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李白

字数:719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注释

燕(yān)、秦:皆为古国名,燕地即今天河北北部及京、津等地,秦地即关中地区。

怀归:即想家,思归。

罗帷:丝织的帐幔,这里是代指女子的闺房。

语译

燕地的青草如同碧绿丝绒,秦地的桑树低垂着绿色枝杈。当你想到家的时候,也正是我愁肠欲断之时啊。我并不认识春风,它为何要进入我的闺房来呢?

赏析

这是一首“代言体”诗。所谓“代言体”,即不以诗人本身为诗的主角,而以他人、他物作为主角,并用第一人称来创作。“代言体”诗种类很多,其中最大一类就是代闺中女子言之,这大抵因为士人之所思所想,自有士人自身来写,平民之所思所想,可在对话中获得,而闺中女子之所思所想,诗人只好自代而言之了。此诗即代作闺中人语,此女所思,当为远戍的丈夫。

开篇“燕”是丈夫所戍之地,唐代燕地再往北、往东,有契丹等外民族杂处,亦可算是边疆,故以“燕”代指边境,以身在燕地代指远戍。上句即“燕”,下句对“秦”,秦指关中地区,也即以都城长安为中心的唐朝的腹心地区,此女身在秦地,其意即身在中原、后方。燕、秦二名来自春秋战国,燕在极东北,秦在极西,以此相对,也可见夫妇所隔之遥远。

燕地则言“草如碧丝”,是春草尚幼,以见春来之迟;秦地则言“桑低绿枝”,是桑树绿叶已极繁茂,竟使枝杈低垂,以见春来之早。这里又以春来的早晚,更深一层说明相隔之远,以及两地风物之大相径庭,如在异国。可是所隔虽远,其心却一,丈夫思家之日,正妻子因思念而断肠之时。首两句将位置遥遥宕开,中两句再将情感并合为一,互为比对,又互为照应。结句则怨春风,然则因何而怨呢?正因夫妇两地分隔,妻子正自断肠,又如何能体味到春风带来的春天的美好和可贵呢?故云“春风不相识”,以见四季时序之按时而移,更不知人世之哀愁,衬托得此哀愁更为深刻、浓郁。

唐诗常识

诗句多两两相对,单句或三句则较少见。一般偶数句押韵,首句也偶有押韵的,比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首句不入韵,而此诗中的“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则首句入韵。

杜甫


4月下独酌-李白6望岳-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