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谏逐客书

字数:2159

自首至尾,落落只写大意,初并无意为文。看他起便一直径起,住便一直径住,转便径转,接便径接。后来文人无数笔法,对此一毫俱用不着,然正是后来无数笔法之祖也。

臣闻吏议逐客¹,窃以为过矣²。(劈手叙事,劈口断之。)昔缪公求士³,西取由余于戎⁴,东得百里溪于宛⁵,迎蹇叔于宋⁶,来丕豹、公孙支于晋⁷。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缪公,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⁸,国以富强,百姓乐用⁹,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¹⁰,举地千里,至今治强¹¹。(孝公,二。)惠王用张仪之计¹²,拔三川之地¹³,西并巴、蜀¹⁴,北收上郡¹⁵,南取汉中¹⁶,包九夷¹⁷,制鄢、郢¹⁸,东举成皋之险¹⁹,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²⁰,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²¹。(惠王,三。)昭王得范雎²²,废穰侯,逐华阳²³,强公室,杜私门²⁴,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昭王,四。劈手下断后,接此四段,略不裁剪,落落只写大意。)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莽莽大笔,落落大意,忽然结,忽然转,全不以文为意。)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所谓忽然结,忽然转,不以文为意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²⁵,有随、和之宝²⁶,垂明月之珠²⁷,服太阿之剑²⁸,乘纤离之马²⁹,建翠凤之旗³⁰,树灵鼍之鼓³¹。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莽莽大笔,忽说别事,看他下去,如连如断,凡提两“必秦而后可”,却又不整,又不数,总是先秦笔墨如此。)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壁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³²,郑、卫之女不充后宫³³,而骏马驶提³⁴,不实外厩³⁵,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³⁶。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悦耳目者³⁷,必出于秦然后可,则
是宛珠之簪³⁸,傅玑之珥³⁹,阿缟之衣⁴⁰,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⁴¹,佳冶窕窈赵女不立于侧也⁴²。(如此文字,不知其为顺、为倒、为连、为断、为正,为喻、为整、为散,总是先秦笔墨如此。)夫击瓮叩缶⁴³,弹筝搏髀⁴⁴,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⁴⁵,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⁴⁶。(总是落落自写大意,何暇分色分声。)今取人则不然。(忽然转。)不问可否,不论曲直⁴⁷,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⁴⁸。(忽然结。)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⁴⁹,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⁵⁰;王者不却众庶⁵¹,故能明其德⁵²。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⁵³,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落落大意。)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⁵⁴,却宾客以业诸侯⁵⁵,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人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⁵⁶。(忽然又结,下忽然又转。)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结喻。)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结客。)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忽然结,便住。)

