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字数:1810

《左传》

(僖公三十年)晋侯、秦伯围郑¹,以其无礼于晋²,且贰于楚也³。晋军函陵⁴,秦军氾南⁵。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⁶:“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⁷,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⁸,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⁹。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¹⁰。越国以鄙远¹¹,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¹²,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¹³,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¹⁴,许君焦、瑕¹⁵,朝济而夕设版焉¹⁶,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¹⁷?既东封郑¹⁸,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¹⁹,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²⁰,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²¹,乃还。

子犯请击之²²,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²³。因人之力而敝之²⁴,不仁。失其所与,不知²⁵;以乱易整²⁶,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²⁷。


¹晋侯:晋文公。秦伯:秦穆公。

²无礼于晋:指晋文公流亡时到郑国,郑文公没有按照礼节接待他。

³贰于楚。指郑国晋国有二心,和楚国也友好。僖公二十八年城濮之战时,郑国曾经是楚国盟军。

⁴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县北。

⁵氾南:郑国地名,在今河南省中牟县南。

⁶佚之狐:郑国大夫。郑伯:郑文公。

⁷烛之武:郑大夫。

⁸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

⁹夜缒(zhuì):夜间用拽着绳子从城墙上下去。

¹⁰执事:指秦穆公手下办事的人。这里是和对方国君说话的委婉说法。

¹¹越国以鄙远:越国国家而把远方的领土作为自己的领土。鄙:边境的城镇。

¹²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食宿的主人。郑国在秦国东方,故这样说。

¹³行李:指使者。共:同供,供应。

¹⁴尝为晋君赐:指秦穆公曾经帮助晋文公回国并获取政权。

¹⁵焦、瑕:两地名,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一带。

¹⁶朝(zhāo):早晨。济:渡河。设版:打土墙用的夹板。指打墙设防。

¹⁷何厌之有:有什么满足的呢?厌:同饜。

¹⁸东封郑:向东面扩展自己的领土,把郑国作为晋国的边疆。

¹⁹阙:损害、减少。

²⁰说:同“悦”,高兴。

²¹杞子、逢孙、杨孙:都是秦国大夫。

²²子犯:晋大夫,即狐偃,晋文公的舅父。

²³微:非,不是。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²⁴敝:使其不利,受损失。

²⁵知:同“智”。

²⁶乱:指关系破裂。

²⁷去之:撤军回去了。

【译文】

鲁僖公三十年。晋文公、齐桓公率领部队包围了郑国。因为郑文公曾经对晋文公不礼貌,而且还和楚国友好。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军队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面见秦穆公,军队一定会退去。”郑文公听从了他的意见,去请烛之武。烛之武推辞道:“我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如今年纪老了,没有什么能力办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地重用你,现在遇到紧急情况才来求你,这是我的过错。然而如果郑国灭亡了,对于你也有不利的地方啊!”烛之武答应了。

夜里,用绳子把烛之武从城墙上放下去。烛之武见到秦穆公,说:“秦国和晋国围困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亡郑国对于您有利益的话,我怎么敢来麻烦您呢!越过一个国家的领地而把边远的地方作为自己的边境领地,您知道那是非常难做到的事。那么又哪里用得着灭亡郑国来增强邻国的实力呢?邻国土地扩大,实际上等于削弱了您的力量。如果您能够舍弃郑国而留下来作为贵国在东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的使臣往来经过时,郑国可以供应缺少的物资,对于您也没有什么妨害。况且您对晋国国君曾经有过赐予和恩惠,答应给您焦、瑕两个地方,可是他早晨渡河回到晋国,晚上就在那里修筑城墙了,这都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如果已经灭亡郑国作为他国东部的边境,又要肆意向西扩展领土,如果要不损害秦国,将要向哪里获取土地呢?灭亡郑国是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请您仔细考虑。”秦穆公听完,很高兴,和郑国结盟,派杞子、逢孙、杨孙驻扎在郑国帮助守城,便撤军回去。

晋国大臣子犯请求攻击秦军,晋文公说:“如果不是秦国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凭借了人家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人家,是不仁。失去了同盟国,是不明智。用战乱来代替整齐的秩序和队伍,不算武勇,我们也回去吧。”也撤军离开了。

【评析】

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外交辞令。秦晋两个大国围困小国郑国,在军事力量上不成正比,郑国面临灭亡的危险。老臣烛之武临危受命,夜间绳缒出城见秦穆公,用巧妙的辞令说服秦穆公而解救了郑国。其巧妙之处在于,烛之武本质里是为郑国,但必须用利害关系才能说动对方,因此他的话表面上层层都在为秦穆公着想:一、秦晋如果联合灭亡郑国,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灭郑有利于秦国,我就不来了。秦国在最西,中间是晋国,最东边是郑国。灭亡郑国,领土只能归晋国。实际上晋国扩大而秦国什么也得不到。二、如果不灭郑,以后秦国就多一个在东边的主人,可以供应来往使者的困乏,是有利的。三、晋国贪得无厌,忘恩负义。四、晋国如果得到郑国,疆域扩大,力量更强,势必继续扩张,向西便只有秦国了。总之,灭亡郑国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这番话推理严密,完全没有为郑国考虑,句句都替秦国着想,有极强的说服力。

本文在叙事上有侧重和伏笔,仔细思索可悟。开头说这次围郑的原因是“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就点出这次行动的起因是晋国,因此烛之武游说的对象只能是秦穆公。而最后的结局也是秦军先退而帮助郑国戍守。前后的线索分明,合情合理,也暗示出烛之武的智慧。


展喜犒师蹇叔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