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成了新的“大寨”
文革期间,大寨是毛泽东为全国树立的走向社会主义农业高级阶段的伟大样板。如今,广东并没有被正式树为样板,但它作为推进现代化的事实上的楷模而享誉中国。全国各地的干部,通过各种报告会、广东经验研讨会、广东考察之旅,或对在广东工作或学习过的干部的走访等了解广东。尤其是,很多北京高干冬季应邀去广东旅行游玩——广东人请他们是为了获得支持,而他们回到北京和其他北方城市后,就会讲述在广东的所见所闻。
过去,普通民众了解大寨是通过课堂和工作单位,通过书籍、宣传课、壁报、广播喇叭或前往参观。现在,人们了解广东和深圳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在家看电视,而这些电视大多来自广东的生产线。过去普通人去大寨,是因为被鼓励这么做;现在人们了解广东,却不是为了显示意识形态的正确性,而是因为真想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如果说有什么问题的话,那问题也仅仅是那个榜样过于强大,在其他地区还没有条件复制广东、福建试验的时候,那些地方的人们就已经满怀憧憬、迫不及待。因此北京并不鼓励学广东,反而试图抑制人们恨不得马上复制广东经验的愿望。
很多先前被香港引入的西方做法,而今通过南大门进入广东,随后又传播到中国其他地方。例如,当广东在佛山附近建造了全国第一座收费大桥时,那里的干部被批评说,这是一种用收费还债的资本主义做法。可是没过几年,发债与收费就成了筹资兴建大桥与高速公路的惯用做法。1983年广东成为中国第一个不再为多种食品——如稻米和鱼类——定价的省份。这些商品的价格先是大幅上涨,随着人们对市场作出反应,增加了产量以后,价格也随之回落。还有一个例子是广州引入了计程车。直到1980年代初,几乎所有的中国汽车还都属于某个工作单位,由单位的司机驾驶;自广州从香港购买了一些旧计程车后,它成为中国运营商业计程车的先驱。没过几年,中国所有大城市都有了自己的计程车服务。
1987年11月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成了广东新角色的标志。在举办运动会的广州新建体育场里,电视大荧幕、扩音喇叭和其他技术都是以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作为样板。这次盛会展示了广东的建筑、制造、服务业和组织能力方面在改革开放时期所取得的种种进步。多年前曾长期在广东工作的赵紫阳总理回到广州,在全运会上作了简短发言,赞扬广东为全国树立了新的高标准。全运会的管理成了1990年亚运会的样板,也成了中国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跳板。[14-62]
在整个1980年代,广东的变化步调一直领先于全国其他地方,激励着中国各地的干部继续尝试现代化的新路径。邓小平很好地利用了广东,把它作为全国其他地方仿效的标杆。1992年邓小平退休前所作的最后一次政治姿态,也是回到广东,向人们作出保证: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的南大门将继续保持开放。
邓小平故居:邓小平在这里度过了少年时代。(《邓小平画传》,上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页4)
1921年3月,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年16岁。(《邓小平》,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页12)
1924年,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巴黎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最后一排右三为邓小平。第一排左一为聂荣臻,左四为周恩来,左六为李富春。(《邓小平画传》,上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页28)
1948年,淮海战役的前线指挥官: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邓小平》,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页146)
1949年,中共夺取政权时的邓小平。(《邓小平画传》,上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页147)
1965年,邓小平总书记欢迎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邓小平》,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页200)
1960年代初,向毛主席汇报工作。(《邓小平》,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页108)
1960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央军委会议。自左至右:聂荣臻、林彪、贺龙、周恩来、罗瑞卿、彭真、毛泽东、邓小平。林彪于1971年死于飞机失事,其他人——除周恩来以外——都在文革中受到攻击。(《邓小平》,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页158)
1974年5月,邓小平与外交部长乔冠华一起在纽约首次会见基辛格。(©Bettmann/CORBIS)
1974年4月,邓小平成为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的第一位中共领导人。(《邓小平》,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页25)
1978年1月,与华国锋主席在一起,当时邓小平在华国锋手下任职。(©AFP/GettyImages)
1978年10月,在新日铁社长稻山嘉宽陪同下访问君津制铁所,这里成为中国第一家现代化钢铁厂——宝钢的样板。(《邓小平画传》,下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页345)
1978年11月,李光耀总理欢迎邓小平到访新加坡。(《邓小平》,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页207)
1978年9月,在东北点燃改革开放的星星之火。(《邓小平画传》,下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页327)
1978年12月,陈云和邓小平在三中全会上启动改革开放。(《邓小平》,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页104)
1952年秋,陈云和邓小平。(《邓小平》,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页271)
1978年12月,与伍德科克大使举杯庆贺完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谈判,后来被证明是为时过早了。(《邓小平画传》,下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页357)
1979年1月,与卡特总体会谈时的留影,旁边是译员冀朝铸。(《中美关系30年》,北京:西苑出版社,2002年,页49)
1979年1月,邓小平唯一的一次访美期间,与卡特总统和尼克逊前总统在白宫的国宴上。这是尼克逊在水门事件之后第一次重返白宫。(©CORBIS)
1979年2月,在得克萨斯的牛仔竞技表演现场戴上牛仔帽。(©Bettmann/CORBIS)
1979年,参观福特汽车厂。(©Bettmann/CORBIS)
1984年2月,和领导农村改革的万里一起种树。(《邓小平》,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页111)
1981年,了望中国西部辽阔的平原。(《邓小平画传》,下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页427)
1980年代初,给胡耀邦总书记作指示。(©ChinaFeatures/Sygma/Corbis)
1979年1月,接见香港总督麦理浩爵士,打开有关香港前途的谈判。(《邓小平画传》,下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页472)
1984年12月,与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签署有关香港未来的联合声明。(《邓小平画传》,下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页478)
1980年代中期,在海滩上。(©ChinaFeatures/Sygma/Corbis)
1974年8月,70岁寿辰时和家人留影。前排:邓朴方、卓琳、邓小平、夏伯根。后排:邓质方、邓楠、邓榕、邓林。(《邓小平》,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页290)
1986年夏,孙子的吻。(《邓小平》,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页295)
1980年代末,打桥牌。(《邓小平画传》,下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页612)
1984年1月,在广东省长梁灵光陪同下,视察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的建设。(《邓小平画传》,下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页501)
1984年4月,与里根总统在一起。此时里根已放弃与台湾恢复正式关系的努力。(《中美关系30年》,北京:西苑出版社,2002年,页64)
1989年2月,方励之欲出席美方招待会无果后,邓小平会见乔治・布什总统,译员为后来担任驻美大使和外交部长的杨洁篪。(《邓小平画传》,下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页576)
1989年5月,欢迎戈巴卓夫夫妇到访北京,此时天安门广场上的示威已经在进行中。(©JacquesLangevin/Sygma/Corbis)
1989年5月,赵紫阳总书记在天安门广场上向学生道别,邓小平在骚动期间一直未来到广场。(©AFP/GettyImages)
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的“家庭度假”吸引了大批围观者。(《邓小平画传》,下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页633)
1989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向他的接班人江泽民总书记致以最后的祝福。(《邓小平画传》,下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页587)
1992年10月,在中共第十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挥别他的政治生涯。(©JacquesLangevin/Sygma/Corbis)
1997年2月,联合国安理会为邓小平的去世默哀一分钟。(《邓小平画传》,下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页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