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难

字数:2787

韩非

尽事尽情之文,然而公子竟死于此。故学者只宜宝其文,不宜宝其术也。

凡说之难¹:(提。)非吾知之²,有以说之难也³;又非吾辩之难⁴,能明吾意之难也⁵;又非吾敢横失能尽之难也⁶。(十一字句。忽然接三句非难,如奇峰嶙峋而起,矹硉而落⁷,最是奇情奇笔。)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⁸,可以吾说当之⁹。(又提。)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¹⁶。(一难。)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¹¹。(二难。)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三难。)若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而显弃其身¹²。(四难。前二分,后二井,笔态疏奇之甚。)此之不可不知也。(先一结过,下再起。)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¹³。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其所匿之事¹⁴,如是者身危。(一难。)贵人有过端¹⁵,而说者明言善议以推其恶者¹⁶,则身危。(二难。)周泽未渥也¹⁷,而语极知¹⁸,说行而有功则德亡¹⁹,说不行面有败则见疑²⁰,如是者身危。(三难。)夫贵人得计而欲自以为功²¹,说者与知焉²²,则身危。(四难。)彼显有所出事,乃自以为也故²³,说者与知焉,则身危。(五难。)强之以其所必不为²⁴,止之以其所不能已者²⁵,身危。(六难,作一段过。下再起。)故曰:与之论大人²⁶,则以为间己²⁷;(一难。)与之论细人²⁸,则以为粥权²⁹;(二难。)论其所爱,则以为借资³⁰;(三难)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已³¹;(四难。)径省其辞³²,则不知而屈之³³;(五难。)泛滥博文³⁴,则多而久之³⁵;(六难。)顺事陈意³⁶,则曰怯懦而不尽³⁷;(七难。)虑事广肆³⁸,则曰草野而倨侮³⁹。(八难。)此说之难,不可不知也。(又一结过,再下起。)

凡说之务⁴⁰,(又提。)在知饰所说之所敬⁴¹,而灭其所丑⁴²。(一。)彼自知其计⁴³,则毋以其失穷之⁴⁴;(二。)自勇其断⁴⁵,则毋以其敌怒之⁴⁶;(三。)自多其力⁴⁷,则毋以其难概之⁴⁸。(四。)规异事与同计⁴⁹,誉异人与同行者⁵⁰,则以饰之无伤也⁵¹。(五。)有与同失者⁵²,则明饰其无失也⁵³。(六。)大忠无所拂悟⁴⁴,(七。)辞言无所击排⁵⁵,(八。)乃后申其辩知焉⁵⁶。此所以亲近不疑,(再一结过,下再起。)知尽之难也。(再提。)得旷日弥久⁵⁷,而周泽既渥,(精深之文。)深计而不疑,交争而不罪⁵⁸,(精深之文。)乃明计利害以致其功⁵⁹,直指是非以饰其身⁶⁰,(精深之文。)以此相持⁶¹,(四字,更精更深。)此说之成也。(结完。)伊尹为庖⁶²,百里奚为虏⁶³,皆所由干其上也⁶⁴,(引证。)故此二子者,皆圣人也,犹不能无役身而涉世如此其污也⁶⁵,则非能仕之所耻也。(痛语,读之泪落,结上引证。)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且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二字,省法。)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知其子而疑邻人之父⁶⁶。(又引证。)昔者郑武公欲伐胡⁶⁷,乃以其子妻之⁶⁸。因问群臣曰:“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关其思曰⁶⁹:“胡可伐。”乃戮关其思⁷⁰,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已而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又引证。)此二说者⁷¹,其知皆当矣,然而厚者为戮⁷²,薄者见疑。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矣。(总结二证。)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⁷³。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⁷⁴,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出⁷⁵。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之食桃而甘⁷⁶,不尽而奉君⁷⁷。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⁷⁸,得罪于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其余桃。”(又引证。)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⁷⁹,爱憎之至变也⁸⁰。(又结上证。)故有爱于主,则知当而加亲⁸¹;见憎于主,则罪当而加疏。故谏说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之矣。(此连上“爱憎”转笔,极写臣主相遭之难;下再以龙喉逆鳞喻之,最峭拔,最婉折之笔也!)
夫龙之为虫也,可扰狎而骑也⁸²。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人有婴之⁸³,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⁸⁴。

