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短缺的自我诱发和自我繁殖

字数:1884

短缺会生产短缺。当然,这种交叉关系并不是导致短缺的主要原因,因为它首先是短缺的根源。但一旦存在短缺,意识到它的存在就会重新塑造经济参与者的行为。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自我实现的预期。前面章节中我已经多次提到这种现象,这里仅仅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在卖方市场上,买卖双方都意识到了可能出现短缺。这增强了卖方的自信,也就更加不关注买方;同时买方也产生了更多的自卑感和无力抵抗的情绪。一旦买卖双方都有了成熟的心理准备,那么卖方也就真的不会去争取购买者,而买方也会做出实际的强制调整安排。

对买方而言,未来的供给状况充满不确定性,而且预期将出现短缺,这样买方就会进行囤积。这种囤积行为导致了过度需求。

在分配计划的讨价还价过程中,所有申请人都预料到会出现投入品的短缺。因此,他们会尽量夸大自己对投入品的需要,这使得纵向短缺变得更为严重。

人们还会预期在更远的未来同样存在短缺。投资者感到将来不会有销售问题,这使得他们在争取投资资源的过程中不会进行自我约束。其结果便是投资饥渴几乎成为导致过度需求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上述循环过程(以及其他类似行为)导致了短缺的自我诱发。

许多领域的信息和管制机制都起到了维持正常短缺状态的作用。经典社会主义的相对价格变动无法发挥市场协调下传递信息的作用,因为只有在市场条件下,价格运动才能够反映相对稀缺状况,并以此来提醒分散化的决策者是否出现了短缺或剩余。而在经典社会主义体制下,短缺和剩余信号以一种相当粗糙的方式部分取代了这种价格信号机制[8.9]。

让我们以匈牙利汽车市场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①匈牙利本国并不生产汽车。一家垄断性的汽车供货商负责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口汽车,然后在国内市场上销售。人们已经习惯了要等上二三年才能买到。如果等候买车的队伍过长,那么当局就会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涨价)将队伍恢复到正常长度。反方向偏离正常状态的时间也不会很长,即如果等候买车的人相对教少,短缺状况有所缓解,那么当局就会控制进口,排队的人数很快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从企业及其上级主管机关的角度来看,这些干预措施都是必要的。排队的人太多,容易造成不满;排队的人太少,又会破坏销售商的优势地位,让购买者变得挑剔起来。此外,队伍“太短”也是一个信号,这意味着,可以将这一领域的部分资源(例如进口配额)转给短缺情况更为严重的其他领域。

上述论证思路具有普遍性。计划部门十分关注短缺和剩余信号。它们会相对扩大对供给太少引发抱怨激增的领域的投入,而对于那些等候时间

①Z. Kapitany、J. Komai和J. Szabo(1984)曾在一篇文章中专门介绍过匈牙利汽车市场的情况,之后Z.Kapitany(1989a)继续研究了该市场的控制机制。这些文章对匈牙利汽车市场进行了详细细致的分析,本书在这里只是以高度简化的方式介绍了它的典型特征,目的仅仅是为了有助于对一般观点的理解。

很长、被迫进行更多替代、但仍属正常状态的领域不管不问。当然,为了扩大对某些领域的供给,计划部门必然要从其他领域转移产品和资源,但实际上很难从所谓的剩余领域转移多少产品和资源(因为短缺普遍存在)。这样,它们只好再去“抢夺”那些已经处于短缺状态的领域的资源,只是程度有所降低而已。①

同样,我们也可以想像对整个消费市场的控制。这里有必要回到家庭消费的宏观计划问题[7.2,9.3,12.7]。经济管理部门对消费价格水平、人口的名义收入以及消费供给量都做出了详细的计划。通常情况下,经济管理部门甚至可以预测出公众能够存下多少钱,换句话说,它们可以大致知道总开支是多少。简而言之,负责经济事务的人可以有计划地制定宏观措施,而且确信这些措施能够得到切实执行。

手上有了这些工具,经济管理部门往往可以通过一项重大决定来大幅度降低消费领域出现短缺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此时,它们只需要大规模提高流向消费品生产领域的资源供给,就可以缓解消费品市场的短缺状态。②但通常当局都不这么做,它们会立刻从其他领域抽走产品和服务,这样就很可能导致经济中其他领域(如生产、投资活动和外贸)出现短缺和紧张。公众和经济领导人都已经习惯了消费领域的正常短缺。在制定宏观计划的过程中(至少是政治和经济状况相当稳定的时候),他们特别关注要确保消费领域不能出现严重短缺。③但经济管理部门很少会采取措施让供给比需求增加得更快,从而大大缓解消费领域的短缺状况。

实际上,社会主义体制陷入了短缺经济陷阱。一旦处于短缺,短缺会不断复制自身,更为重要的是,这会成为一种习惯性力量并具有相当大的惰性,很难一时改变。

①这种分配机制的理论模型可参见我和B. Martos编辑的研究文集,文集的名称就传达出了主题:非价格控制(1981)。其中有几个模型介绍了控制反馈机制,即出现偏离正常存货和正常定单水平的时候,如何促使它恢复到正常的经济状态。以模型为基础,我们通常能够证明这种机制是有生命力的,也就是说,它能够协调投入一产出过程,尽管未必可以确保实现最优配置。更多的参考文献介绍,可参见第8章第148页注释①。

②按照前一部分的论证,短缺的缓解仅仅是暂时的。此处忽略了这一点。

③J. P. Burkett,R. Portes和D. Winter的计量经济研究表明,如果消费市场上出现过度需求,经济管理者就会减少出口并增加消费品进口。


12.8 通货膨胀倾向:短缺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12.10 体制本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