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饴甥对秦伯

字数:1118

《左传·僖公十五年》

看他劈空吐出不和二字,却便随手分作小人君子。凡我有唐突秦伯语,便都放在小人口中;有哀求秦伯语,便都放在君子口中,于是自己只算述得一遍,既是不曾唐突,又不曾哀求,真措辞入于甚深三昧者也。

十月,晋阴饴甥¹会秦伯,盟于王城²。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对得奇煞人,真是使人吃惊!后来宋人争献纳字,岂复有此精彩。小人³耻失其君⁴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⁵以立⁶圉⁷也,曰:‘必报仇,宁事戎狄⁸。’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曰:‘必报德,有死无二。’整整二扇,说出“不和”之故。看他句句挺特,字字精神,妙绝,妙绝。上初读“不和”二字,只谓尽露其短;今详读此,始知正炫其长,煞是奇事。以此不和⁹。”二扇下,又用“不和”字结,正笔法精整。不和在“必报仇”、“必报德”两句,看他句上,一样双加“不惮征缮”四字,乃是其制缚秦伯之要着也。上再加君亲下再加“宁事戎狄”、“有死无二”,真是一字千椎,二字百炼。

秦伯曰:“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戚¹⁰,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小人曰:‘我毒秦,秦岂归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看他通篇用整整二扇之法,又用接连四扇,一气写成,奇,奇!妙,妙!贰¹¹,句。而执¹²之,句。服¹³,句。而舍¹⁴之,句。德,句。莫厚焉,句。刑,句。莫威焉。句。服者,句。怀德,句。贰者,句。畏刑。句。此一役¹⁵也,秦可以霸¹⁶。明明笼络。纳¹⁷而不定¹⁸,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¹⁹。’”明明笼络。须知秦伯之受此明明笼络,全是上文两“不惮征缮”夺气。秦伯曰:“是吾心也。”改馆²⁰晋侯,馈七牢²¹焉。

注释:

¹阴饴甥:晋大夫,姓瑕吕,名饴甥,字子金,食邑于阴。

²王城:秦地,在今陕西大荔东。

³小人:普通老百姓。

⁴君:晋惠公,在秦晋韩原之战中被秦国俘虏。

⁵征缮:征赋治兵。

⁶立:拥立。

⁷圉:音yǔ,晋惠公之子姬圉。

⁸戎狄:戎和北狄,当时的少数民族。

⁹不和:所以想法不一致。

¹⁰戚:忧愁。

¹¹贰:有二心。

¹²执:抓起来。

¹³服:服罪。

¹⁴舍:释放。

¹⁵一役:秦晋韩原一战。

¹⁶霸:成霸业。

¹⁷纳:指秦国帮助晋惠公继位。

¹⁸定:安定。

¹⁹然:这样。

²⁰改馆:更换住所。

²¹七牢:牛、羊、猪各一头,称为一牢,当时接待诸侯的礼节。

译文:

晋国和秦国交战,被秦国俘虏了国君。召公十五年十月,晋国大夫阴饴甥会见秦穆公,在王城谈判,并订立盟约。秦穆公问道:“你们晋国人的意见一致吗?”阴饴甥回答说:“不一致。百姓为丢掉自己的国君而羞愧,为失去自己的亲人而悲痛,所以不惜征召兵卒,修缮城防,立太子圉做国君。他们说:‘一定要报仇,宁可因此而屈从于少数民族。’君子虽爱国君,但是知道他有罪责,也不惜征召兵卒,修缮城防,以等待秦国释放晋国国君的命令。他们说:‘一定要报答秦国的恩情,即使死了,也没有二心。’因此意见不协调。”

秦穆公说:“国内怎样议论你们的国君?”阴饴甥回答说:“百姓忧愁,说他不免一死;君子放心,以为一定会回来。百姓说:‘我们得罪了秦国,秦国怎么肯归还我们的国君?’君子说:‘我们已经认罪了,秦国必会归还我们的国君。’背叛了就抓起来,服罪了就释放他,恩德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刑罚也没有比这个更威严的了。服罪的人感念恩德,背叛的人畏惧刑罚。仅是这一桩,秦国就可以成就霸业了。当初送他回晋为君,现在使他不得在位,过去把他抓起来,现在认罪了却不放他回去立为国君,这样把过去的恩德变为现在的怨仇,秦国是绝不会这样做的。”秦穆公说:“这正是我的想法。”于是把晋侯送到国宾馆去住,赠他牛、羊、猪各七头,表示尊敬。


宫之奇谏假道子鱼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