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卜居
屈原卜居¹
忽然端策而请,忽为释策而谢,正如空中云舒云卷。文人从无生有,自来如此矣。痴人便谓屈平真正曾往问卜。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²(竭智尽忠,竭智以尽忠也。“心烦”二句,所谓“竭智”也。“乃往见大卜”,亦竭智后始出此也。)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³。”詹尹乃端策拂龟(四字,画。)曰⁴:“君将何以教之?”(写肯卜,妙!)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⁵,朴以忠乎⁶?将送往劳来⁷,斯无穷乎⁸?宁诛锄草茅⁹,以力耕乎?将游大人¹⁰,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¹¹,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¹²?宁超然高举¹³,以保真乎¹⁴?将哫訾慄斯¹⁵,喔咿儒儿¹⁶,以事妇人乎¹⁷?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¹⁸,如脂如韦¹⁹,以絜楹乎²⁰?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²¹,将氾氾若水中之凫²²?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多一句,参差入妙!)宁与骐骥亢轭乎²³?将随驽马之迹乎²⁴?宁与黄鹄比翼乎²⁵?将与鸡鹜争食乎²⁶?(以上,须细察并无一句重沓。)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祝文毕。下是诉詹尹,别为一篇。)世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²⁷;黄钟毁弃²⁸,瓦釜雷鸣²⁹;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³⁰,谁知吾之廉贞?”(写得又似要卜,又似不要卜,心烦意乱,不知所从。如画。)詹尹乃释策而谢曰³¹:(写不肯卜,又妙!)“夫尺有所短³²,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³³,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六“有所”字,本接末句。横插此二句八字,文特奇峭之甚!)龟策诚不能知事!”(妙,妙!)
【注释】
¹卜居:王逸《楚辞章句》认为是屈原所作。但后人多怀疑此说。据郭沫若《屈原赋今译》认为:“可能是深知屈原生活和思想的楚人作品。”
²太卜:官名,卜筮官之长。
³因:通过、依靠。
⁴端策:放正著草。拂龟:拂去卜龟上的灰尘。这是占卜前表示虔诚的准备动作。
⁵悃(kǔn捆)悃款款:诚恳忠实的样子。
⁶朴:质朴。以:而。
⁷劳:慰劳。
⁸斯无穷:这样长远下去。
⁹诛锄草茅:剪除杂草,意即开辟荒芜。
¹⁰游:遍谒。大人:指达官贵人。
¹¹讳:避忌。
¹²始生:苟且求生。始:同“偷”。
¹³高举:犹高蹈,指隐居。
¹⁴保真:保全自己真实的本性。一作“保贞”。
¹⁵哫訾(zúzī足子):阿谀奉迎。惈斯:戒惧的样子。慄:一作“栗”。
¹⁶喔咿:强笑。儒儿:通“嚅唲”,强笑顺从的样子。
¹⁷妇人:指楚怀王宠姬郑袖。
¹⁸突梯:圆滑的样子。滑(gú骨)稽:原是一种酒器,转注吐酒不止。形容圆转自如。
¹⁹如脂:像油脂那样光滑。如韦:像熟牛皮那样柔软。比喻善于应付世俗环境。
²⁰絜(jié洁)楹:《文选》唐吕向注:“絜楹,谓同谄谀也。”又王逸《楚辞章句》注:“絜楹,以顺滑泽也。”再据《礼记·明堂位》“刮楹、达乡”孔颖达疏:“刮,靡也;楹,柱也。以密石摩柱。”从而使之洁泽柔滑。由此可知以絜襁比喻人的圆滑、谄谀。
²¹昂昂:气概轩昂的样子。
²²氾氾:浮游无定的样子。氾:同“泛”。凫:野鸭。
²³亢:通“伉”,并。轭(è厄):车辕前套在马颈上的人字形的曲木。亢轭:犹并驾。
²⁴驽(nù奴):劣马。
²⁵黄鹄:天鹅。比翼:并飞。
²⁶鹜:鸭。
²⁷钧:三十斤为一钧。
²⁸黄钟:古乐十二律之一,声调最洪大最响亮。
²⁹瓦釜:即砂锅,平常的炊具,比喻庸才。声音低沉的砂锅却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比喻无才的庸人占据高位,显赫一时。
³⁰默默:不得意的样子。31谢:辞。
³¹尺有所短:与下文“寸有所长”,意为尺比寸长,但与更长的东西比较就显得不足;
³²寸比尺短,但与更短的东西比较却显得有余。比喻各有长处和短处,没有绝对标准。
³³数有所不逮:指卦数有所不及知,即卜筮不能解决所有的疑问。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