选合适的人。

那有一个新加坡的同学也许是想说的保险一点,就提到了可以用民主的方式让公司中高层投票。虽然我觉得这是个很不聪明的做法,但是也不能说人家是错的。那最后这个同学加了一句说,毕竟我们新加坡是一个民主国家,结果一个欧洲来的交换生,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高喊说不新加坡不是民主国家,那搞得全班人非常尴尬,这其实就是现实。那新加坡人觉得自己有民主,但是外面的人非觉得新加坡不民主,而且多数情况下不给新加坡对外宣传他民主的空间。

那先说为什么新加坡人觉得自己有民主很简单。新加坡是议会民主之国家,那所有议员都是全新加坡人一票一票的选出来的。那新加坡也有反对党的存在,不是每个选区只有执政党在选,那也不用说的太复杂。其实就是新名制,多数英联邦国家都是沿用了英国的这套政治体制。如果说加拿大、澳大利亚不民主,那我不反对说新加坡独裁。那么为什么还是有许多人认为新加坡是个独裁国家呢?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你执政党一直在执政,没有政党轮替。那新加坡人说,那是因为我们执政党每次都选赢了,对不起,我们这些优质民主国家的人,不管你们国家没有政党能替,这就是独裁。

李光耀一生以个人的名义对类似的悔忘提高了20多次,那最后都已胜利而告终,但是依然没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质疑者转而开始质疑司法被李光耀操控。我想这样的拉锯战如果继续下去,李光耀先生可能会被喷子们推上控制全地球的神态。那回到这次选举上来,台湾的节目说执政党大胜也不能说完全错误。那执政党获得了国会93个一席里的83席,得票率61.24%。以台湾没结束多久的总统大选来讲,蔡英文在得到了共产党和国民党助攻的情况下,拿到了57.13%的票数,创下了历史记录。

相比而言,新加坡执政党确实是大胜了。但是显然大部分新加坡人未必会这么想,执政党也绝不会这么想。首先,执政党人民行动党的得票率比上一届下跌了8.66个百分点。而上世纪1968年时,行动党的得票率高达86.7%。那普京听了都要流泪。反对党工人党则再度攻下一个节选区,在国会的一席增大到实习。大家看看紫线的mrT啊,锤子已经连成了一条线。

未来总理王瑞杰险些丢失,东海岸及选区仅以53.4%的得票率获胜。而李显龙哥李显扬支持的反对党前进党又差点在西海岸基选区掀翻,执政党,行动党仅获得51.7%的选票。这两个节选区有10个议会席位。新丢失的圣港集选区,行动党有派出一位部长、一位高级政务次长、一位政务次长参选。其中黄志明是作为第四代领导班子培养的,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行动党没有预料到他们会输,或者说他们认为大概率可以赢,那否则就是赌心太大了,而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也许执政党没有料到新加坡也会有世代交替的问题。

中老年人无疑绝大多数依然支持执政党。但是新世代的年轻人不再像他们的祖辈那么知识行动党了。以圣港为例,60%以上的居民为45岁以下的年轻人那一片地方。因为新的祖屋比较多,许多年轻人的第一套房就买在那里,无形中慢慢降低了平均年龄。那我有不少朋友的房子都买在那里。

当然也可能有反对党新人的明星效应,这个我等一下再讲,而执政党有把握保证这些年轻人五年后会转投他们吗?五年时间又有一批新的年轻人可以投票了,他们会支持现在的执政党吗?据我观察,世界各地除了像台湾,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外,大多数国家的年轻人都是不太支持政府的,因为年轻人大多没钱理想主义,那讲难听点,就是闲的蛋腾,但是觉得自己特别牛逼。而一旦这种不支持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风潮。搞的如果你不反政府,就是一个不正义的人,一个没道德的人。就如同现在的创普,我与不下十个美国年轻人聊过,创普100%在骂创普没有任何例外,但是最后他们怎么投票?我不确定,可是民调显示创普的实际支持率绝对没有那么低。

回到选举的话题,这一次的选举结果绝不是执政党的大胜,我只能说是惨胜。那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另外这样的结果会对以后的国家政策走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觉得有三点原因造成了执政党得票率的降低。第一点肯定是执政的表现。相比于全世界的政府,新加坡的政府无疑是做得非常不错的,但是不代表没有问题。比如说这次疫情初期,政府反映的迟缓以及决定的不果断。在疫情初期,我听到了好几个同事在抱怨政府还不让学校停课,他都非常担心孩子的安全。但一直到宣布封国之前的政策呢,都如同切香肠一般一点一点的放出来。政府自然有政府的考虑,但是如何与民众交流分享,这些决定背后的逻辑也很重要。当然还有一些其他问题,比如说像集保公司、巴西社会案,反对党议员的质询出尽风头,而执政党的议员则多数没有对此有严厉的质询。

当然还有移民问题,比如新加坡民主党的其中一个竞选理念是拒绝1000万人口,虽然我觉得这是个不太有根据的竞选理念,但是无疑是有煽动力的。而一部分选民的确是吃这套的。第二点则是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年轻的新加坡人担心绝对的权力会引发绝对的腐败。老一辈的新加坡人经历了从一个落后的难以生存的小国变成先进国家的经历。多数对人民行动党心怀感恩。年轻一代觉得执政党搞好国家是理所当然的责任。因此并没有感恩心态,而政府希望人民感恩的宣传,反而激起了他们的反感。

这一点其实在中国也有类似的情况。为什么说越出国越爱国其实和出国的关系不大,而是这些能出国的人现在无一家庭条件不太差。但是回到他们出生时的年代,全中国人都非常穷困,一个在中国经历了由穷到富的人,多少都会对国家有些感激。那所以说所谓的越出国越爱国的现象其实是发生在特定人群中的。如果YouTube上这么多为国发声的人是主流,那么国家没有道理建议到强。

