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归晋知罃

字数:1183

《左传·成公三年》

四问,便有四段妙论,一段妙是一段,读之增添意气。逐段细看其起伏转折,直是四篇文字,四篇又是四样。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¹与连尹襄老²之尸于楚,以求知罃³。于是荀首⁴佐中军⁵矣,故楚人许之。王⁶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问得妙。对曰:“二国治戎⁷,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⁸。执事⁹不以衅鼓¹⁰,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对得妙。王曰:“然则德¹¹我乎?”又问得妙。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¹²其民,各惩¹³其忿,以相宥¹⁴也。两释累囚¹⁵,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¹⁶,其谁敢德?”对得又妙。王曰:“子归,何以报我?”问得更妙。对曰:“臣不任¹⁷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对得更妙。王曰:“虽然,必告不穀¹⁸。”问得愈妙。对曰:“以君之灵¹⁹,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宾。若从君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²⁰首²¹;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²²,亦死且不朽。宾。此虽二宾句,然显见晋之国法森然,家法森然。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²³,次及于事²⁴,而帅偏师²⁵以修封疆²⁶,虽遇执事,其弗敢违²⁷,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对得愈妙,妙绝,妙绝!此是千古第一等议论,第一篇文字。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

注释:

¹谷臣:楚庄王之子。

²连尹襄老:楚大臣,连尹是官名,襄老是人名。晋楚战于邲,晋国俘虏谷臣,杀死襄老。楚国则俘虏了知罃。

³知罃:音zhìyīng,晋国大夫,又叫荀罃。

⁴荀首:晋国上卿,知罃的父亲。

⁵佐中军:担任副统帅。

⁶王:指楚共王。

⁷治戎:打仗。

⁸俘馘:俘虏。馘,音guó。

⁹执事:指楚共王。

¹⁰衅鼓:用血涂鼓,即指杀掉。

¹¹德:感激。

¹²纾:音shū,舒缓。

¹³惩:克制。

¹⁴宥:音yòu,宽恕。

¹⁵累囚:捆绑的囚犯。此指晋释谷臣,楚释知罃。

¹⁶与及:相干。

¹⁷不任:不应该。

¹⁸不穀:诸候自称。

¹⁹灵:福气。

²⁰外臣:对别国君主称本国臣子。

²¹首:荀首。

²²宗:宗族。

²³嗣宗职:继承家族世袭的官职。

²⁴次及于事:在军队里担任职务。

²⁵偏师:副将所带的军队。

²⁶修封疆:保卫边境。

²⁷违:躲避。

译文:

在晋楚之战中,晋国俘虏了楚国的公子谷臣,杀了大将连尹襄老,楚国则俘虏了知罃。晋国人想把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体归还给楚国,用来换回知罃。这时荀首已经担任晋国的中军副帅,所以楚国人答应了。楚共王为知罃送行时说:“你大概很恨我吧?”知罃回答说:“两国兴兵交战,臣下没有才能,不能胜任职务,所以成了你们的俘虏。您的左右不把我杀掉取血涂鼓,让我回晋国去接受刑罚,这是您的恩惠。臣下确实不中用,又敢怨恨谁呢?”楚王说:“那么你感谢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都为自己国家的利益考虑,希望解除百姓的痛苦,互相忍让,以求相互谅解。双方释放囚禁的俘虏,以成全两国的友好关系。两国建立了友好的关系臣下没有参与这件事,又敢感激谁呢?”楚共王说:“你回到晋拿什么来报答我呢?”知罃回答说:“臣下无怨于君,君也无恩于我。无怨无恩,不知道要报答什么。”楚共王说:“虽然这样,你也一定要把你的想法告诉我。”知罃回答说:“托大王的福,我这个被俘之臣能把这把骨头带回晋国,就是敝国国君把我杀了,我死了也不朽。如果按照君王的好意而赦免了我,就把我交给您的外臣荀首,荀首向我们国君请求按家法在宗庙里处死我,我也死而不朽。如果得不到我们国君杀戮我的命令,而让臣下继承祖宗的职位,逐渐让我承担军事要职,率领所属军队去治理边疆,即使遇上您的将帅也不敢违礼回避。我将尽心竭力到献出自己的生命,不会有别的想法,对晋王尽到为臣之礼,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君王的。”楚共王说:“我们不能和晋国相争斗的。”于是,楚王隆重地礼待知罃,并把他放回晋国了。


楚子问鼎晋使吕相绝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