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天下才子必读书 - 金圣叹选批 >
- 卷十二 唐文
答朱载言书
李翱
一看其数说古人文章,如数说家中盐酱。二看其心中有所欲言,手中浩浩然更不留笔。特表出之,欲后贤恣心放笔为文也。
翱顿首¹:
足下不以翱卑贱无所可²,乃陈词屈虑,先我以书³。且曰:“余之艺及心,不能弃于时,将求知者。问谁可,则皆曰'其李君乎'。”(叙述朱书。)告足下者过也⁴,(断。)足下因而信之又过也。(断。)果若来陈⁵,虽道备德具,犹不足辱厚命;(曲折。)况如翱者,多病少学,其能以此堪足下所望博大而深闳者耶⁶?(曲折。)虽然,盛意不可以不答,故敢略陈其所闻。(曲折。以下,入正论。)
盖行已莫如恭,自责莫如厚,接众莫如宏,用心莫如直,进德莫如勇,受益莫如择友,好学莫如改过。此闻之于师者也。(一“此……·也。”一路以“此”字、“也”字为章段。)相人之术有三⁷:迫之以利而审其邪正⁸,设之以事而察其厚薄,问之以谋而观其智与不材,贤不肖分矣。此闻之于友者也。(二“此……也。”)列天地,立君臣,亲父子,别夫妇,明长幼,浃朋友⁹,六经之旨也¹⁰。(也。)浩乎若江海,高乎若丘山,赫乎若日火,包乎若天地,掇章称咏,津润怪丽¹¹,六经之词也。(也。)创意造言,皆不相师。故其读《春秋》也,如未尝有《诗》;其读《诗》也,如未尝有《易》;其读《易》也,如未尝有《书》;其读屈原、庄周也,如未尝有六经。故义深则意远,意远则理辩,理辩则气直¹²,气直则词盛,词盛则文工。如山有恒、华、嵩、衡焉,其同者高也,其草木之荣,不必均也¹³。如渎有淮、济、河、江焉¹⁴,其同者出源到海也,其曲直浅深、色黄白,不必均也。(也。)如百品之杂焉,其同者饱于腹也,其味咸酸苦辛,不必均
也。(也。)此因学而知者也,(也。)此创意之大归也。(三“此……·也”。)
天下之语文章,有六说焉:其尚异者¹⁵,则曰文章词句奇险而已;其好理者¹⁶,则曰文章叙意苟通而已;其溺于时者¹⁷,则曰文章必当对;其病于时者¹⁸,则曰文章不当对;其爱难者,则曰文章宜深不当易;其爱易者,则曰文章宜通不当难。此皆情有所偏滞而不流,未识文章之所主也。(“此……·也”。)
义不主于理,言不在于教劝,而词句怪丽者有之矣,《剧秦美新》¹⁹、王褒《僮约》²⁰是也。(也。)其理往往有是者²¹,而词章不能工者有之矣,刘氏《人物志》²²、王氏《中说》²³、俗传《太公家教》²⁴是也。(也。)古之人能极于工而已,不知其词之对与否、易与难也。《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²⁵。”此非对也。(“此……·也”。)又曰:“遘悯既多,受侮不少²⁶。”此非不对也。(“此……也”。)《书》曰:“朕堲谗说殄行,震惊朕师²⁷。”《诗》曰:“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刘,虞此下民²⁸。”此非易也。(“此……··也”。)《书》曰:“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²⁹。”《诗》曰:“十庙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旋兮³⁰。”此非难也。(“此……·也”。)学者不知其方³¹,而称说云云如前所陈者,非吾之敢闻也。(也。)
六经之后,百家之言兴,老聃、列御寇、庄周、鹖冠、田穰苴、孙武、屈原、宋玉、孟轲、吴起、商鞅、墨翟、鬼谷子、荀况、韩非、李斯、贾谊、枚乘、司马迁、相如、刘向、扬雄³²,皆足以自成一家之文,学者之所师归也。(也。)故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宜不能传也。(也。)文、理、义三者兼并,乃能独立于一时,而不泯灭于后代,能必传也。(也。)仲尼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³³。”子贡曰:“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³⁴。”此之谓也。(“此……··也”。)陆机曰:“怵他人之我先³⁵。”韩退之曰:“唯陈言之务去³⁶。”假令述笑哂之状³⁷,曰“莞尔”,则《论语》言之矣³⁸;曰“哑哑”,则《易》言之矣³⁹;曰“粲然”,则榖梁子言之矣⁴⁰;曰“攸尔”,则班固言之矣⁴¹;曰“冁然”,则左思言之矣⁴²。吾复言之,与前文何以异也?(也。)此造言之大归也⁴³。(四“此……也”。以上论文,以下论行。论文是答其来书,论行是责其来书中有不是。)
