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自由意志,只是一种心理安慰剂?

字数:2573

在前节中,我们讨论了意图的哲学本质。我们可以拥有各式各样的意图:想去吃冰激凌,想去看《用得上的哲学》,或者是一边看《用得上的哲学》,一边吃冰激凌。我们能够拥有如此多样的意图这一点,多少证明我们是自由的,或者是,意图的背后是有“自由意志”为之奠基的。那何为“自由意志”呢?

何为“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恐怕是平时大家经常听到的一个哲学术语。那么,什么叫“自由意志”呢?以2019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这部电影刻画了一个与命运不断斗争的哪吒形象:他一诞生,就被人说成是“魔丸转世”,也就是说,他注定要成为一个祸害人间的魔。但是哪吒并不想这么做,他心有不甘,不愿意对命运妥协,所以他最后做的事情其实都是向善的。而与哪吒相对应的另外一个动画人物便是敖丙:他是灵珠转世,忍辱负重,背负全族的命运,因此,他就不能够潇潇洒洒地活出他自己了。这么多人喜欢看《哪吒》这个片子,很可能就是被这个片子所体现出来的对于自由意志的歌颂所感染。

由此看来,“自由意志”指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人类在面对各种选择的可能性的时候,能够不受胁迫地选择其中一种可能性的能力。有人选择成魔,有人选择成佛,全看个人的决断。

但是,人类真的有这种能力吗?换言之,真的有自由意志吗?

自由意志真的存在吗?

关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就叫“自由意志论”,意思就是说:自由意志是存在的。这很可能就是很多人从小到大接受的一种观点:我们人类的确具有自由意志,因此,我们能决定我们到底该怎么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就像哪吒可以选择自己到底是成为一个向善的仙,还是一个向恶的魔。

但是还是有一种与之对立的观点,叫“决定论”。决定论的核心思想就是说:自由意志是一种幻觉。按照决定论,世界上发生的所有事情,归根结底都只是一些物理学的事件罢了。

针对这种说法,有人就反问决定论者了:为什么很多人都相信人类是有自由意志的呢?决定论者的一个回应就是:这是因为大家这么想时会感到安心,或者说,让人有借口去鼓励别人好好努力(“你的命运可不是命定的啊!加油啊!”)。但在决定论者看来,这只是一种主观上的精神激励,它并不意味着客观上真的有自由意志——这就好比说,曹操可以用“望梅止渴”的办法来忽悠士兵,但这并不意味着前面真的有梅林。

除了这个决定论与自由意志论之外,第三种关于自由意志问题的立场就叫“相容论”,其大意是:自由意志的存在,与科学所说的那些必然性规律的存在,二者之间是没有矛盾的——二者是彼此相容的。前面我们提到的哲学家丹尼特,就是此论的支持者。

在相容论者看来,人类就有这样一种心理趋向,即把自己所看到的很多东西解释成是有自由意志的,并有自己的想法的(譬如“春姑娘来了”“太阳公公落山了”之类的话)。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种拟人化的世界观,能够让我们对世界的描述变得更为精简,而且更容易被记忆。

另外,也正因为这种“滥发自由意志标签”的做法能够带来思维的经济性,我们就能够为这种心理倾向的产生赋予一种演化心理学的解释(顺便说一句,演化心理学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将各种心理倾向说成是人类心智应对外部挑战的各种最简洁的策略)——而既然演化心理学的解释本身是能够被顺化到决定论的阐述框架中去的,那么这样一来,关于自由的阐述与关于决定论的阐述,彼此也就不会产生实质性的矛盾了。

不过,对于相容论的这样一种解决路径,我个人是有点小小的质疑的。我的质疑就是,这个方案好像在精神气质上还是决定论的,因为它归根结底还是把自由看成是某一种幻觉——只不过是一种有用的幻觉罢了。

现在,我便忍不住想谈谈本人对于自由意志问题的看法。

我首先要指出,决定论肯定是错的。其错误并不在于它对人类的本质做出了一种错误的描述,而是在于它已经对自然的本质做出了一种错误的描述。试问:难道自然世界本身就是被必然性的科学铁律所完全控制的吗?我们都知道,在量子力学的层面上就有大量的不确定性出现。别的不谈,原子结构中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轨迹就是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的。换言之,我们眼前的那些宏观的、确定的物理现象,恰恰就是奠基在这些不确定的、微观的物理现象之上的。这也就是说,所谓的物质世界的确定性,其本身就是从大量的不确定性当中突然涌现出来的。因此,归根结底,我们的世界依然是不确定的。从这个角度看,决定论肯定就是错的——除非我们将“决定论”的含义偷换为别的意思,譬如“对于自然科学的发现的尊重”。

我的第二个观点是:自由意志论有一半对的地方——也就是说自由意志的确是存在的——但是它也在某个地方搞错了,因为此论并没有正确地意识到自由意志的本质是什么。

在我看来,自由意志的本质不仅仅是“不确定性”,否则基本粒子也是具有自由意志的。自由意志的本质是:主体意识到自己的某项决策具有不同的可能性,以便从不同的方向对世界中的物质配置进行扰动。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主体只是找到了一种他认为最合适的可能性,并且加以实现。也就是说,基于“非确定性”的叙事,只不过就是这整套关于未来的决策故事的一个副产品,而非其基调。而该故事的核心要素,便是心智架构对于未来的各种可能性路径的反思能力。

那么,相容论者到底对还是不对呢?这得看情况。我们知道,相容论已经预设了决定论与自由意志论都是对的。然而,如果相容论者本身就预设了一种错误的决定论观点的话,那么相容论就是错的——不过,如果我们把所谓的决定论观点替换为对于自然科学的适当尊重的话,相容论还是可以成为一种值得鼓励的学说的。

我再将自己关于自由意志的观点进行一番小结:自由意志问题的实质,并非是“如何在被必然性的自然规律所控制的物质世界中安顿人类的自由”这个问题,因为物质世界本来就没有被必然性的枷锁所控制。毋宁说,自由意志问题的实质是:本身就已经充满偶然性的物质世界,应当具备哪些规范性条件,才足以演化出那些具备对于“选择之可能性”的反思能力的高级智慧生物呢?——由此看来,对于该问题的正确应答路径,将牵涉到一定的脑科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的经验内容,而不能靠哲学单打独斗。

启发及运用

很多人都张口闭口说要“自由”,但是“自由”这个词的含义又往往会被误解。一种最大的误解就认为:自由就意味着不受拘束,你想干吗就干吗。这显然不是“自由”的真正含义——我已经说过了,自由必须基于恰当的理由——至少是看上去恰当的理由——所以很多基于任性的行为,不配称为是自由的。

所以,大家判断一个人是自由的还是不自由的,千万不能从表面现象来看,而要看得深一点。你要看背后的理由和根据是什么,看看他的行为是基于深思熟虑,还是过家家式的任性。

我希望本书的读者都能够成为自由的人。成为一个自由的、受到合理的规矩约束的人,肯定就会比那些不受规矩约束的、仅仅受任性法则所控制的人来得更加幸福,因为你能够看得更远,而你所有的行为也是基于你对于更远的未来的洞见的。

而真正自由的人,也是应当有能力分辨哪些东西是真知识,哪些东西仅仅是虚假的信念的——因为只有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对于人生选择的反思,才是真正深刻的。但何为“知识”呢?这就是下章所要讨论的问题了。


67. 从鸿鹄之志,到对于志向的具体表达第四章 知识论:你在思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