【注释】

¹吏:官员,指秦宗室大臣。逐客:驱逐客卿。
²窃:私下。过:错。
³缪公:即秦穆公,名任好,春秋五霸之一。
⁴由余:其先为晋人,亡命入戎任职,后经穆公设法使其投奔秦国,任为谋臣,助秦灭了十二个戎国,扩地千里。
⁵百里奚: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原任虞国大夫。晋灭虞后,把他作为陪嫁的奴仆送往秦国,他逃亡至宛地,为楚俘获。穆公闻其贤,用五张黑羊皮把他赎回,授以国政,为秦相。
⁶蹇叔:原是岐(今陕西岐山)人,旅居宋国。后经百里奚推荐,秦穆公用厚礼聘他为上大夫。
⁷丕杓:原是晋国大夫丕郑之子,因父丕郑为晋惠公所杀,便逃至秦国,穆公任他为大将。公孙支:字子桑。先在晋国,后入秦为谋臣,官任大夫。
⁸殷盛:富足兴旺。
⁹百姓乐用:人民
乐为国家效力。
¹⁰获楚、魏之师:指秦孝公二十二年(公元前340年),商鞅率军打败魏军,俘获魏公子卬,得魏河西地。同年,又打败楚国军队。
¹¹治强:安定强大。
¹²惠王:指秦惠文王赢驷。张仪:战国魏人,纵横家。后入秦,任为相。提出“连衡”主张,游说六国事秦,在秦统一中国过程中起过一定作用。
¹³三川:韩地,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一带。因境内有伊水、洛水和黄河三条河,故称三川。
¹⁴巴、蜀:国名。巴在今四川省东北部,蜀在四川省西部。秦吞并后设置为巴郡和蜀郡。
¹⁵上郡:魏国郡名,在今陕西西北部。秦惠文王十年(公元前328年),魏以上郡十五县献秦求和。
¹⁶汉中:楚地,在今陕西西南和湖北西北部。秦惠文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12年),秦攻汉中,得地六百里,设为汉中郡。
¹⁷包:囊括。九夷:当时楚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地区。
¹⁸制:控制。瑯(yān烟):楚地,在今湖北宜城县。郢:楚都,在今湖北江陵西北。
¹⁹成皋:又名虎牢,在今河南荣阳西北部,古代险要的军事重地。
²⁰散:瓦解。六国之从:即赵、韩、魏、齐、楚、燕六国联合抗秦的合纵策略。
²¹施(yì乙):延续。
²²昭王:即秦昭襄王蠃则。范雎:战国魏人,入秦后,秦昭襄王用为相。他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使秦在统一战争中连续取得胜利。
²³镶侯:即魏冉。华阳:即华阳君芈戎。
²⁴杜私门:意为堵塞贵族豪门的特权。
²⁵致:得到。昆山之玉;即昆仑山产的美玉。
²⁶随、和之宝:即随侯珠及和氏璧。
²⁷明月之珠:指夜光珠,在夜间光如明月。
²⁸服:佩带。太阿:宝剑名,相传为春秋时吴国名匠干将和欧冶子合铸。
²⁹纤离:良马名。
³⁰建:树立。翠凤之旗;即用翠凤鸟的羽毛装饰的旗帜。
³¹灵鼍:俗名猪婆龙,其皮制鼓,声音宏亮。
³²犀象之器:指用犀牛角和象牙制作的器物。玩好:供玩赏的东西。
³³后官:古代帝王后妃居住的宫室。充后官:充当嫔妃。
³⁴驶骎(juétí厥题):骏马名。
³⁵厩(jù旧):马棚。
³⁶丹青:丹砂和青護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采:彩色,颜料。
³⁷所以:用来。下陈:说法不一。一说为古代统治阶级堂下陈放礼品、站立婢妾的地方。借指帝王的姬妾。一说下陈为“后列”,即站在后列的人,指侍妾。
³⁸宛珠:楚国宛地出产的珠子。宛珠之簪:即嵌有宛珠的簪子。
³⁹傅玑之珥:缀有玑珠的耳饰。博,附。
⁴⁰阿缟之衣:指用齐国东阿产的绢帛制成的衣裳。阿:在今山东东阿。
⁴¹随俗雅化:随着时俗风尚,打扮得时髦漂亮。
⁴²佳冶:美好艳丽。窈窕:文静漂亮。
⁴³瓮、缶:均是陶器,秦用作打击乐器,故秦声质朴粗犷。
⁴⁴博髀(bì必);拍着大腿打拍子。
⁴⁵郑、卫:指郑国、卫国的乐曲。桑间:卫国地名(在今河南濮阳地区),在濮水之滨,相传为卫国青年男女聚会欢唱的地方。这里指这个地区的音乐。《韶虞》:相传为舜时的乐曲。《武象》:相传为周武王时的舞曲。
⁴⁶适观:欣赏起来舒适。
⁴⁷曲直:邪正。
⁴⁸跨海内:统一中国的意思。古人认为中国四周都是海,海内是国土。
⁴⁹大山:即泰山。让:舍弃。
⁵⁰就:完成。
⁵¹却:拒绝。
⁵²明:显示。德:德行,指政治威望。
⁵³充美:富裕美好。
⁵⁴黔首:平民百姓。
⁵⁵业诸侯:成就其他诸侯的功业。
⁵⁶藉:借。兵:兵器。赍(jī基):给与。


威王臣宝韩非初见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