吾所以不协于时而学古文者,悦古人之行也;悦古人之行者,爱古人之道也。故学其言,不可以不行其行;行其行,不可以不重其道;重其
道,不可以不循其礼。古之人,相接有等⁴⁴,轻重有仪,列于经传⁴⁵,皆可详引。如师之于门人则名之⁴⁶,于朋友则字而不名⁴⁷,称之于师则虽朋友亦名之⁴⁸。子曰:“吾与回言⁴⁹。”又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⁵⁰。”又曰:“若由也,不得其死然⁵¹。”是师之名门人验也⁵²。(一验。)夫子于郑,兄事子产⁵³;于齐,兄事晏平仲⁵⁴。传曰:“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⁵⁵。”又曰:“晏平仲善与人交⁵⁶。”子夏曰:“言游过矣⁵⁷。”子张曰:“子夏云何⁵⁸?”曾子曰:“堂堂乎张也⁵⁹。”是朋友字而不名验也。(二验。)子贡曰:“赐也何敢望回⁶⁰?”又曰:“师与商也孰贤⁶¹?”子游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⁶²。”是称于师虽朋友亦名验也。(三验。)孟子曰:“天下之达尊三,曰德、爵、年,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⁶³?”足下之书曰:“韦君词、杨君潜。”足下之德,与二君未知先后也。而足下齿幼而位卑⁶⁴,而皆名之。传曰:“吾见其与先生并行,非求益者,欲速成也⁶⁵。”窃惧足下不思,乃陷于此⁶⁶。(抑之。)韦践之与翱书,亟叙足下之善,故敢尽词以复足下之厚意,计必不以为犯⁶⁷。(仍扬之。)
翱顿首。
【注释】
¹翱:李翱,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贞元十四年进士,官至山南东道节度使。曾从韩愈学古文,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参加者。顿首:叩头。旧时书信开头或结尾的习惯用语,用以表示尊敬对方。
²所可:可取之处。
³先我以书:先给我来信。
⁴过:过失。这里是不恰当的意思。
⁵来陈:来信。陈,陈述。
⁶堪:胜任、不负。
⁷相人:观察人。术:方法。
⁸迫:遥近、接近。
⁹浃:犹言浃洽,融洽、和洽的意思。
¹⁰旨:宗旨、旨意。
¹¹津润:精华流溢。怪丽:奇彩焕发。
¹²气直:犹言气厚、气壮。
¹³荣:花。均:指光全一致、完全相同。
¹⁴读(dú独):大川。《尔雅·释水》:“江、淮、河、济为四渎。四读者,发原注海者也。”
¹⁵尚异:崇向险怪奇异。
¹⁶好理:主张偏重义理。
¹⁷溺:沉酒、偏爱。时:时文,即骈俪文。
¹⁸病于时;以时文为病,即反对骈俪文。
¹⁹《剧秦美新》:王莽篡汉自立为帝,国号新。扬雄作《剧秦美新》,论秦之剧,称新之美,为王莽新玫唱赞歌。所以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篇》说:“扬雄德败《美新》。”
²⁰王褒:王褒,字子渊,蜀资中(今四川资阳)人。西汉辞赋家。值约:王褒所作文章篇名。在《僮约》中,对奴仆提出了种种苛刻的要求、作出了许多严厉的规定。
²¹其理:文章中所表达的义理。是:正确。
²²刘氏《人物志》:刘氏,刘劭。刘劭是三国时魏人,著有《人物志》一书。
²³王氏《中说》:王氏,王通。王通是隋朝末朝人,著有《中说》(又称《文中子》)等书。
²⁴《太公家教》:书名,为唐代乡村私塾中儿童的启蒙读物,以韵语编写而成。该书久已不传。
²⁵《诗》:指《诗经》。“忧心悄悄”二句:引自《诗经·邶风·柏舟》。愠,怒。群小,众小人。
²⁶“遘惘既多"二句:引自《诗经·邶风·柏舟》。遘(gòu构),遭遇。悯,忧患。受悔,受小人侮辱。
²⁷《书》:即《尚书》。“朕堲谗说殄行”二句:引自《尚书·舜曲》。聖(jī即),通“疾”。憎恨的意思。殄(tiān舔番),绝。行,这里是指诸子之行。师,群众、百姓。
²⁸“菀彼桑柔”四句:引自《诗经·大雅·桑柔》。菀(wǎn碗),茂盛的样子。桑柔,桑树枝头的嫩叶。侯,语助词。旬,树荫均布。刘,雕残。瘼,病。下民,树下乘凉的人。
²⁹“允恭克让”三句:引自《尚书·尧典》。允,信、诚。克,能够。四表,四方。格,到达。上下,指天地。
³⁰“十亩之间兮”三句:引自《诗经·魏风·十亩之间》。桑者,采桑女。闲闲,从容不迫的样子。行与子旋兮,也作“行与子还兮”,意为:走吧,我和你一道回家去。
³¹方:方术、方法。
