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学解

字数:4611

韩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¹,招诸生立馆下²,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³;行成于思,毁于随⁴。方今圣贤相逢⁵,治具毕张⁶。拔去凶邪,登崇畯良⁷。占小善者率以录⁸,名一艺者无不庸⁹。爬罗剔抉¹⁰,刮垢磨光¹¹。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¹²;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¹³,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¹⁴。纪事者必提其要¹⁵,纂言者必钩其玄¹⁶。贪多务得¹⁷,细大不捐¹⁸。焚膏油以继晷¹⁹,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抵排异端²⁰,攘斥佛老²¹。补苴罅漏²²,张皇幽眇²³。寻坠绪之茫茫²⁴,独旁搜而远绍²⁵。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²⁶。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沉浸郁²⁷,含英咀华²⁸,作为文章,其书满家²⁹。上规姚姒³⁰,浑浑无涯³¹;周诰、殷盘³²,佶屈聱牙³³;《春秋》谨严³⁴,《左氏》浮夸³⁵;《易》奇而法³⁶,《诗》正而葩³⁷;下逮《庄》《骚》³⁸,太史所录³⁹;子云相如⁴⁰,同工异曲⁴¹。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⁴²。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⁴³,动辄得咎⁴⁴。暂为御史,遂窜南夷⁴⁵。三年博士,冗不见治⁴⁶。命与仇谋⁴⁷,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⁴⁸,竟死何裨⁴⁹。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⁵⁰,细木为桷⁵¹,欂栌侏儒⁵²,椳闑扂楔⁵³,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⁵⁴,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⁵⁵,赤箭青芝⁵⁶,牛溲马勃⁵⁷,败鼓之皮⁵⁸,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⁵⁹,杂进巧拙⁶⁰,纡馀为妍,卓荦为杰⁶¹,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⁶²,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⁶³,辙环天下,卒老于行⁶⁴。荀卿守正,大论是弘⁶⁵,逃谗于楚,废死兰陵⁶⁶。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⁶⁷,绝类离伦⁶⁸,优入圣域⁶⁹,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由其统⁷⁰,言虽多而不要其中⁷¹,文虽奇而不济于用⁷²,行虽修而不显于众⁷³。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⁷⁴;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⁷⁵,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⁷⁶,窥陈编以盗窃⁷⁷。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⁷⁸,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⁷⁹。投闲置散,乃分之宜⁸⁰。若夫商财贿之有亡⁸¹,计班资之崇庳⁸²,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⁸³,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⁸⁴,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⁸⁵,欲进其豨苓也⁸⁶。”


