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趋势

字数:736

毛泽东体制赋予了国家领导人在部门、地域和社会方面的资源分配上以极大的控制权。同时,它阻止了信息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以及获得经济效益和技术动力所必需的由市场决定的价格和竞争。它也阻止了中国充分利用自己在国际经济中劳动力便宜的竞争优势。如今,改革极大地影响了毛泽东经济体制的每个方面。

经济改革的主要焦点不时地变化。从1979年到1984年,改革派在农业政策上做出明显变化,并且更为小心翼翼地在国际借贷、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上进行了变革。1984年,重点转向了改革城市经济,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任务。最初的努力尤其集中在日益激励地方领导人带头促成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激发国有企业的经理们增加产出、提高效益。1993年,领导层正式宣布了创建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4年中国改进了它的税收结构;1997年,领导人决定对许多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这是西方学者对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常用说法,其实是一种误解。——译者注);1998年他们正式批准了私营部门的发展。2001年,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候,承担了国内经济改革的广泛义务。如第七章所述,2002年中共决定撤销其1989年的禁止私人企业家入党的决定。

改革初期,这些决定显然还不在考虑之中。它们反映了一种基本的逐步进行的方式,在许多情况下,它们之所以成为必要是因为以前的决定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但是,总的看来,政策一直在朝着物质刺激、更广泛地运用市场因素、更有效地利用劳动和资本、更广泛和深入地融入国际经济、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从经济管理向经济调节转化的方向移动。

改革尚未到达其终点。如今,中国政府和中共依然在经济中扮演着除简单调节外的大量角色。许多障碍在阻碍着市场力量的运行。资本依然以大致无效的方式进行着分配,并且顶多是有少数中国公司在国际水平上具有了竞争力。以下对改革的考察首先集中于关键领域中政策的演化,然后是在这一点上所取得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最后集中于未来数年内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挑战。


高增长的刺激改革政策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