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¹,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²,骈死于槽枥之间³,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⁵,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⁶,食之不能尽其材⁷,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⁸,执策而临之曰⁹:“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¹伯乐:姓孙名阳,字伯乐,春秋时秦穆公之臣,著名相马专家。
²奴隶人:指不懂马的马夫。
³骈死:连续死。槽枥:普通马厩中。槽:喂马的器具。枥:拴马之初。
⁴“一食”句:一顿便可以吃一石粮食。石(dàn):古代120斤为一石。
⁵见(xiàn):展现。
⁶策之:驾驭它。策:竹的马鞭。
⁷食之:喂养它。本句意为喂马的人不能让马吃饱。
⁸“鸣之”句:意为马嘶鸣而不能懂它的意思。
⁹执策而临之:手拿马鞭而站在千里马的旁边。
【译文】
世界上先有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而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虽然有名马,却只是屈辱在奴隶人的手中,接二连三地死在马圈里马槽子之间,没有以千里马著称。
具有千里之速度的宝马,一顿就能够吃尽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千里马的食量而喂养它。这匹千里马,虽然有日奔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量不足,它美好的才能不能够在外表表现出来,即使想要和普通马匹一样都不可能,又怎能要求其日行千里啊!
驾驭它不能依照它的本性,喂养它不能满足它的食量,嘶鸣而不能明白它的意思,接着马鞭子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评析】
本文是韩愈所作《杂说》之四。文章要说明的是:英雄豪杰之士,须有知己者能够认识其价值,并积极创造条件提拔重用之,方能大展其才。但他并不直说,而是以千里马的惨痛遭遇来类比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普遍现象,抒发其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以至摧残、压制人才的强烈愤慨。托物寓意,巧妙自然,蕴含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