³²“老聃、列御寇”句:老聃,即老子。列御寇,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道家早期人物之一,所著有《列子》一书。鹖(hē河)冠,姓名不详,《鹖冠子》的作者。相传为战国时楚国人,因常居深山之中,以鹖为冠,故有此别称。田穰苴,春秋时齐国将领、军事理论家。其著述经齐威王时人整理,列入《司马穰苴兵法》之中。孙武,字长卿,春秋时齐国人,著名军事理论家、将领。著作有《孙子兵法》。吴起,战国时卫国人,军事家,也是著名的政治家,曾佐楚悼王实行变法。著作有《吴起》四十八篇,原书已佚。鬼谷子,相传为战国时楚国人,纵横家之祖,因长期隐居鬼谷,自号鬼谷子或鬼谷先生。著作有《鬼谷子》。
³³“言之无文”二句:引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文,文采。行之不远,不能久远流传。
³⁴“文犹质也”四句:引自《论语·颜渊》。这是孔子的学生端木赐(字子贡)所说的话。文,指文采、形式。质,指情思、内容。犹,如同。鞟(kuò扩),去毛之皮。
³⁵怵他人之我先:引自晋·陆机《文赋》。怵(chù触),恐怕、担心。
³⁶唯陈言之务去:引自唐·韩愈《答李翊书》。务去,务必去掉。
³⁷笑咶(shēn审):笑与微笑。
³⁸荛(wǎn宛)尔:《论语·阳货》:“夫子莞尔而笑。”莞尔,微笑的样子。
³⁹哑哑:《周易·震》:“笑言哑哑。”孔颖达《正义》:“哑哑,笑语之声也。”
⁴⁰粲然:《极梁传·昭公四年》:“军人粲然皆笑。”粲然,大笑的样子。
⁴¹攸尔:《文选》所载汉·班固《答宾戏》:“主人遍尔而笑。”李善注:“项岱曰:迪,宽舒颜色之貌也,读作攸。”
⁴²冁(chǎ产)然:《文选》所载晋·左思《吴都赋》:“东吴王孙冁然而咍。”冁然,大笑的样子。咍(hāi),讥笑。
⁴³造言:遣词造句。
⁴⁴有等:有等差、有区别。
⁴⁵经传:经书及阐述经义的文字。
⁴⁶师之于门人:老师对于学生。名之:称呼其名。
⁴⁷字而不名:称其(朋友)字而不称其名。
⁴⁸称之于师:在老师面前称呼某人。
⁴⁹“吾与回言”句:引自《论语·为政》。回,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孔子的学生。
⁵⁰“参乎”二句:引自《论语·里仁》。参(shēn申),曾参。姓曾,名,参,字子舆,孔子的学生。
⁵¹“若由也”二句:引自《论语·先进》。由,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
⁵²名门人:称学生时呼其名。验:例证。
⁵³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春秋时郑国大夫。
⁵⁴晏平仲:姓晏,名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国政治家、思想家。
⁵⁵“子谓子产”二句:引自《论语·公冶长》。有君子之道四,指“其(子产)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见《论语·公冶长》。
⁵⁶“晏平仲善与人交”句:引自《论语·公冶长》。
⁵⁷子夏曰:“言游过矣。”: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言游过矣,子夏的话,引自《论语·子张》。言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孔子的学生。过矣,错了。
⁵⁸子张曰:“子夏云何?”:引自《论语·子张》。子张,姓窥(zhuān砖)孙,名师,字子张,孙子的学生。
⁵⁹曾子:即曾参。堂堂乎张也:引自《论语·子张》。张,指子张。堂堂,形容仪表壮伟。
⁶⁰“赐也何敢望回"句:引自《论语·公冶长》。这是子贡回答孔子的话。子贡自谓在道德学问方面远远比不上颜回。
⁶¹“师与商也孰贤”句:引自《论语·先进》。师,颇孙师。商,卜商。
⁶²“有澹(tán谈)台灭明者”二句:引自《论语·雍也》。澹台灭明,字子羽,孔子的学生。不由径,不走小道,引申为不走邪路。
⁶³“天下之达尊三”三句:引自《孟子·公孙丑下》。李翱引文与孟子原文稍有出入。达尊,公认为尊贵之物。德,道德。爵,爵位。年,年龄。有其一,指有爵位。慢其二,轻视道德、年龄。
⁶⁴齿幼:年龄小。
⁶⁵“吾见其与先生并行”三句:引自《论语·宪问》。李翱引文与《论语》原文稍有出入。其,他,指来求见孔子的阙党童子。先生,成人、长辈。求益,要求上进。速成,急于求成。
⁶⁶乃陷于此:终于陷入急于求成的错误泥坑。
⁶⁷计:揣度。犯:冒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