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爱偷懒的锅,该让原始人来背

字数:2705

既然进行推理思维的人,本身是有心理活动的,那么,我们在推理时可能犯下的种种谬误,就应当与我们心理活动的某些特征有关系。故此,要在推理当中少犯谬误,或者至少能够预测到我们会犯什么谬误,我们就要了解一点心理学。

在本节中,我想讨论一个根本问题:人类的心理活动究竟是为何而生的?对于这一话题的讨论,将涉及演化心理学的知识。

在心理学语境里重新讨论演化论

我们都知道,人类身上任何的主要器官都是自然选择的产物,人的脑子自然也不例外。我们也知道,心理活动是人脑活动的一个高层次显现方式,换言之,心理活动离不开人脑所提供的物质上的保证——这就类似于计算机软件层面上的运作,离不开硬件方面的保证。

既然人脑是来自于自然选择的,而心理活动本身要靠健全的脑机能来支持,所以,从这两点当中我们就又推出了一个结论:人类的心理活动也是自然选择的产物。而所谓“演化心理学”,就是从自然选择的角度来看待人类心理活动实质的学问。演化心理学的基本论点如下:

论点一:大脑就是台计算机,充满程序和套路

演化心理学认为,大脑就是一台信息处理机:有各式各样的信息输入了大脑,大脑就按照各种内装的程序,对这些信息加以处理,然后输出。

或许有人说:神经系统的一些简单反应——比如说条件反射——或许的确是程序性的,但更高级的精神活动——特别是艺术与哲学——难道也是程序性的吗?这些心理学家的回答是:它们也是程序的产物。这些活动貌似有极大的灵活性,但它们只不过是把大量简单的程序性运用反复地迭代,最终才产生了那种表面上的灵活性。

有人或许还会问:既然连头脑最活络的哲学家的思考,最终也是程序性的,那么,为什么现在我们的人工智能产品的表现,看上去好像还是那么机械化?他们的回应则非常简单:那是因为人类思维程序的复杂程度,超出了现在计算机专家或者是人工智能专家的理解能力——如果哪一天他们能够理解人脑的程序,他们就能造出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系统了。

论点二:大脑是被自然选择和性选择所塑造的

为何有这样的论点?先问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为什么有智能?这是因为采集——狩猎时代的生活环境,倒逼人类发展出智能。说得具体一点,在上百万年的采集——狩猎时代中,人类要生存、繁衍,就要寻找可吃的植物、要追击猎物,甚至要猜测猎物的心理活动。同时,人类也要建筑自己的巢穴、防止雨水的侵袭,学会保护火种。这些活动都需要广泛的智力参与。

我们大家都是人类学意义上的“智人”。智人在解决各种环境的时候,其表现要比其他人科物种要好,这也就是我们智人成为自然选择游戏之幸存者的道理。与之相比,我们在远古时代的近亲尼安德特人,也就是因为在智商上比我们智人稍微笨了一点——其实就是笨了这么一点点——最后竟然就灭绝了。这就是残酷的自然选择机制。

除了自然选择以外,还有一个选择是“性选择”,也就是通过在婚配游戏中成为赢家,而使得自身的基因得到延续。

在人类的各个文化中都发现了一种共通的现象,也就是在性选择当中,女性对男性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所以,男追女累,女追男相对轻松。演化心理学家从演化论的角度提供了一种解释,就是女性卵子的产生成本高。

女性的卵子每月只能产生一个,所以她要精细挑选男性配偶,这样才能够使得她的基因传播得好。而男性则每一次交配都能够提供好几亿个精子,成本很低,所以他对于男女关系天然地会抱着一种随意的态度。

所以女性比较担心被男性背叛,也因为她的生育成本比较高。那么在这样一个博弈的环境里面,任何一个男性要获取女性的芳心,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并要显得比别的男人更聪明一点、更有智商一点。所以说,男人的成功,是被女性倒逼的。

