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武侍御所画佛文
或无“吊”字。武侍御,一以为武少仪。谓公尝为太学弹琴诗序,少仪时为司业,后以太常少卿兼御史中丞使南诏,在元和五年。一以为武儒衡。据李翱集 墓志云:“故相郑余庆尹河南,奏授伊阙尉及郑公留守东都”,在元和五六年间。然姓氏及官御史皆同,未知孰是?然题曰“侍御”,其文亦曰“侍御”,后说若近之云。〔补注〕曾国藩曰:置身千仞之上,眎眛眛者,但觉可怜悯也。公诗如谢自然、谁氏子,文如与孟简书及此等,当观其卓然不惑处。此篇吊辞,亦绝古劲。
御史武君当年丧其配¹,敛其遗服栉珥鞶帨于箧²,月旦十五日则一出而陈之³,抱婴儿以泣。
¹“御史”,一作“侍御”。
²“鞶”,或作“縏”,方云:“縏,小囊。鞶,大带也。”今按:仪礼士昏礼:“庶母及门内施鞶。”注:“鞶,囊也,所以盛帨巾。”然则“縏”、“鞶”字通。
³〔补注〕沈钦韩曰:士丧礼:“期月奠。”注云:“自大夫以上,月半又奠。”
有为浮屠之法者,造武氏而谕之曰:“是岂有益耶¹?吾师云:人死则为鬼,鬼且复为人,随所积善恶受报²,环复不穷也³。极西之方有佛焉⁴,其土大乐,亲戚姑能相为图是佛而礼之⁵,愿其往生,莫不如意。”武君怃然辞曰:“吾儒者,其可以为是!”
¹阁、杭作“也”,非是。
²“所”下,一有“其”字。
³“环”,一作“旋”。
⁴“西”下,或无“之”字。
⁵〔补注〕方苞曰:“姑”当作“如”。
既又逢月旦十五日,复出其箧实而陈之¹,抱婴儿以泣,且殆而悔曰²:“是真何益也!吾不能了释氏之信不,又安知其不果然乎?”³于是悉出其遗服栉佩合若干种,就浮屠师请图前所谓佛者。浮屠师受而图之。
¹“其箧”,或无“其”字。〔补注〕沈钦韩曰:“箧实”,读如“俎实”及“实爵”之“实”。
²或无“且”字,或本“且”字在“悔”字下。
³或无“乎”字。
韩愈闻而吊之曰:晢晢兮目存¹,丁宁兮耳言。忽不见兮不闻²,莽谁穷兮本源?图西佛兮道予勤,以妄塞悲兮慰新魂³。呜呼奈何兮,吊以兹文!
¹“晢晢”,或作“皙晳”。
²“见”下,或有“不有”字;或无“兮”字。
³“新”上,或有“斯”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