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家与赵宣子书
《左传·文公十七年》
前幅:缕述自己事晋惟谨,乃至陈蔡之事晋,皆出郑人之力,犹为战战畏大国之言。后幅:忽然开胸破喉,竟说不复能耐,又别述楚国宽大,以深讥晋之不知恤小,真目眦尽裂之文。
晋侯蒐于黄父¹,遂复合诸侯于扈²,平宋³也。公⁴不与会,齐难⁵故也。
于是晋侯不见郑伯⁶,以为贰于楚⁷也。郑子家⁸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⁹,执训,通问之官也。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¹⁰而与之事君¹¹。九月,蔡侯入于敝邑以行¹²。敝邑以侯宣多¹³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¹⁴。十一月,克减¹⁵侯宣多,而随蔡侯以朝于执事¹⁶。一。郑穆即位之三年,郑召蔡庄,与同事晋。其年九月,蔡庄过郑,适郑有宣多作乱之事,不能同行。直至十一月,始同朝晋。十二年六月,归生¹⁷佐寡君之嫡夷¹⁸,以请陈侯¹⁹于楚,而朝诸君。二。归生,即子家。言我又辅太子名夷,请陈共朝晋。陈共畏楚,不敢来朝,太子夷又为先请于楚。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蒇²⁰陈事。三。郑穆又亲朝,以成去年陈共之好。十五年五月,陈侯²¹自敝邑往朝于君。四。陈灵新即位,又自郑入朝。往年²²正月,烛之武²³往朝夷²⁴也。五。郑又遣之武入朝,盖太子夷往,而之武辅之。八月,寡君又往朝。六。郑穆又亲朝。以陈、蔡之密迩²⁵于楚,而不敢贰²⁶焉则敝邑之故也。妙,妙!不惟说自朝,乃至说陈、蔡之朝,皆出于郑。八字一句,十一字一句,勿读破。虽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²⁷?一结。在位之中²⁸,言郑穆自即位至今。一朝于襄²⁹,而再见³⁰于君³¹。夷与孤³²之二三臣³³相及于绛³⁴。再将上文结算一通,妙,妙!虽我小国,则蔑³⁵以过之矣。再结。今大国³⁶曰:‘尔未逞³⁷吾志。’敝邑有亡,无以加焉。八字妙,妙!如有芒刃。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音³⁸。’小国之事大国也,德³⁹,则其⁴⁰人也;不德,则其鹿也。言以人视我,我还是人;若以鹿视我,我便是鹿。铤而走险,急何能择?笔笔芒刃。命之罔极⁴¹,亦知亡矣,笔笔芒刃。将悉敝赋⁴²以待于鯈⁴³,唯执事命之。鯈,晋、郑之境也。文公二年,朝于齐。四年二月壬戌,为齐侵蔡,亦获成于楚⁴⁴。贰楚,忽反写楚之宽大以讽晋,更妙更奇。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岂其罪也?开胸放喉,竟自承认,又妙又妙。大国若弗图⁴⁵,无所逃命。”再结。
注释:
¹晋侯:晋灵公。蒐:音sōu,打猎。黄父:晋地。
²扈:音hù,郑国地名,在今河南省原阳县。
³平宋:平息宋国内乱。
⁴公:鲁文公。
⁵齐难:指齐懿公侵犯鲁国。
⁶郑伯:郑穆公。
⁷贰于楚:指郑国对晋国怀有二心,去同楚国亲近。
⁸郑子家:郑国执政大臣。
⁹赵宣子:即赵盾,晋国执政大夫。
