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枝

字数:409

杨柳枝(1)

秋夜香闺思寂寥(2)[1]。漏迢迢[2]。鸳帏罗幌麝烟销(3)[3]。烛光摇。  正忆玉郎游荡去。无寻处。更闻帘外雨萧萧(4)[4]。滴芭蕉。

【校记】

(1)《词谱》调名作“添声杨柳枝”。《历代诗余》调下注曰:“又一体,双调四十字。”全本调下注曰:“即柳枝。”

(2)秋夜:吴钞本作“夜雨”,旁校为“秋夜”。

(3)幌:吴钞本作“愰”,误。烟:《词谱》作“香”。

(4)萧萧:全本、《历代诗余》、王辑本作“潇潇”。

【笺注】

[1]寂寥:寂寞,冷落。汉枚乘《柳赋》:“玱瑝啾唧,萧条寂寥。”南朝宋谢灵运《君子有所思行》:“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

[2]迢迢:言漏声悠长。唐韩偓《有忆》:“昼漏迢迢夜漏迟,倾城消息杳无期。”

[3]销:燃尽。

[4]萧萧:雨声。唐鱼玄机《赋得江边柳》:“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集评】

陈廷焯《云韶集》卷一:凄凉情况,而香山“暮雨潇潇郎不归”意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与《醉公子》)意境相似。《杨柳枝》“鸳帷”二句与《醉公子》之“小山屏”二句皆言室内孤凄之况,《杨柳枝》之“帘外芭蕉”句与《醉公子》之“衰柳蝉声”句皆言室外萧瑟之音。两词皆在说明玉郎一去,相逢之难,其本意亦同。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三字四句,可有可无。“滴芭蕉”三字,从“雨”字引出,尚有意致。“无寻处”三字,补足“去”字,便觉无味。香山“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秋云无觅处”,“无觅处”三字与此“无寻处”三字,大有仙凡之别。


酒泉子遐方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