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天下才子必读书 - 金圣叹选批 >
- 卷一 左传
宾媚人责晋人
成公二年
文带喜色者,须彻底皆喜色;文带怒色者,须彻底皆怒色。此文,彻头彻底皆带怒色,读之使人战栗。
晋师从齐师,(齐师败走,晋师追之。)入自丘舆¹,击马陉²。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与地³。“不可,则听客之所为⁴。”(好,言欲战则更战也。)
宾媚人致赂。晋人不可,曰:“必以萧同叔子为质⁵,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⁶。”
对曰:“萧同叔子非他,(只二字,妙绝!)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⁷,则亦晋君之母也。(又妙绝!)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⁸,其若王命何⁹?(上不便。)且是以不孝令也。(下不便。)《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¹⁰(此引诗,比下略后。)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¹¹?(其无乃非,句态。以上一件,侃侃之甚。)
先王疆理天下¹²,物土之宜¹³,而布其利¹⁴。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¹⁵(此引诗,比上略前。)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¹⁶,无顾士宜¹⁷,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其无乃非,句态。)
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以上一件,侃侃之甚。)其晋实有阙¹⁸。四王之王也¹⁹,树德而济同欲焉²⁰;五伯之霸也²¹,勤而抚之²²,以役王命。令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²³。《诗》曰:‘布政优优,百禄是遒。’²⁴(又引诗。)子实不优,而弃百禄,诸侯何害焉?(侃侃重说。上分,此总,所谓晋实阙也。)
不然,寡君之命使臣,则有辞矣。(分责二段后,再总责一段,此忽如饥鹰撒然一转。)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妙。)不腆敝赋²⁵,以犒从者。(妙。)畏君之震²⁶,师徒挠败²⁷。(妙。)吾子惠徼齐国之福²⁸,不泯其社稷²⁹,使继旧好,(妙。)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³⁰,(妙。)子又不许。请收合余烬³¹,背城借一³²。敝邑之幸³³,亦云从也³⁴;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侃侃,如掬其怒色也。)
鲁、卫谏曰:“齐疾我矣³⁵。(段。)其死亡者,皆亲昵也。(段。)子若不许,仇我必甚。(段。)唯子³⁶,则又何求?(段。)子得其国宝,我亦得地³⁷,而纾于难³⁸,其荣多矣。(段。)齐、晋亦唯天所授³⁹,岂必晋?”(段。此只数语,亦复多段,段段精挺。)
晋人许之。
【注释】
¹丘舆:齐邑,在今山东省益都县西南。一说在今淄博市南。
²马陉:齐邑,在今山东省益都县西南,在丘舆北。
³宾媚人:即国佐,亦称国武子、国子,齐国上卿。纪甗(yǎn演):纪国的一种炊饪器,是齐灭纪国后所得的珍宝。
⁴则听客之所为:就听凭晋国怎么办。意即准备作最后一战。
⁵萧同叔子:齐顷公的母亲。萧,国名。同叔,萧国国君的字。子,女儿。
⁶封内:疆域内。尽东其亩:要使田亩间的道路全部改为东西向,以便晋国往东向齐进军,以此作为媾和条件。
⁷匹敌:对等。
⁸吾子:指晋国的郤(xì夕)克。
⁹其若王命何:以齐顷公母亲为人质怎样对待周王的命令呢?齐借周王命令来对付晋。
¹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见《诗经·大雅·既醉》。注见《郑伯克段于鄢》。
¹¹无乃:恐怕,表反问。非德类:即不以孝德赐其同族类。
¹²疆理:划地界,治土地。理:治理田垄田沟。
¹³物:相,察看。
¹⁴布其利:分布其所宜种植之物。
¹⁵我疆我理,南东其亩:见《诗经·小雅·信南山》。意为划田界,治田垄,或南北向,或东西向。
¹⁶戎车:兵车。
¹⁷无顾:不考虑。
¹⁸阙:缺,过失。
¹⁹四王:指禹、汤、周文王和周武王。王(wàng往):成就王业。
²⁰济同欲:满足天下诸侯共同的欲望。
²¹五伯(bà霸):即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
²²抚之:安抚其他诸侯。
²³疆:止境。
²⁴布政优优,百禄是遒:见《诗经·商頌·长发》。意为施行宽仁之政的君王,百种幸福都将集中在他身上。优优:宽缓的样子。禄:幸福。道:聚。
²⁵腆(tián田):丰厚。
²⁶震:威严。
²⁷师徒:兵士。挠:挫折,挫败。
²⁸吾子惠徼齐国之福:意为蒙您惠临为齐国求福。
²⁹泯:灭。
³⁰敝:破旧。爱:吝惜。
³¹收合余烬:喻集合残余的军队。余烬:烧剩的灰。
³²背城借一:背靠自己的城墙决最后一战。
³³幸:指幸而战胜。
³⁴亦云从也:也是依从晋国的意思。云:助词,无义。
³⁵疾:怨恨。
³⁶唯子:纵是您。唯:用法同“虽”。
³⁷我亦得地:指鲁、卫两国亦能获得齐国侵占鲁、卫的土地。
³⁸纾于难:免于祸患。纾:解除。
³⁹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