论点三:大脑认知机制的F4

这个论点就是,我们大脑的认知机制不是一块,而是有不同分组,以应对不同问题的。

哪些问题呢?生物学家经常讲“F4”这个概念,这是在生物学上经常讲的四个英文单词,第一个英文单词是“Feed”(喂养),第二个是“Fight”(战斗),第三个是“Flee”(跑),第四个也是F打头的,这是和繁殖有关的。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不想拼出这个英文单词。

不同模块的运作模式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战斗模块的运作,在化学上就需要肾上腺激素的分泌。如果是“喂养”这一模块的话,与其运作相关的化学元素可能就是催产素。所以,人的精神状态实际上是在不同模式之间转换,彼此之间的转换可能会有一种突然性,这就像汽车换挡一样。

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很有帮助的。你在观察别人的时候,就要意识到别人可能是处在某种心理模式之下。而对方处于不同的心理状态中,说理策略也是不一样的。对于已经处于战斗防御姿态的辩论对象来说,要让其心平气和地接受反面意见,是很困难的。

论点四:很多大脑活动是无意识发生的

也就是说,人类大脑模块的程序化运作的相当一部分,不需要你有意识地去控制其运作才能顺利运作——它们类似于自主呼吸,能够进行自动化的运作。换言之,这些运作都是在无意识层面上的。

论点五:我们都是穿着现代文明外衣的原始人

人类大脑的主要架构,在漫长的采集——狩猎时代就已经成形了,所以相对短暂的人类文明史,对上述架构的影响力是非常有限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演化需要很长时间,演化生物学家所考虑的时间单位动辄百万年,而人类进入农业文明才六千多年,这点时间是不足以改变自采集——狩猎时代就已成形的原始人的心灵架构的。

这一点对我们的启示是:别看周遭的每个人表面上都是西装革履,但实际上我们都是穿着现代文明外衣的原始人。所以,千万不要太高估现代人的理性。

节俭和利己:推理谬误的根源

从演化心理学对于人类心理机制的上述看法当中,我们能提炼出什么观点?我觉得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是:我们心智机器的运作要符合“节俭性原理”。“节俭性”是指什么?就是指投入产出比要高。之所以这个比值要高,就是因为我们大脑的种种适应性机制都是自然选择所塑造的,因此,生物的演化过程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投资,而凡是投资,都要讲投入产出比。比如,我们人类为何有相对大的眼睛呢?就是因为大眼睛本身能够带来生物学上的便利。假设某物种是穴居动物,整天躲在洞穴里面,那里根本就没光线,结果其眼睛辨色能力非常好,那这就是典型的投资浪费了。

同理,智人是所有灵长类动物里,大脑消耗能量占身体能耗总比例最高的一个物种,可见,演化机制在人类智力上已经投入巨资。既然已经有了如此巨大的消耗了,又怎么能够再随意增大开支,以降低投入产出比呢?所以,我们的大脑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就会有偷懒的天然倾向,以利节能增效。

从这个角度看,人类在做逻辑推理时所产生的很多谬误,其根源,很可能就是原始心灵对于那种简单粗暴思维方式的诉求。但为何这种诉求在远古时代是“节能”的,今天却催生出推理谬误呢?这是因为,我们这些现代人的心灵依然是原始的,但我们在信息时代所面对的问题却是崭新的,而当我们去用旧工具面对新问题的时候,就有可能会产生彼此不匹配的问题。

我们从演化心理学提炼出的第二个论点,是“利己”。这是因为,演化进程最关心的就是本族群基因的传播,所以演化论天然就是一种带有“利己”色彩的观点。

“利己”二字,自然地就和我们今天做科学、做推理的目的产生了冲突。今天我们做科学、做推理的目的是为了求真理,而不直接是为了利己(间接地利己当然是不可免的,比如为了评上职称)。但是很不幸,既然我们是带着原始人的心灵去做科学、做推理的,这自然就会使得推理的过程过早地被“利己”的色彩所污染,由此促成推理谬误的产生。


24. 哲学家失恋也难过26. 成年人思维里的童年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