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天下才子必读书 - 金圣叹选批 >
- 卷十四 宋文
上梅直讲书
苏轼
文态,如天际白云,飘然从风,自成卷舒。人固不知其胡为而然,云亦不自知其所以然。
轼每读《诗》至《鸱鸮》¹,读《书》至《君奭》²,常窃悲周公之不遇³。(无因无由,忽叹周公,此为大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⁴,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⁵。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⁶?吾何为至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⁷?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⁸。”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空中忽然纵臆而谈,劣周公、优孔子,岂不大奇?)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⁹,而不知其心¹⁰,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真是妙论,使我慨然。)而夫子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妙论,使我慨然。劣周公、优孔子,得此遂大畅。)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¹¹,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¹²,而与之上下其议论¹³。(闻有此二公是第一段。)其后益壮¹⁴,始能读其文辞,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¹⁵,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¹⁶,求升斗之禄¹⁷,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¹⁸。来京师逾年¹⁹,未尝窥其门。(读其文,未及其门是第二段。写得甚恣、甚腴。)
今年春²⁰,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²¹,轼不自意获在第二²²。(获受二公,取中第二是第三段。)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²³:是以在此。(此四字,总上二公。)非左右为之先容²⁴,非亲旧为之请属²⁵,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人传实以文字见知是第四段。)退而思之²⁶,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²⁷。有大贤焉而为其徒²⁸,则亦足恃矣²⁹。苟其侥一时之幸³⁰,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³¹?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³²”,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³³”。(一篇文字,只此数行是正文,以前,皆自叙也。先生一生光明俊伟,风流潇洒,至诚恻怛,尽于此数行矣。)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³⁴,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³⁵。轼愿与闻焉³⁶!(赞梅公,亦只是一“乐”字,又写得甚轻脱。)
【注释】
¹《鸱鸮》(chīxiāo痴宵):《诗经·豳风》中的篇名。《毛氏传疏》认为此诗系周公姬旦所作。周公平定武庚及管叔、蔡叔的叛乱后,成王等人对他有所误解,因作此诗以表白自己。
²《君奭》(shì式):《尚书·周书》篇名。传说此文系周公姬旦所作。周武王去世后,成王即位。由于成王年幼,因此由周公姬旦和召公姬爽共同辅佐成王。后召公听信流言,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野心,周公因作此文以明心迹。
³不迸:遇不到真正理解自己的人。
⁴史:指司马迁的《史记》。《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年带领学生奔走于列国之途时,一度被陈、蔡的大夫指使暴徒圈困于两国的交界处。孔子处于断粮挨饿的情况下,仍然“讲诵弦歌不辍”。厄,困厄。弦,此处用作动词,弹琴的意思。歌,歌咏、歌唱。
⁵颜渊:孔子的学生。仲由:即子路,孔子的学生。
⁶夫子:即孔子。匪兕(sì四)匪虎,率彼旷野:引自《诗经·小雅·何草不黄》。匪,通“非”。兕,雌性犀牛。率,沿,引申为奔走的意思。吾道:我们的学说。非:不正确。
⁷病:怨恨、难过。
⁸回:即颜渊。使:假如。尔:你。宰:管家。
⁹以管、蔡之亲:管叔,名鲜。蔡叔,名度。两人都是周公的弟弟。
¹⁰不知其心:不能察知他(周公)的好心。指召公与管叔、蔡权都对周公有所怀疑,以为周公辅政,有谋夺王位而自立的野心。
¹¹欧阳公:指欧阳修。
¹²梅公:指梅尧臣。苏轼上此书时,梅尧臣任國子监直讲,故文题中称他为“梅直讲”。从之游:和他交往。游,交往、交游。
¹³上下其议论:相互讨论。1其后益壮:以后年龄逐渐长大了。
¹⁵意:摇想。1方:当时。对偶声律之文:指诗、赋。
¹⁷升斗之禄:微薄的俸禄。
¹⁸自度;自己觉得。度,估计。
¹⁹京师:汴京(今河南开封市)。逾年:一年有余。
²⁰今年:指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这一年苏轼二十一岁,应礼部主持的进士科考试到达汴京。
²¹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执事,此处指梅尧臣。执事,本指官僚的侍从人员。称人为“执事”,意谓不敢直接烦扰对方,故向其下属陈述,以示尊敬对方。亲试,嘉祐二年礼部主持的进士科考试,欧阳修为主考官,梅尧臣为参评官。
²²第二:中进士的第二名。
²³世俗之文:时文。即骈俪文。
²⁴左右:指对方身边的亲信。先容:预先作了介绍。
²⁵亲旧:亲戚老友。请属:说情、嘱托。
²⁶退:归来。
²⁷苟富贵:苟且地享受富贵生活。徒贫贱:无所作为地度过贫贱时光。
²⁸大贤:这里指欧阳修、梅尧臣。徒:弟子。
²⁹恃:依仗、依托。
³⁰苟:假如、如果。
³¹易:更换。
³²“不怨天”二句:引自《论语·宪问》。传,指《论语》。尤,怪罪、斥责。
³³“优哉游哉”二句:《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优哉游哉,从容自得的样子。卒,终了、度完。岁,年、余年。
³⁴温然:平和温顺的样子。
³⁵道:道理。
³⁶轼愿与闻焉:我(苏轼)是很乐于听您的指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