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
为设立上述机构而作出细致的政治组织计划的同时,也确定了一项颇有魄力的经济计划。毛在1叫9年初宣布要把工作重心“转向城市”,重申城市无产阶级在农民出身的党员占90%的党里占据首位。中共已经承袭了三个经济部门:勉强维持生计的农村经济,各有独立基地的通商口岸外国工商业经济,以及最后是日本人在一片不发达地区建立的东北重工业基地。问题是怎样把这三部分经济组织成为一体。
1949年在工业方面提出的第一个目标,是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把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日本在东北的工业设施在1945年俄国人搬走半数以上的资本设备后受到削弱,当时估计恢复原来的设备所需的费用至少要20亿美元。在中国本土,铁路被内战所破坏,城市劳工被恶性的通货膨胀弄得意气消沉。共产党胜利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使城市工人相信,解放带给他们的首先是更加努力工作的机会。战时城乡之间的封锁曾经增强了农村自给自足的程度;像棉花之类的经济作物必须恢复生产。同时通货膨胀仍然是个大问题。在1949一1950年,军事行动仍在继续,大约有9阶万人靠政府的定量供应或工资生活(其中包括接收下来的国民党低级行政人员和军事人员)。甚至以有利的·兑换率把国民党钞票换成新钞“人民币”之后,当局仍不得不逐渐增加纸币的发行量,来弥补约有75%的预算赤字。从1949年5月到1950年2月这九个月的期间,上海物价涨了70倍。这一切都要求采取有力措施。
消除通货膨胀的第一步是设法增加税收,使预算多少趋于平衡。首先是在农村以实物征收各项农业税,其次是在城市里通过一些办法,诸如对每项主要商品征收销售税以及经同业公会“民主评议”后定出的营业税,来筹足政府事先规定的定额。征收销售税和营业税的结果,是从经济体制中比较有钱的那部分挤出钱来。第二步是改组整个财政管理体制,使之更加合理,让中央政府能控制以前的地方税,取缔私营银行经管公款,并普遍消减一切合法的和不合法的开支。当局逐步使征税手续更为有效,第一次直接控制到下面乡一级的税收。政府通过银行控制了货币和信贷。它又设立了六个国营贸易公司,来控制主要消费商的品的价格。
恢复信任的一种办法是以商品折实单位(一揽子商品的价值)来表示工资、薪金、银行存款、某些政府开支和公债发行额。折实单位是按日用品数量而不是按货币价格来规定的。一个典型的折实单位可能含有6斤(8磅)大米、1斤半面粉、16斤煤和4尺白布。物价上涨,折实单位的币值也随之上涨。一个按折实单位领取工资的人,可以按同样的折实单位到银行去储蓄存款或购买公债;无论采用哪种办法都不致因通货膨胀而吃亏。这样,通过种种方法以求物资供应和金钱收人之间的平衡,通货膨胀在50年代中期就得到克服,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第一年的另一项成就是广泛恢复了铁路交通,使中国的1·35万英里铁路路线大部分重新通车。1950、1951和1952后连续三年的好收成有助于经济的恢复。到1952年,生铁、水泥、钢材和石油(这些产量在申国都很少),以及煤炭、电力、面粉和棉布的产量,都等于或超过1949年的最高产量,但有些消费品如糖的产量,仍低于1949年前的最高数字。最重要的是,到了1952年,旧经济体制中的三部门经济已经达到空前的全国统一。铁路线长度发展到1·5万英里,公路达到7·5万英里。这时全国有一个集中的银行业体系和单一的币制。国家预算可以第一次按照实际情况编制了。北京的长期经济目标是动员全国的资源,把它们重新分配调拨,以实现工业化。这需要将政府的控制权逐步推广到各个经济部门。私人企业在形式上还允许继续存在,但事实上所采取的各种办法--征税和对资本抽税、定额分派信贷、国营企业的竞争、工会提出的要求--使它越来越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因而商人实际上成了官僚。由于控制了信贷和原料,垄断了重要商品,政府除了彻底控制大部分的重工业、铁路和外贸外,这时已经能够支配生产和商业了。另一项必须做到的,是使一种传统的办法合乎现代的需要--控制剩余农产品。
