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天下才子必读书 - 金圣叹选批 >
- 卷十二 唐文
晋文公问守原议
柳宗元
不遗馀力之文。全篇中多作倒注之笔,最难学。若学得,最是好看。
晋文公既受原于王¹,难其守²。问寺人教鞮³,以畀赵衰⁴。(先出其事。)
余谓守原⁵,政之大者也⁶。(一句提。)所以承天子,树霸功,致命诸侯⁷。(此倒注上“政之大”句。)不宜谋及媟近⁸,以忝王命⁹。(一句断。此句还是宽处断。下始擒晋君,切断。)而晋君择大任¹⁰,不公议于朝,而私议于宫¹¹;不博谋于卿相¹²,而独谋于寺人。(擒晋君,切断。)虽或衰之贤足以守¹³,国之政不为败,(一曲。)而贼贤失政之端,由是滋矣¹⁴。(断尽。)况当其时不乏言议之臣乎¹⁵?狐偃为谋臣,先轸将中军¹⁶,(此又横生一断,笔态纵横尽变。亦是倒注法。)晋君疏而不咨¹⁷,外而不求¹⁸,乃卒定于内竖¹⁹,其可以为法乎²⁰?(看他,下再横生一断,笔态纵横尽变。)
且晋君将袭齐桓之业,以翼天子²¹,乃大志也。然而齐桓任管仲以兴²²,进竖刁以败²³。(引齐桓。)则获原启疆,适其始政²⁴,所以观视诸侯也²⁵。(笔笔倒注。)而乃背其所以兴²⁶,迹其所以败²⁷。(笔力劲甚。看他不甚作了语者,意已在下疾转。)然而能霸诸侯者²⁸,以土则大²⁹,以力则强³⁰,以义则天子之册也³¹。诚畏之矣³²,乌能得其心服哉?(纯是横生出来。)其后景监得以相卫鞅³³,(后来一内竖祸。)弘、石得以杀望之³⁴,(后来又一内整祸。)误之者,晋文公也。(断尽。)呜呼!得贤臣以守大邑³⁵,则问非失举也³⁶,盖失问也³⁷。(略纵。看他结时,犹用全力如此。)然犹羞当时³⁸,陷后代若此³⁹;(疾擒。)况于问与举又两失者,其何以救之哉?(意原为此一辈发,却直至篇终始见。)余故著晋君之罪⁴⁰,以附《春秋》许世子止、赵盾之义⁴¹。(到底笔笔劲甚。)
【注释】
¹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姓姬名重耳,因其父献公立幼子为嗣,曾出奔在外十九年,后归国。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原:地名,在今河南济源县。王:周襄王。
²难其守:难以确定那里的地方长官。
³寺人:官廷之中服侍帝王及嫔妃的官吏。《周礼·天官·寺人》:“寺人掌王之内人及女官之戒令。”寺人,相当于后世的宦官。教鞮(bódī勃低):人名。
⁴畀(bì币):给予。赵衰(cuī崔):即赵成子。晋国的卿。他曾跟随重耳长期流亡在外,并协助重耳回国即位,是重耳(晋文公)的重要谋臣。据《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记载,晋文公在听了寺人教鞮的意见后,决定派赵衰去作原地的地方长官。
⁵守原:治理原这个地方。
⁶玫:玫事。
⁷承天子:事奉周天子。霸功:霸业。致命:传达周天子之命令。
⁸谋及媒(xiè泻)近:和近侍商议。媟近,指君主身边的宦官。
⁹忝:玷污。
¹⁰晋君:指晋文公。择:挑选。大任:指担当重任的士大夫。
¹¹官:内官。
¹²博谋:广泛商议。
¹³足以守:完全能治理好。1贼贤:残害贤良。端:苗子。滋:生长。
¹⁵言议:有见识、能参与商议。
¹⁶狐偃:字子犯,晋文公的舅父,也是晋文公的重要谋臣。先轸:一称原轸,晋国大夫。将中军:担任中军的主帅。
¹⁷疏:疏远。咨:询问。
¹⁸外:排除在外。不求:不征求他们的意见。
¹⁹内竖:指宦官。
²⁰为法:作榜样。
²¹袭:沿袭,继承。齐桓:齐国国君齐桓公,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年至前642年在位,是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作霸主早于晋文公,所以说“晋君将袭齐桓之业”。翼:辅佐,扶助。
²²管仲:见韩愈《送孟东野序》注19。
²³竖刁:齐桓公时宦官,宰相管仲去世后,他与易牙、开方等专权,滥杀无辜。桓公去世,他与易牙等立公子无亏,太子昭奔宋,齐国大乱。²⁴启疆:扩大了疆土。始政:开始建立霸业。
²⁵观视诸侯:为其他诸侯树立榜样。
²⁶其:指齐桓公。
²⁷迹:用作动词,步其后尘的意思。
²⁸霸诸侯:在众诸侯中称霸。
²⁹土:国土。
³⁰力:国家的力量。
³¹义:名义。册:封。
³²诚畏之:(众诸侯)确实是害怕晋国。
³³景监:秦孝公时的宦官。卫鞅:即商鞅。他原是卫国人,后由卫入秦,得景监的推荐,受到秦孝公的重用,在秦国担任过丞相。商鞅执政时,积极推行变法,促进了封建制在泰国的确立,为秦国的富强及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³⁴弘、石:指西汉元帝的宦官弘恭、石显。望之:萧望之,字长倩。西汉宣帝时任过大鸿胪、太傅等官。元帝即位,望之因曾为元帝师傅而颇受尊敬,后因反对宦官专权,得罪弘恭、石显等,终被迫自杀。
³⁵贤臣:这里指赵衰。
³⁶问:指“问守原"这件事。非失举:并非荐举的人不好。
³⁷失问:询问的对象不恰当。
³⁸羞当时:取羞辱于当时。
³⁹陷后代:遗后患于后代。
⁴⁰著:显露,揭示。罪:这里是过失、错误的意思。
⁴¹附:附和,仿效。许世子止:许国的世子(诸侯的长子)止。据《左传·鲁昭公十九年》载:许悼公患病,服世子止所送的药,不久病故。世子止逃往晋国。《春秋》记述此事时写成:“许世子止弑其君买。”这里虽用了“弑其君”的字样,可是并非说世子止真的杀害了父亲,而是贵难他不请医生为君父治病,未能真正尽忠尽孝。赵盾:春秋时晋国正卿,即赵宣子。晋襄公七年(公元前621年)赵盾任中军元帅,掌握国玫。晋灵公十四年(前607年)因避灵公杀害出逃,未走出国境,其弟赵穿杀死灵公,赵盾闻讯随即回朝拥立晋成公,继续执政,对赵穿未加问罪。对于赵盾的行为,《春秋》也加以贬斥,故写成“赵盾弑其君夷皋。"买,许悼公之名。夷皋,晋灵公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