¹国子先生:即国子博士。当时韩愈任国子博士。国子指当时监中的国子学。太学:这里代指国子监。

²馆:学舍。

³业:指学业。嬉:玩乐。

⁴行:德行。思:指独立思考。随:指盲目随和世俗。

⁵圣贤:圣君贤相。

⁶治具:指法令。毕张:全部得以实施。

⁷登崇:提拔。畯良:贤才。

⁸占:有。率:大都。录:录用。

⁹名一艺:有一技之长而闻名。庸:通“用”,启用。

¹⁰爬罗剔抉:指选拔人才。爬罗:爬梳和搜罗。剔抉:剔除和选择决定。

¹¹刮垢磨光:指训练人才。刮垢,刮去污垢。磨光:磨出亮光。

¹²有司:有关部门。古代分职设置官员。六部下面每部设置四司,分别掌管具体事务。

¹³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¹⁴披:翻阅批注书籍。百家之编:诸子百家的著作。

¹⁵纪事者:指记叙文体,主要是历史著作。

¹⁶纂言者:指议论文体,主要指哲理学术著作。钩:探讨求取。玄:深奥的道理。

¹⁷务得:务必掌握。

¹⁸细:微小的。捐:舍弃。

¹⁹膏油:指蜡烛或油灯。晷:古代白天根据日影测时间之器具,这里代指白昼。这句说夜以继日。

²⁰抵排:抵触排斥。异端:指不符合儒家思想到学说,这里主要指佛老。

²¹攮斥:排斥。

²²补苴罅漏:弥补填充儒学的阙失和漏洞。苴:鞋里垫的草。这里引申增加补充。罅:裂缝,这里用如动词,堵塞填补裂缝。

²³张皇幽眇:谓发扬光大儒学中精深微妙的思想。张皇:张大。幽:深微。眇:微小。

²⁴坠绪:指将要断绝对儒学传统。

²⁵旁搜:从各方面进行搜求圣人的思想。远绍:到遥远的古代去继承孔孟学说和道统。

²⁶“障百川”两句:意谓防止异端邪说流行而堵塞遮蔽而使之都归向儒学道统。障:堵塞遮蔽。东之:使之向东流。回:扭转。狂澜:比喻异端邪说。既倒:已倒,已经溃散倒伏。

²⁷沉浸:深入其中,细心体会。郁:芳香浓厚深沉。:酒味香醇厚重。这里比喻文学作品的意味。

²⁸含英咀华:仔细体味品尝文章的精华。咀:咀嚼、品尝。

²⁹“作为”句:作为写作的文章来说,是从百家精华中提炼出来,谓兼收并蓄各种风格。其书:指韩愈写作之文章。

³⁰规:取法。姚姒:指《尚书》中的《虞书》和《夏书》。虞舜姓姚,夏禹姓姒。

³¹浑浑:浩瀚无边貌。这里指学问博大精深,语本扬雄《法言·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

³²周诰、殷盘:指《尚书》中的《商书》和《周书》。《周书》中有《大诰》《康诰》《召诰》等篇。《商书》中有《盘庚》篇。

³³佶屈聱牙:指文辞艰涩难读。佶屈:曲折。聱牙:阅读起来不顺口。

³⁴《春秋》谨严:孔子所修《春秋》,以用字严谨讲究,褒贬严格著称。

³⁵左氏浮夸:指《左传》文辞丰富夸张,有文采。

³⁶《易》奇而法:指《周易》善于表现奇妙的现象,本身也很奇妙但却有一定的法则和规律。

³⁷《诗》正而葩:指《诗经》纯正而文辞非常华美。

³⁸下逮《庄》《骚》:意谓在往后代的就是《庄子》和《楚辞》。

³⁹太史所录:太史:指太史公司马迁。所录: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⁴⁰子云、相如:指扬雄和司马相如。扬雄字子云。

⁴¹同工异曲:乐曲不同而同样精妙工巧。比喻文章风格不同而各得其妙。

⁴²闳其中而肆其外:内容博大精深而又能够尽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志。闳:博大。

⁴³跋前踬后:进退两难。跋:踩。踬:绊倒。踬:一作“疐”。《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疐:跌倒。

⁴⁴动辄得咎:一动就有罪过。辄:就,总是。咎:过错,罪过。

⁴⁵“暂为”句:刚刚当上御史,就被流放到南方的夷蛮之地。韩愈在贞元十九年秋季刚刚当上御史,就因故被贬谪到岭南阳山(今属广州)任县令。

⁴⁶“三年”句:做三年博士这样闲散的官员,也无法表现政治才能。韩愈曾先后做四门博士和国子博士。

⁴⁷命与仇谋:命运好像和人有仇,故意作对。

⁴⁸头童齿豁:头秃牙齿残缺。刚生小孩儿没有头发。

⁴⁹竟死何裨:竟:终。裨:补益。意为一直勤奋到死有什么用。

⁵⁰杗:房屋大梁。

⁵¹桷:方形的椽子。

⁵²欂栌:柱顶上承托栋梁的方木。侏儒:原是天生矮人之称,这里指短柱。

⁵³椳:门枢。闑:门中央所竖的短木。扂:门闩。楔:门两旁所立用来保护门的短木。

⁵⁴施以成室:使用这些材料而建造成房屋。施:使用。

⁵⁵玉札:中药材,地榆。丹砂:中药材,即丹砂。

⁵⁶赤箭:中药材,天麻的别称。青芝:中药材,即灵芝,据说产于泰山。古人认为以上四种中药材久服可以延年益寿。

⁵⁷牛溲:牛尿,治疗水肿、腹胀等。马勃:又叫马屁菌。治疗恶疮。

⁵⁸败鼓之皮:破烂的鼓皮:治疗蛊毒。

⁵⁹登明选公:选拔人才要公平合理。

⁶⁰杂进巧拙:穿插着起用不同性格的人,使其各自得到重用。巧拙:指工巧和笨拙。

⁶¹纡余:屈曲,指善于周旋,委婉周全。妍:美好。卓荦:特立出众。

⁶²惟器是适:即“惟适器”,根据各人的材质进行合理使用。器:才能。适:适合、适用。

⁶³孟轲好辩:孟子爱好辩论,当时百家争鸣,孟子到处宣扬孔子学说,经常和各种学说辩难。《孟子·滕文公下》:“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孔道以明:孔子的学说得到阐明,发扬光大。

