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州谢到任表

字数:950

苏轼

总是绝不作意。

支郡责轻¹,未即满盈于小器²;丰年事简³,非徒饱暖于一家。览几席之溪湖⁴,杂簿书于鱼鸟⁵。平生所乐,临老获从⁶。(妙,妙,吮亦吮不出矣。)

伏以汝颍为州⁷,邦畿称首⁸。土风备于南北,人物推于古今⁹。宾主俱贤,盖宗资、范孟博之旧治¹⁰;文献相续,有晏殊、欧阳修之遗风¹¹。(将人物句细开一联,妙,妙。)顾臣何人,亦与兹选。(吮出也。)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¹²,丕承六圣¹³,总揽群英¹⁴,生知仁孝之全,学识文武之大¹⁵。谓臣簪缨之旧物¹⁶,尝忝帷幄之近臣¹⁷,奉事七年¹⁸,崎岖一节。(吮出也。)意其忠义许国,故暂召还¹⁹;察其老病畏人,复许补外²⁰。置之安地²¹,养此散材²²。(吮出也。)更少勉于桑榆²³,誓不忘于畎亩²⁴。

【注释】

¹支郡:边郡。《汉书·晁错传》:“削其支郡。”颜师古注:“支郡,在国之四边者也。”
²满盈:充满,溢出。小器:比喻酒量小。小器易盈,指酒量小,容易喝醉。语出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
³事简:争殴诉讼之事很少。
⁴览:观赏。
⁵簿书:官署中的公文、簿册。
⁶临老:临近老年的时候。苏轼于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八月出知颍州(今安徽阜阳市),时年五十五岁。获从:得以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⁷汝颖:即颖州,州治在汝阴(今阜阳)。
⁸邦畿:国内、全国。
⁹推:赞许。
¹⁰宗资、范孟博:后汉时人。宗资曾任汝南郡(颍州是汝南郡属地)太守。他任用范滂(字孟博)为功曹。二人治郡,颇有政绩。见《后汉书·范滂传》。
¹¹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晏殊是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他于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九月被罢去宰相职务,出知颍州。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初,欧阳修由广陵(扬州)移知颖州。他在《思颖诗后序》中说:“皇祐元年春,予自广陵得请来颍,爱其民淳讼筒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而有终焉之意也。”
¹²皇帝:指宋哲宗赵煦。
¹³丕:大。承:继承。六圣:指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
¹⁴英:英才、杰出的人物。
¹⁵文武:文治和武功。1簪(zǎn糌)缨:簪、缨为古时官员的冠饰,后因用以作为高官的代称。
¹⁷7忝(tǎn舔):有愧于。帷幄:帐幄。此处指内廷。
¹⁸奉事七年: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宋神宗去世,年仅十岁的赵煦(哲宗)继位。高太后(神宗的母亲)掌握实际权力,大批起用旧党。苏轼也被召回京,先后担任过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元祐四年虽曾出知杭州,但至元祐六年初,又奉调还京,担任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兼侍读,至八月才出知颍州。自元丰八年至元祐六年,前后时间约为七年。
¹⁹“意其忠义许国”二句:指元祐六年初,苏轼被召回京师一事。意,意料,这里是深信的意思。
²⁰“察其老病畏人”二句:指元祐六年八月,苏轼经多次上疏请求后,被批准出知颗州一事。畏人:指畏惧流言之攻讦。补外:授官外州。
²¹安地:安闲之地。
²²散材:无用之材。比喻无用的人。
²³桑榆:指太阳落山时余光所在的地方。比喻人的晚年。
²⁴不忘:指不忘君恩。畎亩:田间。


上梅直讲书谢兼侍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