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豪门大丧的气概排场——秦可卿之死(三)
秦可卿之丧写贾府权势如烈火烹油;
豪门气派、豪门排场、豪门网络;
秦可卿棺木暗示堕入迷津;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意味深长。
秦可卿出丧是曹雪芹通过写死亡事件洞察社会、透视人生、描写封建末期风俗的大手笔。《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评语说:“此回将大家丧事详细剔尽,如见其气概,如闻其声音,丝毫不错,作者不负大家后裔。”看来这条评语是曹家之外的人、而且是很熟悉曹雪芹身世的人写的。评语的作者认为,只有确实经过豪华富贵生活,本人是大家出身,才能写出这样的场面。
大事铺张的豪门大丧
《红楼梦》的魅力就在于,它写的是大悲剧,但总是悲中有喜,喜中有悲,悲喜交错。丧事本来是悲,但曹雪芹却借秦可卿丧事,写尽两“喜”。一“喜”是喜剧,就是贾珍处理秦可卿丧事,像剁了尾巴表演的活猴儿出尽洋相。另一“喜”是贾府富贵的烈火烹油之喜,是正剧,用秦可卿大出丧,写尽贾府的豪门气派,豪门门面,豪门网络,顺带写到官场和宫廷秘史。我们可以从六个方面看:
第一方面,小题大做,大张旗鼓:
秦可卿是重孙媳妇,这么个小人物,又死得不明不白,按理说悄悄埋了就算了。可是,秦可卿是死在贾府“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时刻,死在“外面架子还未倒”的时刻,死在靠一件丧事可以大显国公府威风的时刻。所以秦可卿一死,宁国府的熏天气势立即摆出来。摆阔耍威风的大戏马上隆重登场:“府门洞开,两边灯笼照如白昼,乱烘烘人来人往,里面哭声摇山振岳。”吊丧的人还没来,什么人哭得摇山振岳?当然是宁国府下人,可能还包括不久前大骂“爬灰”的焦大。这是贾珍淫威所至。接着,贾氏宗族“代”字辈的贾代儒,也就是贾瑞的爷爷,带领“文”字辈的贾赦、贾政等、“玉”字辈的贾琮贾琛贾宝玉等,“草”字辈的贾蔷贾芸等二十六人赶到。贾氏宗族几十个爷们来了。前辈点评家加评语:“丁口蕃昌,祁祁济济,此日麾之不去,后日招之不来。”按曹雪芹的构思,后日贾府被抄,贾赦死亡,场面冷清,葬礼寒酸,贾氏宗族的人都不来了。现在的气势是为后来的失势做铺垫的。
秦可卿出丧
第二个方面,旷日持久、大做佛事:
贾珍请了钦天监阴阳司择日,“钦天监”是朝廷主管天文、气象、历法的官署,“阴阳司”是虚构的,但钦天监里有阴阳生主管给朝廷各种活动选择良辰吉日。贾珍不请民间的阴阳先生而惊动朝廷钦天监的官员来选择秦可卿出丧日期,真够胆大妄为。结果定下一个旷日持久的治丧时刻表:停灵四十九天。也就是说,宁国府要用四十九天的时间接受亲友为秦可卿吊丧。请一百零八个和尚为秦可卿祈祷以免除亡者之罪,还在天香楼上请九十九位全真道士连续打四十九日解冤洗业醮。然后停灵在会芳园,灵前五十位高僧、五十位高道对坛按七做好事。也就是五十名高僧和五十名高道,七天一次给秦可卿开道场。给秦可卿做佛事的和尚道士总共多少名?三百多。做什么佛事?做为亡者免罪、解冤、洗业的佛事。看来秦可卿的罪过和冤孽太大了,需要这么多人这么长时间的化解,贾珍的铺张更是大得惊人。
具体落实下来,这些宗教活动怎么进行?《红楼梦》写七五正五日活动的原话仅有百字:“那应佛僧正开方破狱,传灯照亡,参阎君,拘都鬼,筵请地藏王,开金桥,引幢幡;那道士们正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禅僧们行香,放焰口,拜水忏;又有十三众尼僧,搭绣衣, 红鞋,在灵前默诵接引诸咒,十分热闹。”
曹雪芹的语言简练之极,因为时代变迁,这些宗教活动需要一句一句加注才看得明白。简言之,七五正五日的宗教活动,是四组人物在那儿轰轰烈烈地忙活:
第一组是一百零八位承担佛事的和尚在宁国府演说佛法,据说他们的佛法可以超度秦可卿的亡灵离开地狱,他们点起的明亮灯火可以给秦可卿照清道路,让她不要错误地走到十八层地狱里。这些高僧诵经、烧香、烧纸的目的是参拜阎罗王,拘禁作恶的小鬼,宴请能够拯救众生苦难的地藏王菩萨,请他们给秦可卿树起走向富贵来生的旗幡,打开可以托生到富贵人家的金桥。(——传说中冥世间好人过金桥银桥托生再世为富人,恶人过奈何桥受罪)。
