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

字数:665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注释

业师山房:业师是指名为业的和尚,师为对僧侣的尊称,山房是山中房舍,这里指寺庙。业师别本作“来公”。

待丁大:等待丁大,待字别本作“期”。丁大即丁凤,孟浩然之友。

倏:倏忽,指瞬间、很快。

烟鸟:暮色烟霭中的飞鸟。

之子:此人。

语译

夕阳落日才刚度过西面山岭,重重山谷很快就昏暗了下来。松间明月带来夜晚的凉意,风中泉水传出悦耳的声音。樵夫陆续归家,就要从山中走光了,烟霭中的鸟雀才刚降落栖息。此人曾相约晚间来到啊,所以我一个人带着瑶琴,在生满青萝的小路上苦苦等待。

赏析

孟浩然的五言诗有前代朴拙风格,却无诘屈生涩之病,描写景物更清新脱俗,确实是隐者趣味。比如这首诗,前六句都摹景,从夕阳西下写起,到明月生凉,而多加一“松”字,泉水淙淙,多加一“风”字,则周边景物在短短十字中毕现。再写樵人将尽、烟鸟初栖,则暮霭下静谧清冷的氛围亦悄然生成于笔端。

唐诗常识

古代也有多音字,同时还有一些字同义亦多音,比如“风泉满清听”的“听”字,既可以作平声,也可以作去声,不同声调下含义并无区别。此诗所押韵部为“去声二十五径”,所以听在这里与暝、定、径相押,是要读作去声的。今天吟咏,可以把它当作第四声。

当此清寒之际,更盼知音,所以景物的描写,氛围的设定全都紧扣着主题,乃是期人不至,暗生惆怅。结句出一“孤”字,再突出这一重点,而“琴”之出现,期盼知音之意则更是明显。琴为君子之乐器,再以青“萝”修饰“径”字,也是香草美人之喻,则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士人形象便也在景物背后隐隐呈现出来了。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写景而非孤景,一句中或有松有月,或有风有泉,都造成自然完美的组合,而这些组合两两相对,又自然成联。孟浩然五言古诗中喜欢用对,写景时也喜欢用对,其对仗之自然、巧妙,都是值得反复吟咏的。


17夏夕南亭怀辛大-孟浩然19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王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