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田横墓文
田横初为汉将灌婴败于垓下,亡走梁,归彭越。高祖即位,惧诛,与其徒五百余人入海,居岛中。高帝闻齐人贤者多附横,恐后有乱,乃使使赦横罪而召之。横与其客二人乘传诣洛阳,至尸乡厩置遂自刭,令客奉其头从使者驰奏。高帝流涕,以王者礼葬横。既葬,二客穿其冢旁,皆自刭从之。其余客在海中者闻横死亦皆自杀。晁太史 无咎尝取公此文于续楚辞而系之,曰:唐宰相如董晋亦未足言,而晋为汴州,才奏愈从事,愈始终感遇,语称陇西公而不姓。后从裴度,亦自谓度知己,然度亦终不引愈共天下事,故愈踌躇发愤,太息于区区之横,以谓夫苟如横之好士,天下将有贤于五百人者至焉。〔补注〕沈钦韩曰:裴度事在后,如何牵连及之?晁说误矣。归有光曰:寥寥数言,而悲感之意无穷。姚鼐曰:此是公少作,故犹取屈子陈句。按:词意皆腾空际,似为横发,又似不为横发,此等文不徒以雕琢造语为工也。
贞元十一年九月,愈如东京,道出田横墓下¹,感横义高能得士²,因取酒以祭,为文而吊之,其辞曰:
¹“十一年”,诸本或作“十九年”。“月”下,有“十一日”字。“如东京”,或作“东如京”。洪庆善曰:“东京,洛阳也。公以贞元十一年出长安至河阳,而后如东都也。十九年秋,则公为御史,是冬即贬阳山,安得以九月出横墓下?唐都长安,亦不得云‘东如京’也。”方从阁、杭、蜀本作“东如京”,云:田横墓在偃师 尸乡,洛阳东三十里。今公自河阳道横墓下以入洛,故云“东如京”也。今按:洪庆善作“如东京”及考岁月皆是,方氏亦以京为洛阳,但据三本必欲作“东如京”为误耳。今且未须别考它书,只以其所引田横墓在洛阳东者论之,则自墓下而走洛阳,乃是西向,安得言“东如京”乎?况唐都长安,谓洛阳为“东京”则可,直谓之“京”则不可,其理又甚明。若据元和郡县志,则河阳西南至河南府八十里,其大势亦不得云“东如京”也。此又三本谬误之一证,故复表而出之。
²“士”下,或有“心”字。
事有旷百世而相感者,余不自知其何心;非今世之所稀¹,孰为使余歔欷而不可禁?余既博观乎天下,曷有庶几乎夫子之所为?死者不复生²,嗟余去此其从谁?当秦氏之败乱,得一士而可王;何五百人之扰扰,而不能脱夫子于剑铓?抑所宝之非贤³,亦天命之有常⁴。昔阙里之多士,孔圣亦云其遑遑⁵。苟余行之不迷,虽颠沛其何伤⁶?自古死者非一⁷,夫子至今有耿光。跽陈辞而荐酒,魂仿佛而来享⁸。
¹〔补注〕沈钦韩曰:“稀”当作“希”,言非今世所尚。
²“死者”,或作“死而”;“生”,方作“来”,皆非是。
³〔补注〕吴汝纶曰:退之用“抑”字,多与“意”字同。“宝之”,或作“宝者”。
⁴“天”,或作“大”。
⁵阁、杭无“其”字,非是。
⁶〔补注〕吴汝纶曰:“阙里”四语极变化。
⁷“非”,阁、杭作“皆”,非是。
⁸“享”,集韵“灵良反”。按“享”字,古今人用多作上声,惟前汉 礼乐志 郊祀诗云:“发梁扬羽申以商,造兹新音永久长。声气远条凤鸟翔,神夕掩虞盖孔享。”“享”作平声,退之叶韵,盖有所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