第二组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他们写上表章焚烧,朝拜道教的三位主宰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太上老君,给玉皇大帝叩头,请求道教的主宰也来保佑秦可卿。
第三组是五十位高僧,他们烧起高香,诵起佛经,用烧冥纸来施舍饭食给冥世间的饿鬼,叫他们不要纠缠秦可卿,替秦可卿祈福解冤除灾。
第四组是十三位年轻小尼姑,她们搭起美丽的绣衣,拖着鲜红的绣鞋,在秦可卿的灵前默默念诵,接引从仙界传来的咒语,送秦可卿早日进入极乐世界。
真是和尚道士尼姑悉数到场,完全不同的佛教道教活动同台演出,都为秦可卿早日托生,为秦可卿求再世荣华,为秦可卿解冤洗业,表面上“热闹非凡”,骨子里丑恶之极。
除了繁忙的宗教活动之外,这四十九天的宁国府“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宦去官来”。“白漫漫人来人往”是说穿孝衣的白茫茫一片,写尽亲友并家下人丁之盛;“花簇簇宦去官来”,是说祭吊官员的官服繁花似锦,写尽祭吊人之多。
跟贾珍这么隆重的宗教活动排在一起的,是“坐夜”那天,也就是出殡前丧家全部整夜不睡守灵时,有两班小戏和耍百戏的在宁国府演杂技、演歌舞。那边是和尚道士做佛事,这边是戏子们演杂技,耍把戏,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第三个方面,惊人的治丧奴仆阵势:
贾府有多少奴仆在忙活秦可卿的丧事?王熙凤点花名册,按十位数派活:二十个管给来客倒茶;二十个管本家亲戚茶饭;四十个在灵前添油挂幔守灵供饭供茶举哀;三十个照管门户。这是一百一十名。还有王熙凤按个位数派的活:四个管茶碟茶器;四个管酒饭器皿;八个收祭品;八个管灯烛。共二十四名。加到一起,参加秦可卿治丧活动的宁国府奴仆一百三十四名,宁国府还有日常伺候主子、不参加治丧活动的奴仆,比如贴身丫鬟、随身小厮、管家账房、车夫马夫、厨娘花匠。宁国府主子不过贾珍夫妇、贾蓉夫妇四人,居然有差不多二百名奴仆侍候他们!这还仅仅是宁国府内。后来小说写到贾珍接受乌进孝交租,宁国府庄子上有多少农工给他们服务?贾府人如何养尊处优,如何骄奢讲究,从参与秦可卿治丧的奴仆数量,可见一斑。
樯木棺材的奥妙玄机
第四个方面,恣意奢华的棺木:
贾敬不管不问,贾珍就为发丧秦可卿恣意奢华,看了几副棺木都不满意,恰好薛蟠来吊唁,说他的店里有块出在潢海铁网山上的樯木,做了棺材万年不坏。这块木头原来是给义忠亲王老千岁准备的,因为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一直封在店里。薛蟠说的“义忠亲王老千岁”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而是涉笔成文,又是“义”又是“忠”又是老千岁,意在说明这样的棺木不是寻常人可以使用的。贾珍听了薛蟠的话喜之不禁。把木头抬来一看,那樯木“纹若梹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叮当如金玉。”“樯木”扣出的声音、发出的气味很像是金丝楠木,这是古代最珍贵的棺木,帝主亲贵才能享用。贾珍问薛蟠得交多少钱?薛大呆子说:拿一千两银子只怕没地买,什么价不价的,赏他们几两工钱就是了。完全是大少爷、大呆子口气。贾珍大喜,马上下令解锯。这时,贾政出来劝阻了:“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殓以上等杉木也就是了。”旧时出殡,用上等杉木已经很讲究。贾政既是贾珍的叔叔又说得很合理。但是贾珍就是不听,他已经心疼得恨不能代秦氏去死,还吝惜什么千两银子买不到的棺木?还怕什么必须有义忠亲王老千岁这样的级别才能用?贾珍执意用樯木装殓秦可卿,这个细节大有深意。
