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邵南序

字数:777

韩愈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¹。董生举进士²,连不得志于有司³,怀抱利器⁴,郁郁适兹土⁵。吾知其必有合也⁶。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⁷,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⁸!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⁹?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¹⁰。董生勉乎哉!

吾因之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¹¹,而观于其市¹²,复有昔时屠狗者乎¹³?为我谢曰¹⁴:“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¹燕赵:战国时诸侯国名,均在北方。感慨悲歌:即所谓豪侠之士。

²董生:即董邵南,唐寿州安丰(今安徽省寿县)人。

³有司:指主管部门,即礼部。

⁴利器:本义是锐利的兵器,此处引申为卓越的才能。

⁵郁郁:心情郁闷忧伤。适兹土:到这地方去。

⁶有合:有遇合。

⁷慕义强仁:追求羡慕仁义并努力推行。

⁸矧(shěn):何况。

⁹“吾恶知”句:意为又怎么知道那里现在的风气和古代没有差别呢。

¹⁰卜:本义是占卜,此处引申为观察。

¹¹望诸君:即战国时名将乐毅,曾辅佐燕昭王大败齐国。

¹²市:泛指市井之处。

¹³屠狗者:荆轲之好友高渐离便是屠狗者。此处泛指豪侠之士而隐居于市井之中者。

¹⁴谢:致意。

【译文】

自古就说燕、赵一带有很多慷慨激昂的豪侠义士。董生考进士,接连几次未被主考官录取,怀抱杰出的才能,心情抑郁地要到那个地方去。我知道董生此行一定会有所遇合,董生,努力吧!

像你这样不遇于时,如果是仰慕而勉力实行仁义的人,都会同情怜惜你的。何况燕、赵一带的豪侠之士奉行仁义是出于他们的本性呢!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又怎么知道现在和古时候所说的没有什么两样呢?姑且以你此行去证实吧。董生,努力吧!

我因为你的此行而产生了一些感想。请你为我到望诸君乐毅的墓上去凭吊一番,并且到那里的街市上看看,还有过去屠狗者一类的豪侠义士吗?替我向他们殷勤致意:“圣明天子在上执政,可以出来任职效忠了!”

【评析】

韩愈立身忠于朝廷,反对藩镇割据。董邵南要游河北,实际是寻找入幕机会。韩愈内心不同意,但董生又连续落第而无出路,韩愈深知其窘迫,故不能明确表示态度,于是写作此文。送之正是为了留之,始言“必有合”,继言“恐未必合”,终言请寻找那里的志士来效忠朝廷。不必前往之意也在其中。百十余字,竟有无限开合,无尽波澜。微情妙旨,含蓄曲折之至。


送李愿归盘谷序送杨少尹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