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我是落花生的女儿 - 许燕吉 >
- 第四部 禁锢的年代 >
- 第七章 五年南兵营
2南兵营的地理、人文
缝纫组是个对外营业的裁缝铺,上常白班。养猪的老头儿犯人常来找我去给猪看病,后来建了个猪场,我调了过去,接触到更多的人,跑遍了高墙内的角角落落,了解了一些南兵营的人文地理。
南兵营原归专区,专区撤销后正式的名称是石家庄市桥东劳改队。公安部原有明文:关押长刑期犯人的称监狱,关押短刑期的称劳改队,后来犯人多了,也就不分了。
石家庄是联结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的交通咽喉,战略要地,驻军很多,偏南的这营房就称为南兵营了。日军占领后,这个位于火车站东南不到500米、占地200多亩的南兵营就成了个大监狱,对外称“石家庄劳工教习所”,又称劳工训练所、俘虏收容所,实际上就是屠杀中国人的集中营。1938年到1945年间,先后关押抓捕来的群众和抗日军干达五万余人,死在这围墙里的不下两万,由这里被拉到日本或东北去当劳工的有三万,幸存的寥寥。偌大的地面,不论在何处刨下去不到一米,就能翻出白骨。
当年的房舍还留着一处:平顶土墙的一大长条四合院,中间还用房子隔出一大一小两边,其间有个大门相通。这200米长20来米宽的大院只有一个朝北的大门,体现了封闭的特点。其他就都是解放后新建的了,四米来高的红砖围墙上面还有电网,转角处有显眼的岗楼,大门朝北,就在休门镇的大路上。门内两边各建了几排红砖平房,是办公室和干部、警员的宿舍,往南是站有岗哨的二门,门内是监狱区了,也是朝南的排排大厂房。东边是大礼堂,西边是大仓库,仓库前是晒纱线的晒场,晒场南边是漂染车间。再向南是两排织提花线毯的大厂房,大礼堂南面一排是裁缝车间及就业人员宿舍和铁木组的工房。南边还是晒线场,东边还盖了三排猪圈,算是猪场。南面和两排织毯车间相对的是辅助车间(打经线、纬线和摇纱)和一排织布车间。再南边就是那封闭的四合院了,其间的空地上还有几间小平房,是管教的办公室,还有一间犯人的阅览室。四合院的西边院,北是男犯人监舍,南是织布车间,西头是大伙房,东头是打包车间和修整检验车间。东边院北有大门、医务室和小卖部。在东院的东面、南边是卷经轴的车间。四合院外的东边,与大墙之间还有一个院子,是养马、骡的牲口槽,放大车的大车棚,还有个粉坊和养牲口的犯人、赶大车的就业人员宿舍。大墙外面东边是个果园,南边是片菜地,加起来有200亩,大墙内有七八十亩。随着石家庄的发展和桥东的建设,南兵营劳改队后来迁到了获鹿县,现在那里已是高楼林立,旧迹无存,只在附近的公园里立了一块碑,纪念这块悲惨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