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22日

字数:1025

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18日星期一在京西宾馆召开,而中央工作会议上周五刚在这里结束。在参加中央全会的委员中,有超过一半的人也参加了工作会议。但是参加全会的还包括全体中央委员——他们都担任党政军要职,而出席工作会议的则包括另外一些能够提供宏观理论视野的党内领导人。在星期一的上午和下午,没有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委员们在其他人到来之前,聚在一起阅读了邓小平、叶剑英和华国锋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便能够统一认识。接下来的三天是中央全会的正式会议和分组会,担任组长的人与工作会议的分组会相同。

从某种意义上说,三中全会是中央工作会议精神的庆祝会,是向中国民众和外部世界宣佈新路线得到正式批准的仪式。通常全会的序号是与此前的党代表大会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的变化是如此巨大,因此当中国人只简单说“三中全会”时,听者都很清楚所指的是哪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人眼里,三中全会标志着使中国转型的“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开始。虽然改革开放其实是由华国锋启动的,但它是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实现的。

按中央工作会议取得的一致意见,华国锋保留了他的正式头衔:党的主席、国务院总理和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则继续担任他的职务:国务院副总理、党的副主席和中央军委副主席。但是外国媒体和外交界像中国民众一样,很快就明白了副总理邓小平实际上已经成为头号领导人。早在11月23日,即华国锋11月25日讲话的前两天,香港记者就向到访的美国专栏作者罗伯特・诺瓦克(RobertNovak)说:“邓小平只是副总理,但他现在掌管着中国的集权政府。”[7-81]

在三中全会上收获最大的是陈云。三中全会之前他甚至不是政治局委员,在全会上他却成了政治局常委。全会最后一次全体会议正式成立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陈云被任命为第一书记。他取代汪东兴获得了对需要平反的案件最后拍板的权力。不难理解,很多老干部的案件将在以后几年得到平反,使他们得以回来工作。

通常最高领导人都要在全会上做主题报告,但是由于华国锋是名义首脑,邓小平才是头号领导人,因此很难决定由谁来做这个报告。全会的组织者解决这种尴尬局面的办法是取消了报告,但他们实际上把邓小平之前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看作是给党的工作定下了基调。虽然华国锋主持了最后的会议,但与会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两个在全体中央委员面前相邻而坐,真正握有实权并且今后将领导国家的人物身上:邓小平和陈云。东北组的组长任仲夷说,就像遵义会议代表着毛泽东思想对教条主义的胜利一样,三中全会代表着党内民主讨论的优良传统对“两个凡是”的胜利。[7-82]在会议结束时的讲话中,陈云用了另一个类似的说法,他认为就像延安整风带来了团结,使党能够在1949年以后领导国家一样,中央工作会议也带来了团结,使党能够领导国家实现四个现代化。[7-83]


邓为改革开放作准备没有加冕礼的权力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