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¹,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²。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³,又何间焉⁴?”刿曰:“肉食者鄙⁵,未能远谋。”遂入见。问:“何以战⁶?”公曰:“衣食所安⁷,弗敢专也⁸,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⁹,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¹⁰,弗敢加也,必以信¹¹。”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¹²,虽不能察,必以情¹³。”对曰:“忠之属也¹⁴,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¹⁵。战于长勺¹⁶。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¹⁷,刿曰:“可矣。”齐师败绩¹⁸。公将驰之¹⁹。刿曰:“未可。”下视其辙²⁰,登轼而望之²¹,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²²,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²³,再而衰²⁴,三而竭²⁵,彼竭我盈²⁶,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²⁷,望其旗靡²⁸,故逐之。”
¹十年:鲁庄公十年(前684)。
²曹刿(guì):鲁国一平民。
³肉食者:指贵族,当权者。
⁴间:参与。
⁵肉食者鄙:权贵眼光短浅。
⁶何以战:依靠什么去作战。
⁷衣食所安:我所享受的衣食。安:安逸,享受。
⁸专:自己专用享受。
⁹小惠未徧;小恩小惠不能普遍享受到。徧:通“遍”。
¹⁰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猪牛羊和丝织品。
¹¹必以信:一定守信义。
¹²小大之狱;大小不同的诉讼事件,指官司。
¹³必以情:一定按照情理公平处理。
¹⁴忠之属:中正公平一类。
¹⁵公与之乘: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
¹⁶长勺:地名,今山东曲阜市东。
¹⁷三鼓:指敲击三次战鼓。
¹⁸败绩:失败。
¹⁹驰之:指挥部队驱车追赶齐军。
²⁰下视其辙;下车观看敌军战车的车辙。
²¹登轼:登上车前的横木。
²²既克:已经打败敌人。
²³一鼓作气:第一次敲击战鼓,战士们士气最高涨。
²⁴再而衰:第二次敲击战鼓,士气就开始衰落了。
²⁵三而竭:第三次击鼓士气就全没了。
²⁶彼竭我盈:敌人士气衰竭,我军士气正旺盛。
²⁷辙乱:车辙混乱不整齐。
²⁸旗靡:军旗倒下了。
【译文】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来讨伐我国。庄公将要迎战。平民曹刿请求觐见。他的乡人说:“打仗是朝廷高官应该谋划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回答说:“那些大官见识浅陋,没有深谋远虑。”于是进去见庄公。曹刿问:“您凭什么和齐国军队作战?”庄公说:“衣食等生活用品,不敢自己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说:“小恩小惠不能遍及很多人,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又说:“祭祀用的畜生和宝玉布帛,我不敢虚报和以次充好,一定要非常诚信。”曹刿说:“这种小的信用不会得到神的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又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完全审判清楚,但一定根据实情进行公正审理判断。”曹刿说:“这是尽心尽力为百姓做事的表现,可以打一仗。打仗的时候请允许我跟从。”
庄公和曹刿坐在一辆车上,在长勺摆开战场。庄公将要下令击鼓,曹刿说:“不可以!”齐国军队敲击三次战鼓了,曹刿说:“可以击鼓了!”齐国军队溃败下去。庄公将要下令追击,曹刿说:“不可以!”他下车观察齐军战车的车辙,再登上车前横木远望,说:“可以下令追击了。”于是去追逐溃败的齐国军队。
已经取胜后,庄公询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刿说:“作战,就是一股勇气。第一次击鼓时,气势最旺盛,第二次击鼓就衰退了,第三次击鼓时气势已经没有了。对方的气势已经衰竭而我军的气势最足,所以打败他们。大国作战的情况是难以捉摸的,我害怕他们有埋伏。后来看到他们的车辙很混乱,远望他们的军旗也倒了,所以才去追逐他们。”
【评析】
这是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文章简明扼要,叙事简练,详略得当。全文分两部分,开头大段通过曹刿和庄公的对话写作战准备和可以交战的条件。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折射出曹刿的民本思想和要求司法公正的思想。庄公的前两个回答都被曹刿否定了。最后说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才被曹刿肯定,认为是“忠之属也”,这是非常重要的观念,体现出智慧的光辉。后半部分是对战争过程的概括描述。没有写具体的战争镜头而集中刻画曹刿指挥的过程。表现出曹刿对局势把握的准确。最后关于取胜原因的解释,揭示出曹刿的聪明才智和杰出的指挥艺术。语言技极其简练准确,留下一些成语。“一鼓作气”“肉食者鄙”直接出自本文。“取信于民”“以逸待劳”也是从本文概括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