⁶⁴辙环天下:孟子也和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宣讲儒家学说。辙:车辙,车行过后车轮留下的痕迹。卒老于行:最终死在旅途之中。卒:终。

⁶⁵荀卿守正:荀子曾经游学齐国稷下,三为祭酒,坚守儒学的正统地位。大论是弘:儒家思想得到发扬光大。大论:正大的言论,即指儒家思想。弘:发扬光大。

⁶⁶“逃馋”两句:为了逃避谗言而到楚国,受到春申君重用为兰陵县令。后来春申君被杀,荀子被废弃。著书终老。

⁶⁷吐辞为经:说出的言辞就是经典。举足:抬腿走路,这里概括指行动。法:准则、典范。

⁶⁸绝类离伦:超出一般儒家学者。绝、离:超越。类、伦:同类同辈。

⁶⁹优入圣域:已经进入圣人的境界。优:优裕、突出。

⁷⁰不由其统:不能遵从儒家的道统。

⁷¹言不要其中:不能够说到要害处。要:要害、关键处。

⁷²“文虽”句:文章虽然奇妙不能有实际功用。

⁷³“行虽”:品行虽然端正但并不能突出显露出来。

⁷⁴月费俸钱:每月耗费朝廷的俸禄。岁糜廪粟:年年耗费国家的粮食。

⁷⁵乘马从徒:出门骑马后面跟着随从。

⁷⁶踵:追随。役役:拘谨貌。

⁷⁷陈编:古籍。盗窃:抄袭。

⁷⁸“然而”句:圣明的天子不治罪。诛:有杀头和处罚、治罪二义。

⁷⁹“动而”句:一有举动就会得到诽谤,但自己的名气也跟着大起来。

⁸⁰投闲置散:被放到闲散的位置上。分:本分。

⁸¹商:计较。财贿:财物,这里指俸禄。亡:通“无”。

⁸²计:计较。班资:位次、资历。崇卑:高低贵贱。

⁸³前人:前面的人,指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瑕疵:毛病。

⁸⁴诘:责问。杙:小木桩。楹:房屋前面支撑房檐的大柱子,需要粗壮的好木料。

⁸⁵訾:诋毁。昌阳:菖蒲。据说久服可以轻身延年。

⁸⁶豨苓:又名猪苓、豕苓,中草药名,没有延年的作用。

【译文】

国子先生早上走进太学,召集学生们站立在学舍下面,教导他们说:“学业的精进由于勤奋,而荒废由于游荡玩乐;德行的成就由于思考,而败坏由于因循随便。当前圣君与贤臣相遇合,法制健全。拔除凶恶奸邪,晋升英俊善良。具有微小优点的都已录取,称有一技之长的无不任用。搜罗人才,加以甄别、教育、培养,对他们刮去污垢,磨炼得闪闪发光。大概幸运就能选上,谁说多才多艺而不被高举呢?诸位学生只怕学业不能精进,不要怕主管部门不清明;只怕德行不能成就,不要怕主管部门官吏不公正。”