¹⁰蔡侯:蔡庄公。
¹¹君:晋襄公。
¹²行:指朝见晋国。
¹³侯宣多:郑国大夫,助郑穆公即位有功,在郑国专权,后作乱。
¹⁴偕:一起来。
¹⁵克减:稍稍平定。
¹⁶执事:敬称,这里实际指晋襄公。
¹⁷归生:就是郑子家,归生是名。
¹⁸嫡夷:郑国的太子,名夷,即后来的郑灵公。
¹⁹陈侯:陈共公。陈共公要去朝见晋国,又担心楚国不高兴,所以归生帮助郑太子夷去解释。
²⁰蒇:音chǎn,完成。
²¹陈侯:这里指陈灵公。
²²往年:去年。
²³烛之武:郑国大夫。
²⁴往朝夷:烛之武陪伴太子夷朝见晋国君。
²⁵密迩:亲近。
²⁶贰:对晋国怀有二心。
²⁷不免:不免于罪。
²⁸在位之中:指郑国国君在位期间。
²⁹襄:晋襄公。
³⁰见:音xiàn。
³¹君:晋灵公。
³²孤: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³³二三臣:指烛之武、子家等几个大臣。
³⁴绛:晋国的都城,在今山西翼城县东。
³⁵蔑:没有。
³⁶大国:指晋国。
³⁷逞:满足。
³⁸鹿死不择音:鹿将死,无暇择庇荫之所。音,通“荫”。
³⁹德:指大国有德。
⁴⁰其:指小国。
⁴¹罔极:晋命过苛,没有穷极。
⁴²悉敝赋:拿出我们所有的军队。
⁴³鯈:音chóu,地名。
⁴⁴获成于楚:指和楚国讲和。蔡楚为盟国,郑攻打蔡,楚反而与郑讲和。
⁴⁵图:体谅。
译文:
晋侯在黄父打猎,然后在扈地举行诸侯会盟,为的是平定宋国内乱。因为齐懿公侵犯鲁国边境,鲁文公不来参加集会。当时,晋侯不肯和郑伯相见,以为他对晋国不忠,而同楚国亲近。郑国的子家派执政官送给他一封信,告诉晋国执政大夫赵宣子,信中说:“我国国君上任三年,就召请蔡侯来和他一道侍奉贵国国君。九月,蔡侯经过我国前往贵国。我国当时因为侯宣多叛乱,所以我国的国君没能和蔡侯一起去。十一月,侯宣多的事稍稍平定,我国国君就继蔡侯之后去向贵国国君朝见。十二年六月,我归生辅助寡君的嫡子夷,为了陈侯去朝见贵国国君而对楚国说好话。十四年七月,我国国君又去朝见,以完成陈侯朝见的事情。十五年五月,陈侯从我国前往贵国朝见贵国国君。去年正月,烛之武又陪同夷去朝见。八月,我国国君又去朝见。像陈、蔡两国贴近楚国,而不敢时晋有二心,这是由于我国的缘故啊。虽然我国这样侍奉贵国国君,为什么还不能免罪呢?我国国君在位期间,一次朝见贵国先君襄公,两次朝见贵国国君。夷和我的几个臣下一个接一个地到你们首都绛城。虽然我们郑国是小国,可是事奉贵国的礼节已经没有谁能超过我们了。现在大国却说:‘你们还没有满足我的愿望。’我国只有等着灭亡了,已经没有什么礼节可以增加的了。古人有话说:‘怕头怕尾,身子还能剩下多少?’又说:‘鹿快死的时候顾不上选择庇荫之所。’小国事奉大国呀,要是大国能用恩德相侍,那它就会像人一样;要是大国不用恩德相待,那它就会像鹿一样。紧急关头哪里能选择道路呢?贵国的命令变化无常,我们也知道自己要灭亡了。只有准备征集全部可供军队使用的人力和物力在我们家门口等待决一死战了,现在您下令进攻我们吧。文公二年,到齐国朝见。四年二月,帮助齐国攻打蔡国,也从楚国取得谅解。处在晋、楚两个大国之间,听从于强者的命令,难道这是我们的罪过吗?大国如果不考虑我们小国的处境,我们是没法逃出你们的讨伐而保全性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