而当新一代中国的00后成为社会栋梁的时候,也许大家会看到不一样的现象,新加坡的许多人未必觉得政府做的有多差,但是他们无疑觉得政府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没必要只选择人民行动党一家。而且行动党有时候管的实在太宽了,这就不仅仅是把自己当管家了。而这不是我的猜测,而是问过不少本地的朋友,至少70%的年轻人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逻辑对执政党是致命的,就是说哪怕执政党做得很好,也有可能在下次选举中再丢掉一些。其次第三点则是这次反对党里真的有人才。前面说了一部分新加坡选民想要平衡,但是如果反对党推出了些脓包,只会搞民粹,那么新加坡上也不傻,不会为了要个反对党而选个反对党。所以在不少选举里,有些人无疑不喜欢执政党,但是奈何反对党的人选太差了,最后也只能继续投行动党。这次公党在圣港选区能获胜,与政治新人林志蔚有很大关系。你应该是本届大选各政党同年龄层立的新候选人当中唯二。拥有博士学位的。他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科鲁兹分校拿到了国际经济学哲学博士,在拿到博士学位之前,还拿下了3个硕士学位,出版过40多篇经济学论文。他曾在世界银行工作过七年,目前是一家新加坡私立商学院的经济学副教授。那在回新加坡前,他曾在国外生活了20年,或许是新加坡人太久没有看到真材实料的反对党候选人。

所以林志蔚的出现让选民意识惊为天人,这样的人才正常情况下都会进入执政党,尤其是有经济专场的人才,通常天然右倾非常难得,他愿意进入左倾的公党选民无疑愿意给他一个机会。进入国会执政党在排兵布阵时是绝对没有想到李娜能有这样高的人气的。那否则绝对不会让三个部长到圣岗来选,最后可谓损失惨重。但是虽然没人否认他是人才,但是最后到底能不能站稳,还是要看他进入国会后的表现。也有一些人民对他保持怀疑,因为他已经旅居海外20年,就像找一个美国诺贝尔奖得主去中国的国务院工作,他可能有非常强的理论知识,但是到底能不能把食物工作做好?那还要观察。总的来说,这一代新加坡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大多主要看英文信息,那细化的程度要比老一辈人高得多。这一点可以从以前的一些我讲新加坡的视频的留言看出来,大多数能用中文回复的新加坡人还是比较支持政府的。可是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去一些英文媒体下面看留言,就会发现求变的人更多。

随着老一代新加坡人不断去世,新一代年轻人在选民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人民行动党以后的大选得票率可能会逐步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执政党想要继续保持严复式的执政,无疑变得越来越困难,许多疾病的方针也许会有转变,或者在推进力度上会有变化。我推测会有至少三点变化。首先在扩大税基的问题上,执政党会变得更加保守一点。现阶段来讲就是提高消费税也许会推迟关于消费税的问题。我在前几期对比新加坡与香港税制的视频里提到过,我是支持政府增加消费税的,只要政府不胡乱使用我交的税。但是显然,对于许多人来说,只要是加税就反对管你是什么税。而如果政府无法在消费税中补足缺额,也就是不全民加税的话,我猜测这个税最后也许会加在所有的外国人身上。

特定的外国人消费有哪些呢?比如说外国学生来新加坡留学的费用,非公民的孩子在新加坡上幼儿园、小学等等的费用,医疗费用甚至个人所得税之类的减免项目都可能会有一定的变化。另外针对比较敏感的移民问题,执政党可能会进一步增加成为PR或者公民的难度,而工作转正持有者或者PR为父母申请准证的难度可能也会增加。

再加上我前面说的变相收外国人的税,总体来说新加坡会慢慢的变得不是那么吸引中等收入的外国人,那对于高收入与低收入的外国人来说影响应该不算太大。当然我觉得这么做没什么错。任何国家本来就应该首先照顾自己的人民,把自己国土上的外国人照顾的太好,而忽略了自己的人民显然是不可取的。那外国人没有选票,而且说走就走。

但是我比较担心的是未来新加坡会不会出现向许多民主国家里盛行的身份政治,就是政客先把选民们划分下,我的选区里这个种族的人特别多,这个种族里来自于某个背景的人又特别多,那我只需要讨好特定的人群就能选赢了这种身份政治到最后就会变成一种分配政治。政客们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给最大的一批他们人为筛选出来的人群分配最大的饼就能当选,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的发生在许多民主国家。那我想李光耀最大的贡献或者说为什么李光耀能把新加坡从一个随时会灭国的小国带到今天的位置,就是在于他首先想的是如何把饼做大。那与此同时,在尽量公平的去分配。而如果在厚礼光耀时代,因为选举的实力直升党把分配摆在了把饼做大之前,导致人才流失,而使得饼变得越来越小那么就是得不偿失的。

当然我说的是最坏的情况,如今虽然执政党小小的失利,但还没有到完全转弯的程度,那新加坡人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也很高,大部分人还是比较理性的。所以这次即使反对党的席位增多,但所有的反对党席位都是给了稍微偏左的公党,而不是其他一些更左的反对党。那维文部长称公党为PAP赖的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那所以暂时来讲我依然谨慎乐观。中短期内新加坡公民的生活应该会有改善,长期的话还需要再继续看看。那时间有限,这周又是培训又是加班,就不继续给大家展开讲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订阅。有空,我再深入的讲一讲这些问题。好了,今天就先说到这了,我们下周再见,拜拜。


联合国五大流氓有多没下限,小国家有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吗海外第一个华人国家想加入中国反被拒,为何清朝坐视华人国家被灭,海外华人又为何无法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