话没有说完,有人在行列里笑道:“先生在欺骗我们吧?我们这些学生侍奉您先生,到现在已经好几年了。先生嘴里不断地诵读六经的文章,两手不停地翻着诸子百家的书籍。对记事之文一定提取它的要点,对言论之编一定探索它深奥的旨意。不知满足地多方面学习,力求有所收获,大的小的都不舍弃。点上灯烛夜以继日,经常这样刻苦用功,一年到头也不休息。先生从事学业可以说够勤奋了。抵制、批驳异端邪说,排斥佛教与道家,弥补儒学的缺漏,发扬光大精深微妙的义理。寻找渺茫失落的古代圣人之道的传统,独自广泛搜求,遥远承接。防堵纵横奔流的各条川河,引导它们东注大海;挽回那狂涛怒澜,尽管它们已经倾倒泛滥。先生您对于儒家,可以说是有功劳了。心神沉浸在意味浓郁醇厚的书籍里,仔细地品尝咀嚼其中的精英华采,写作起文章来,书卷堆满了家屋。向上规模取法虞、夏时代的典章,深远博大得无边无际;周代的诰书和殷代的《盘庚》,多么艰涩拗口难读;《春秋》的语言精练准确,《左传》的文辞铺张夸饰;《易经》变化奇妙而有法则,《诗经》思想端正而辞采华美;往下一直到《庄子》《离骚》,太史公的记录;杨雄、司马相如的创作,同样巧妙而曲调各异。先生的文章可以说是内容宏大而外表气势奔放,波澜壮阔。先生少年时代就开始懂得学习,敢作敢为,长大之后通达道理,处理各种事情,左右无不合宜。先生的做人,可以说是有成就的了。可是在公的方面不能被人们信任,在私的方面得不到朋友的帮助。前进退后,都发生困难,动一动便惹祸获罪。刚当上御史就被贬到南方边远地区。做了三年博士,职务闲散表现不出治理的成绩。您的命运好像与敌仇打交道,不时遭受失败。冬天气候还算暖和的日子里,您的儿女们已为缺衣少穿而哭着喊冷;年成丰收而您的夫人却仍为食粮不足而啼说饥饿。您自己的头顶也秃了,牙齿也缺了,这样一直到死,有什么好处呢?不知道想想这些,倒反而来教训别人!”

国子先生说:“唉,你到前面来!要知道那些大的木材做屋梁,小的木材做椽子,斗拱,短椽,门臼、门橛、门闩、门柱,都量材使用,各适其宜而建成房屋,这是工匠的技巧啊。贵重的地榆、朱砂,天麻、龙芝,牛尿、马屁菌,坏鼓的皮,全都收集,储藏齐备,等到用的时候就没有遗缺的,这是医师的高明啊。提拔人才,公正贤明,选用人才,态度公正。灵巧的人和朴质的人都得引进,有的人谦和而成为美好,有的人豪放而成为杰出,比较各人的短处,衡量各人长处,按照他们的才能品格分配适当的职务,这是宰相的方法啊!从前孟轲爱好辩论,孔子之道得以阐明,他游历的车迹周遍天下,最后在奔走中老去。荀况恪守正道,发扬光大宏伟的理论,因为逃避谗言到了楚国,还是丢官而死在兰陵。这两位大儒,说出话来成为经典,一举一动成为法则,远远超越常人,优异到进入圣人的境界,可是他们在世上的遭遇是怎样呢?现在你们的先生学习虽然勤劳却不能顺于道统,言论虽然不少却不切合要旨,文章虽然写得出奇却无益于实用,行为虽然有修养却并没有突出于一般人的表现,尚且每月浪费国家的俸钱,每年消耗仓库里的粮食;儿子不懂得耕地,妻子不懂得织布;出门乘着车马,后面跟着仆人,安安稳稳地坐着吃饭。局局促促地按常规行事,眼光狭窄地在旧书里盗窃陈言,东抄西袭。然而圣明的君主不加处罚,也没有被宰相大臣所斥逐,这不是很幸运吗?有所举动就遭到毁谤,名声也跟着大起来。被放置在闲散的位置上,实在是恰如其分的。至于商量财物的有无,计较品级的高低,忘记了自己有多大才能,多少分量和什么相称,指摘官长上司的缺点,这就等于所说的责问工匠为什么不用小木桩做柱子,批评医师的用菖蒲延年益寿,却引进他的猪苓啊!”

【评析】

本文是韩愈任国子博士时所作,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要不断进取而“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骚。文中通过学生之口,形象突出自己在学习、捍卫儒道、文章写作、做人方面的努力与成就,有力地衬托了遭遇的不平。针锋相对的解释,表面心平气和,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郁勃的感情,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批评。是旧时知识分子怀才不遇、备受压抑的心态长期积淀的产物。文章设主客问答,抑客伸主,从结构上看具有赋体特征。故在文体上可以说本文前承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后开杜牧《阿房宫赋》和苏轼前后《赤壁赋》。文章语言精美,骈散相间,留下许多名言警句和成语,如“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沉浸郁”“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跋前踬后”“动辄得咎”“头童齿豁”“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等,至今都依旧被人们运用着,这是文学成就的最重要体现。


师说圬者王承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