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的逸事和见证为何如此有说服力
字数:552
当然,所有这些例子都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鲜活性的影响力如此突出?就人类认知而言,为什么鲜活的见证叙述和轶事证据的影响力如此之大?数十年的认知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人类是所谓的“认知吝啬者”,因为我们天生的设定是在处理一个问题时使用最不费力的心理加工过程(称为1型加工)[43]。这种设定具有进化上的意义,因为如果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简单的线索来解决,那么我们会有额外的脑力去做其他的工作。然而,当这些简单的线索要么不够充分,要么远不如现有的更复杂的线索时,就会产生问题。当某人选择相信个人观点而不是科学证据时,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当我们评估一种个人观点时,大脑中与社交有关的、进化上较为古老的区域会自动参与进来。相比之下,理解科学证据需要更复杂的战略思维和逻辑思维,这是人类较晚才发展出的文化成就,需要缓慢而耗费精力的2型加工。从这种双重加工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个人观点可能在几个方面凌驾于科学思维之上。首先,因为科学的思维策略是后天习得的,有些人可能还没有学会。然而,即使一个人能够评估科学证据,在面对更具有情感说服力的个人观点时,预设为1型加工的倾向仍可能导致一些人忽视科学推理。我们倾向于成为认知吝啬者,这常常阻碍我们完成更耗费精力的2型加工,而这是抑制1型加工并代之以统计思维所必需的。好消息是,科学和统计思维可以通过练习来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从而成为一种不那么耗费精力的选择。这正是本书想要促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