土地改革。在中共历史上,土地政策有过几次变化,典型例子是江西时期消灭了许多地主的严厉政策,以及延安时期保证地主可以收取一定地租的温和政策。由于1946年后共产党势力的扩大,土地改革是在零碎的、往往是暴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时农民的激烈行动超过了党所宣称要达到的目标。
全国性的土改始于1950年中期,终于1952年底或1953年初,其目的不仅是经济上的,而且也是社会和政治上的。干部工作组到一个村庄,先查明不折不扣的敌人,必要时让他们靠边站,然后给农民特别是贫农讲明土改的必要性,因为从理论上说,贫农将是土改的主要受惠者。这样就挑出了既有干劲又有能力的积极分子,以领导即将来临的运动。经过这段准备时期,“阶级斗争”就开始了。在一系列的“斗争”会上,群众可以在“诉苦”或“清算”时吐露他们积在心头的苦处。经过鼓动,仇恨在公“审”时会变成群众性的暴行。有民愤的地主或“土豪”被提出来当众遭受痛斥,此后就或被处死,或扫地出门,或承认错误后接受改造。另一方面,由于采取了激烈措施,整个农村的居民都服服贴贴地接受新秩序。这一运动如果同城市的镇反运动合并起来计算,从1949到1952年底的三年期间总共杀了几百万人,按照适当的估计,在2加万(据莫里斯o迈斯纳)到500万(据雅克o吉勒马兹)之间。
下一阶段是成立农民协会,它通过村里农民的同意,可以给每个人划定阶级成分:地主、富农、贫农或雇农,并将地主的土地分类、没收和重新分配。结果所造成的“平均地权”是符合农民起义的旧传统的。通过共产党员对这一过程的指导,积极分子通常得到赏识,富裕的家庭减少了,地主士绅的残余或者是其人身或者是其地位被消灭了,同时党的代表在村里树立了他们的权威。现在耕者有其田了,至少暂时如此。
这一私有制的新民主主义阶段,按照1950年的宣传是要延续'湘当长的时期"的,但事实上它对农民延续的时间并不比对资本家来得长。为了代替旧秩序,共产党政权马上就着手建立新的集体主义农业制,先从组织初级合作社开始。
合作可以提高效率:赶六头驴去赶集,用不着六个人,只要一个人就够了。一个家庭妇女同时可以做几家的饭菜。由于耕畜少于农户数,就可几家合使一头牲畜。几家积储的钱可以购买独家买不起的水泵或农具。特别是手工业合作社,它们可以不靠国家投资,在农闲时利用当地分散的材料和闲着的农业劳力,来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合作社作为较大的工作单位,可以实行专业化分工。组织起来以后,识字教育、卫生保健、技术和较高的生产率都会随之而来。与此同时,农业供销合作社促进了农村和工厂之间的交换,办理国家的采购,并使农村得到品种比以前较多的工业品。
农业的增产改革计划,是从北往南通过一系列有计划的阶段逐步推行的,先是成立通常为季节性的临时小规模互助组,然后是较大的永久性互助组,然后是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合作社中,农民开始共同耕作,按他们人伙的土地、农具和劳力的比例分配公共产品。合作社仍是按土地私有和自愿合作互利的原则安排的。但目标开始有所改变。政府在这以前说,由于消灭了地主所有制(虽然没有大量增加耕地面积),重新分配土地这件事本身将解放农民的“生产力”。但这时它承认,只有最后实行集体化才能实现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所必需的农业增产。这项工作要通过宣传、实践以及逐步增加的压力,来引导私有观念根深蒂固的农民“不知不觉地”成为“一个社会主义者”(引用雷内o杜蒙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