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天下才子必读书 - 金圣叹选批 >
- 卷一 左传
齐伐楚盟召陵
僖公四年
此篇写齐,凡三换声口;写楚,只是一意闲闲然;此为左氏于小白之微词也。
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¹。蔡溃,遂伐楚²。(看齐来楚踪迹,便不正大。)楚子使与师言曰³:“君处北海⁴,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⁵。不虞君之涉吾地也⁶,何故?”(问得闲闲然,绝不以齐为意。妙。)管仲对曰⁷:“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⁸:‘五侯九伯⁹,女实征之¹⁰,以夹辅周室¹¹。’(一援王命,破‘不相及’句。)赐我先君履¹²,东至于海,西至于河¹³,南至于穆陵¹⁴,北至于无棣¹⁵。(二宣赐履,破‘涉吾地’句。)尔贡包茅不入¹⁶,王祭不共¹⁷,无以缩酒¹⁸,寡人是征¹⁹。昭王南征而不复²⁰,寡人是问。”(三与楚罪,破‘何故’句。)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²¹?(看他承一件。)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²²!”(推一件,其实与楚无干也。看他只是闲闲然,绝不为意也,妙,妙。)
师进,次于陉²³。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²⁴。师退,次于召陵²⁵。齐侯陈诸侯之师²⁶,与屈完乘而观之²⁷。(写齐总不正大。)齐侯曰:“岂不谷是为²⁸,先君之好是继²⁹。与不谷同好³⁰,如何?”(最是婉曲好文,然总写出齐怯处。)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³¹,辱收寡君³²,寡君之愿也。”(妙,妙!只是闲闲然,绝不为意。)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写齐更不是。)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³³,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³⁴,汉水以为池³⁵,虽众,无所用之³⁶。”(到底只是闲闲然,不为意也。)
屈完及诸侯盟。(及诸侯盟,则非与齐盟也,通篇结案在此。)
【注释】
¹齐侯:即齐桓公,姜姓,名小白。春秋时第一个霸主。诸侯之师:据《春秋》记载,参加这次战役的有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国的军队。蔡:国名,姬姓,在今河南省汝南、上蔡等地。蔡是楚的与国。
²遂:于是就。
³楚子:指楚成王。因楚国是子爵诸侯国,故称楚子。这是春秋笔法,实际上当时楚已僭称王了。
⁴北海:与下句南海,泛指极北、极南的边远地方。
⁵唯:句首语气词。风马牛不相及;据孔颖达说:“马牛牝牡相诱也不相及。”喻齐、楚两国相距遥远,纵使马牛发情相逐,奔逸虽速而远,也不致互相侵入边界。
⁶虞:预料。涉:到、进入。使者不说齐国进攻,而说“涉吾地”,这是委婉的外交辞令。
⁷管仲:名夷吾,字仲。齐国大夫。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的第一个霸主。
⁸召(shào邵)康公:名奭(shì式),周成王时为太保。大公:即太公望,姓姜,名尚。因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为齐国的始祖,故称先君。大:同“太”。
⁹五侯: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九伯:九州之长,这里泛指所有诸侯。
¹⁰女(rǔ乳):同“汝”,你。实:句中语气词,表示命令或期望。征:讨伐。
¹¹夹辅:辅助。
¹²履:指践履的地方,引申为太公可以征伐的范围。
¹³河:指黄河。
¹⁴穆陵:有两说:一指今山东临朐(qú)县南的穆陵关。疑非是,因不及楚国境内,与传意不合。一说是今湖北省麻城县北一百里与河南省光山县、新县接界的穆陵关。因在楚境,疑是。
¹⁵无棣:有两说:一说在今山东无棣县北三十里,是齐国的北境。一说在辽西孤竹县,即今河北省庐龙县一带。
¹⁶包茅:裹成捆的青茅,青茅是楚国特产,可以滤去酒糟以供祭祀。入:纳。
¹⁷共:同“供”。
¹⁸缩酒:渗酒。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据《周礼·天官·甸师》注:“束茅立之祭前,沃酒其上,酒渗下去,若神饮之,故谓之缩。”
¹⁹是征:即征是,责问这件事。是:代词,指代包茅不入。征:问。
²⁰昭王:即周昭王,周成王之孙。复:返回。昭王南征而不复:据《帝王世纪》载:“昭王德衰,南征,济于汉,船人恶之,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即蔡)公俱没于水中而崩。”这件事成为楚国兴师的借口。
²¹敢:谦词,岂敢。
²²其:表委婉的语气词。诸:之于。滨:水边,据杜预注:“昭王时汉(即汉水)非楚境,故不受罪。”所以楚使回答:您还是到水边去问吧!
²³次:驻扎。陉(xíng形):山名,在今河南省郾城县南,是险要之地。
²⁴屈完:楚王同族,楚国大夫。如:往。
²⁵召陵:楚邑名,在今河南省郾城县东。
²⁶陈:陈列。此句意为把诸侯的军队摆开,向楚国示威。
²⁷乘:乘车。
²⁸不谷:不善,国君自谦之词。岂不谷是为:即岂为不谷,难道是为了我。
²⁹先君之好是继: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
³⁰同好:共同友好。
³¹徼:求。此句意为蒙您惠临为敝国的社稷求福。是一种外交辞令。
³²辱:表敬副词。意为您这样做使您蒙受了耻辱。
³³绥:安抚。
³⁴方城:春秋时楚国所筑长城,北起自今河南省方城县北,南至今泌阳县东北。一说山名,在今河南省叶县南、方城县东北,西连伏牛山脉。
³⁵池:指护城河。
³⁶无所用之:没有用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