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企业关系中的压制型通货膨胀
上一部分从微观角度进行了因果分析,下面我们将讨论宏观层面的问题。与上一部分一样,价格依然是这一部分的主题,但关注的重点将从相对价格转向总体价格(水平)。主要目标是要回答下列问题:短缺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压制型通货膨胀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解释短缺现象?
这里也将分别从两个领域来进行讨论,12.5部分是企业领域,其中生产者和使用者都是国有企业或合作社;12.6部分是消费领域,其中企业扮演着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角色,而使用者和购买者是家庭。
尽管我们的研究目标是想得出宏观层面上的结论,但我们必须从微观层面开始谈起,将表12.1第8行的有关内容进行进一步地阐述并加以扩展。供给对企业的购买意愿形成了有效的约束:或者是纵向约束(企业没有从上级分配机关获得它想要的资源配给数量),或者是横向约束(生产、储备或分配投入品的企业无法充分满足购买企业所需要的投入品需求数量)。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在投资品、建设服务和高技术机械设备进口等领域显得特别突出。
企业的资金支付能力不是限制其需求数量的有效因素。不管是生产还是投资,现阶段的计划任务都是由上级部门规定的(至少可以说必须进一步完成计划),企业有充分的理由要求获得必要的物资投入。投入品没有分配到位或供应不足,这是必须接受的现实,但不可能因为缺少资金而无法购买投入品。这是经典社会主义国家计划和财政制度公开宣布的原则,也是现实中的实际做法。如果企业能够通过自己的现金留存或相应的贷款支持购入投入品,那么就没有什么问题。但一旦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不足以支付企业的购买计划,企业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融资:要求紧急贷款,0推迟偿还贷款或推迟应向财政上缴的有关款项,想方设法盘活企业被冻结的专项留存资金,等等。
从宏观层面来看,这些做法实际上意味着:企业的货币总需求基本上取决于计划任务规定的真实生产活动所产生的融资需求。货币总供给只能被动地根据货币需求来进行调整,即放任型的货币政策。2
需要加以补充的是,利息不论是对贷款人还是对借款人都没有什么意义。利率既不会对银行或企业的行为产生影响,也无法影响信贷供给或贷款需求。
金融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完全处于附属地位,扮演着被动的角色。③让我们设想一下,当企业所得税、利率水平或货币总供给上升或下降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在资本主义体制下,上述三个变量的变化会自动影响商业活动,例如,导致企业收缩或扩张实际生产活动以及增加或减少投资。而在经典社会主义体制下,财政或货币政策的变化几乎产生不了任何影响。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主要受到以下措施的制约:提高或降低生产计划,上级机关向企业派出官员下达指示,中央决定新的投资项目。
从这些描述我们可以看出企业部门并没有真正实现“货币化”,那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已。尽管所有生产活动也都以货币形式入账,但企业只是半货币化的部门[8.5]。企业部门的半货币化状态(以及被动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造成短缺的重要原因,它使得许多领域的需求都可以不受限制地膨胀和扩张。但即便我们把这一点列为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也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因素,其本身还会有所变化。财政和货币政策的
①例如,可参见G. Tallos(1976)。
②例如,捷克斯洛伐克在1971年至1980年间,银行提供的信贷总量的增长规模是生产增长的两倍。M. Hrncir(1989,第30页)。
③关于货币的被动特征可参见本书第125页的注释①。
被动特征不过表现了这样一个事实:企业部门的财务完全受制于官僚协调机制,而且主要是官僚机构的直接控制,而主要以价格和货币为调节手段的市场机制丝毫不起作用。
这就引出了压制型通货膨胀问题,但我们首先还是来看一下前面提到的货币“悬置”概念[11.2]。所谓货币“悬置”,是指经济中暂时闲置的潜在购买力有可能发展成为真实的购买意愿,然后形成有效需求。通常情况下也可以理解为货币所有者口袋里(或银行账户中)没有花掉的、不断积累下来的存量货币,在任何时候,这些货币都可能转化为市场产品需求。问题是经典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并不是享有自主支配权的货币所有者。从一方面看,企业如何花钱要受到各种各样的行政制约,而且企业的所有(或部分)存量货币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被冻结。从另一方面看,企业实际上又拥有签发“空白支票”的权力。只要出于“正当”目的,企业可以随心所欲地花钱,因为它知道背后还有国家这个最后的“买单者”。从这个意义说,在企业领域有大量等待支出的“悬置”货币,随时可以转化为有效的购买意愿。因此,我们认为在经典社会主义的企业领域内存在着压制型通货膨胀。但必须加以强调的是,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压制型通货膨胀,在很多方面有别于典型的压制型通货膨胀,例如,资本主义经济在战时可能出现的压制型通货膨胀。主要的区别是,资本主义经济在战时仍然拥有大量具有很强利润动机的私人企业。当面临过度需求时,企业会极力抬高价格,而战时政府将努力把它们“顶回去”。这里“顶回去”应该是一个比较贴切的说法,因为面对强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必须用力把它压住。紧张状况会不断加剧,因为人人都会感到目前正处于一种极为特殊的状态,完全不同于体制的正常运行。而在经典社会主义体制下,通货膨胀压力所造成的紧张会相对平稳得多,正如前文所述,国有企业对价格极不敏感,过度需求和价格的行政控制已经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