【注释】

¹说(shui税)之难:是言说者有逆顺之机,顺从招福,逆面制祸,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所以说进行游说是困难的。说(shu山税):游说,用话劝说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
²非吾知之:陈奇猷认为“之”下脱“难”字。这句意为不是我懂得游说为困难。
³有以说之难也:陈奇猷认为“之”指被说者。这句意为而是能足以游说被说者为困难。
⁴非吾辩之难:不是我口辩为困难。
⁵能明吾意之难也:指被游说的对象能明白我游说之意为困难。
⁶横失:即横佚。失,通“佚”,指辫说纵横无所顾忌的意思。此句意为不是我敢毫无顾忌地辩说能尽说己意为困难。
⁷矶硉(wùlù误路):高耸、突出。
⁸所说:指所要游说的人。
⁹当之:适应被游说的人。
¹⁰“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至“弃远”四句:意为所要游说的人志在博取高名,而我以厚利说之,他就会认为我志节低下而卑贱待我,一定被遗弃和疏远了。
¹¹“所说出于厚利也”至“必不收”四句:意为所要游说的人意在厚利,而我以博取高名说之,他就会认为我无心用世而远离实际,一定不被录用了。
¹²“所说阴为厚利”至“显弃其身”六句:意为所要游说的人暗中要实利而公开为名高,而我以名高说之,他就会表面上录用我而实际上疏远我;如果我以厚利说之,他就会暗底里用我的话而公开的抛弃我。阴:暗中。阳:表面上。其身:其人之身,即说者。以上分三层说明游说之难。
¹³语以泄败:言语泄露了秘密,事情就会失败。语:《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作“而”,承上语意通顺。
¹⁴4匿:隐藏。
¹⁵过端:错误的苗头。
¹⁶推:推论、推究。
¹⁷周泽未渥:指说者和被说者的交情尚浅。周泽:亲密的思惠。渥:深厚。
¹⁸语极知:即讲知心话。极知:尽其所知。
¹⁹德亡:功德被遗忘。亡:通“忘”。
²⁰见疑:被怀疑。
²¹得计:得良策。
²²与知:参预此事。
²³彼显有所出事,乃自以为也故:意为被说者表面上做此事,却自己想成另一件事。也:据《韩非子》作“他”。他故:即他事,另一件事。
²⁴强之以其所必不为:拿被说者所不能做的事,硬让他做。
²⁵止之以其所不能已者:拿被说者不能停止的事,阻止他做。
²⁶大人:指在位的大臣。
²⁷问己:离间人主的君臣关系。己:指人主。连上句意为说者与人主论及大臣的过失,人主便疑心说者离间君臣关系。
²⁸细人:指无地位的人。一说人主左右的亲近小臣。
²⁹粥权:即鬻权,出卖君主的权。粥:同“鬻”。连上句意为说者与人主论及荐用细人,人主便疑心说者出卖君权。
³⁰借资:借人主所宠爱的人作为己助。
³¹尝己:试探自己(指人主。)
³²径省:直捷省略。
³³则不知而屈之:据《韩非子》在“则”下有“以为"二字,这句意为人主认为说者无知而屈辱之。
³⁴泛滥博文:言辞浮泛,博涉文华。
³⁵则多而久之:人主便认为说者语言烦琐而厌其久长。
³⁶顺事:《韩非子》作“略事”,即略言其事。较“顺”义长。陈意:粗陈己意。
³⁷则曰怯懦而不尽:便认为胆小不敢尽言。
³⁸广肆:广泛放肆。
³⁹则日草野而倨侮:便认为粗野而傲慢。
⁴⁰务:要。
⁴¹在知饰所说之所敬:在于懂得夺张被说者自己崇敬的事。
⁴²而灭其所丑:而掩盖他认为可耻的事。
⁴³彼自知其计:被说者自以为他的计策机智。知:通“智”。
⁴⁴则毋以其失穷之:那就不要拿他的失误来困窘他。穷:困窘。
⁴⁵断:决断。
⁴⁶则毋以其敌怒之:那就不必用他的劲敌来激怒他。
⁴⁷自多其力:自夺他的力量。
⁴⁸则毋以其难概之:那就不要用他所认为难的事情来压平他。概:刮平斗斛的器具,引申为“平”的意思。一说概犹“格”,阻止。
⁴⁹规异事与同计:规划他事与被说者所做的事计划相同。
⁵⁰誉异人与同行者:赞美他人与被说者有相同行动的人。
⁵¹则以饰之无伤也:那就可以夸饰他不露阿君的痕迹。
⁵²有与同失者:有与被说者相同过失的人。
⁵³则明饰其无失也:那就公开粉饰他没有错误。
⁵⁴大忠无所拂悟:大忠的人于人主无所违逆。悟:通“牾”,逆。
⁵⁵辞言无所击排:大忠之谏于人主无所抵触。
⁵⁶乃后申其辩知焉:然后能施展说者的智辫了。
⁵⁷旷日弥久:费时很长。
⁵⁸交争:指说者与人主论争。
⁵⁹明计:明白分析。以致其功:来导致人主建立功业。
⁶⁰饰:修。
⁶¹相持:相对待。
⁶²伊尹:名挚,商汤王大臣,尊为阿衡(宰相)。在他未贵时,是汤妻陪嫁的奴隶,曾为膳夫,负鼎俎,以调味说汤。
⁶³百里奚:秦穆公的贤相,原是虞国大夫。晋献公灭虞后,俘虏了百里奚,作为秦穆公夫人陪嫁的奴隶,百里奚耻之,便逃
至宛,为楚人所执,秦穆公闻其贤,便用五张黑羊皮把他赎回,授以国政。
⁶⁴干:求。
⁶⁵役身:身执贱役。涉世:经历世事。污:卑污。
⁶⁶甚知其子:以为其子很聪明。知;同“智”。
⁶⁷郑武公:周宣王的庶兄,郑桓公的儿子,郑国国君。胡:春秋时国名,据《中国历史地图集》,在今安徽阜阳。
⁶⁸子:指女儿。
⁶⁹关其思:郑武公臣。
⁷⁰戮:诛杀。
⁷¹二说者:指关其思和邻人之父。
⁷²厚者:重的。
⁷³弥子瑕:春秋时卫灵公的嬖臣。
⁷⁴刖:砍足之刑。
⁷⁵矫:诈称君命。
⁷⁶甘:甜。
⁷⁷不尽而奉君:甜桃没有吃完就送给卫灵公吃。
⁷⁸色衰:容貌衰老。爱弛:宠爱减弱。
⁷⁹见贤:被赞美。
⁸⁰至:大。
⁸¹知当:知谋合于人主。
⁸²犹狎:驯服亲近。
⁸³婴:通“撄”,触犯。
⁸⁴则几矣:就近于善谏了。


韩非初见秦王赵养卒说归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