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心智解读
心智解读(也被称为“心智化”和“心智理论”)是将心理状态、思想和情感归于自己和他人的过程。除了模仿之外,心智解读是最常被当成一种文化学习类型的一种心理能力。乍一看,这有点儿令人惊讶,因为与模仿及其他形式的社会学习不同,心智解读本身并不是一个能使社会互动产生信念和行为上的长期变化的过程,而这种长期变化正是知识和技能的文化传承的必要条件。在典型的心智解读的例子中,一个人理解另一个人现在的想法或感觉。我会用心智解读来判断你是否认为我们都能听到你包里或我包里的铃声,以及你对我刚才送的礼物感到高兴还是失望。回答这些问题可以让我们的互动更流畅,并使我能够在短期内预测你的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某样对世界具有普遍和持久意义的事物。心智解读本身并不是一种文化传承形式,然而,心智解读在文化进化中很重要,因为它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的定义常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学习的定义形成对比。它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不仅允许另一个人观察自己的行为,而且对另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尤其是知识状态)带来持久的变化(Byrne and Rapaport,2011)。根据这一观点,改变心理状态的意图(以心智解读为先决条件)使第一个人成为“教师”,而不仅仅是“模范”,第二个人成为“学生”而不是“观察者”。
关于是否应该对教学加以界定,使心智解读成为必要的组成部分,仍存在着一些争论(Caro and Hauser,1992;Thornton and McAuliffe,2012;Thornton and Raihani,2008),但很少有人否认心智解读是人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则上,教师可以专注于学生在做什么,而不是他们在想什么,以及学生的行为必须如何改变才能达到某种社会标准。然而,假设行为能力(例如,使用工具的技巧,或者驾驭一套特定的社会规范的能力)确实取决于内部状态,比如思想和感觉,如果这些内部状态能够被教师准确地表现出来,教学就会更加有效。心智解读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当前知识的范围和限度,进而推断出在学习过程的每个阶段必须向特定的学生展示或告知哪些内容才能帮助其克服无知,纠正错误信念,建立知识体系。与此相辅相成的是,学生的心智解读使他们能够把教师希望他们学习的内容区别对待,从而把精力集中在需要学习的技能的特定方面。
的确,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看,心智解读是教学中的一种最有效的特殊成分。有效的教学当然涉及许多其他的认知和动机成分。例如,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自身在其所教授的技能方面具备足够的能力之外,还要能够随时留意学生的言行,辨别学生在学习技能过程中的状态,并在他们学习进展缓慢时具备足够的社会宽容以便将教学活动继续下去。但是,与心智解读相比,这些能力看起来都不可能依赖专门用于社会互动的独特的人类认知过程。社会宽容是一个气质问题,而不是认知问题(见第3章)。密切关注行为及其影响,以及区分改进和倒退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于很多物种中,并且不仅在教学或者更一般的社会互动中重要,在个体处在社会隔离状态下的技能学习和运用也很重要。相比之下,心智解读似乎是人类独有的,且涉及用于处理来自他人的输入信息的认知过程。因此,虽然心智解读的进化(基因和/或文化角度)不大可能是单纯为了教学,而且一系列其他领域一般性和分类一般性过程的升级在让人类成为更加高效的教师方面也很有可能发挥了正面作用,但心智解读仍然是最有可能的为教学而做出的一种人类特有的认知适应性改变。
那么,心智解读从何而来?主流观点认为,心智解读是一种认知本能;人类继承了一种特定的倾向来发展描绘心理状态的认知机制,并且这种机制在非常广泛的发育环境中成熟到大致相同的终末状态(Baillargeon, Scott and He,2010;Baron-Cohen,1997;Leslie,1987)。普遍持有的另一种观点“理论-理论”(theory-theory)表明,心智解读是通过一种准科学过程习得的(Gopnik and Wellman,2012)。发育中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产生关于心智的假设,并将他人的行为作为测试这些假设的数据库。在某种程度上,孩子们最终会形成一种典型的或群体典型的心智理论,因为,针对同一个数据库进行测试,他们独立产生的假设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与认知本能和儿童心理学家的立场相反,我认为心智解读是一种认知工具。儿童由其社会群体的成员教授关于心智的知识,文化传承的信息以这种方式形成了一种概念结构,能够将心理状态归于自我和他人。因此,学习伴随着心智解读,而心智解读一旦发展,就有助于教学。心智解读可以教授心智解读和许多其他文化积累的知识与技能。
本章第1节概述了心智解读与纸质阅读或识字之间的若干相似之处。正如第1章中讨论的,纸质阅读是认知习得原理的证明。它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通过社会互动获得的一种与众不同的认知过程。识字的时间还不够长,以至于阅读的认知过程尚未被基因同化。因此,就第1节所讨论的内容而言,心智解读就像纸质阅读,它使人们认为心智解读是一种认知本能,我们至少为心智解读是一种认知工具的可能性扫清了道路。第2节采取更直接的方法回顾了心智解读的发展,与纸质阅读一样它们都建立在依赖教学的基础之上。第3节涉及一个潜在的问题,认为心智解读是一种认知工具,讨论非人类动物、人类婴儿和处在压力之下的成年人能够“暗中”或者“无意识”地进行心智解读。第4节阐述和论证了我的“潜心智化”具有内隐心智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