那么,世界上真有一种叫“樯木”的木头而且长在潢海铁网山上吗?压根就没有!查任何字典也找不到。这是曹雪芹为了写小说虚构出来的地点,虚构出来的木头。跟“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一样,都是虚构。木头的取名、木头生长的地方都有很深的讽刺意味。“樯”是船上的桅杆,所以樯木既包含跟它谐音的“桅木”的“危”意,又暗喻苦海泛舟无边无际;“樯木”生长的“潢海铁网山”是什么地方?也是曹雪芹按照隐喻的方法编造的。“潢海”就是像海一样深的、停聚不流的污水,就是俗话说的迷津;“铁网”是像铁丝织成的、挣不脱的尘网。“潢海铁网”意味着堕入迷津、陷入尘网。这样一来,淫丧天香楼的秦可卿就躺进了在污水里长起来、充满险恶的、象征着堕入茫茫迷津、陷入苦难尘网的樯木做成的棺材里,永世不得翻身,这,才真叫配套成龙。
晚清时担任过知县的红学家洪秋蕃还提出过这样的观点:秦可卿最爱的人是贾蔷,“贾蔷”的“蔷”,音跟“樯木”的“樯”相同,所以贾珍就用樯木给秦可卿做棺材,聊慰秦可卿幽魂于地下,可见贾珍对秦可卿爱极了。
秦可卿出丧
死人居然连升三级
第五个方面,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秦可卿为贾珍而死,贾珍恨不能代秦氏之死,大概他觉得怎么发送也对不起心爱的小情人,恨不能把贾代化“世袭一等神威将军”和自己“三等威烈将军”的头衔一古脑儿都堆到秦可卿的灵旙上。但是秦可卿毕竟名义上是贾蓉之妻,她的灵旙只能写她丈夫的衔。而贾蓉不过是个黉门监,国子监的太学生,最高学府的学生,实际是拿钱捐来的监生。如果把“监生”写到秦可卿的灵旙上,显得多没面子?和监生配套的旗、幡、扇、舆、马也都不多,这很不符合贾府的豪门气派,也很不符合贾珍为秦可卿“尽我所有”的心理,贾珍心里很不自在。恰好大明宫内相戴权来上祭。贾珍趁便说起要给贾蓉买个官。“戴权”者,掌握着卖官鬻爵大权的家伙也。这个比猴还精的角色马上会意:贾珍是为了丧礼上风光,临渴掘井给儿子捐前程,他还不趁机狠狠地敲一笔竹杠?戴权马上像奸商卖货,口若悬河来了番卖官生意经。说什么三百员龙禁尉缺了两员,襄阳侯的兄弟拿一千五百两银子买走一员,因为是老朋友,看在他爷爷的份上,胡乱答应的。还有一个缺,已经有节度史冯胖子要给孩子捐,戴权还没工夫应他。既然是“咱们的孩子”要捐,那就快写个履历表来。在“咱们的孩子”旁边有句脂评:“奇谈,画尽阉官口吻。”戴权像在市场奇货可居一样夸耀他手里的龙禁尉名额,贾珍马上上钩。戴权似乎很照顾贾珍,低价卖给他一张“龙禁卫”凭证。贾珍用一千二百两银子换来一张盖着户部大印的任命状。然后就兴冲冲地夸张地把秦可卿的地位升级了。秦可卿的灵位上写的是:“天朝诰授贾门秦氏恭人之灵位。”当时,四品官的妻子叫“恭人”。五品官的妻子叫“宜人”。贾珍给贾蓉买的是五品官,按说秦可卿只能叫“宜人”,但贾珍为了丧礼风光,临时把死者级别提升了一级。四品官夫人的头衔一戴,秦可卿停灵的会芳园两边马上建起了鼓乐厅。两班青衣按时奏乐。鼓乐厅两边,一对一对执事摆的刀斩斧齐。还竖起四面大红销金大字牌,上面大书:“防护内廷紫金道御前侍卫龙禁尉”。榜上大书:“防护内廷御前侍卫龙禁尉贾门秦氏恭人之丧”。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监生贾蓉的妻子,转眼间变成四品夫人。这就叫“钱能通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的“死封”封得特别巧妙。此前贾珍并不缺钱。大明宫内相戴权这些人也一直在卖官。但贾蓉的名分就是个监生。贾珍并未想到给儿子捐个官,寻个所谓“前程”。因为贾珍只知道一味胡作非为,只知道在女人身上做文章,根本就不想家族的前途,不关心儿子的前程。他现在给儿子捐官,绝对不是为了儿子,而是为了秦可卿。这是多么辛辣的讽刺!
贾珍向戴权买官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戴权卖官卖得那么轻车熟路,卖得那么心安理得。贾珍买官,买得那么从容不迫,买得那么顺利舒心。连皇帝的侍卫头衔都可以随便买,试想什么官不能卖?官场腐败到什么地步了?曹雪芹写得非常平静,也正是这平静,把黑暗吏治入木三分地写了出来。
送丧送出豪门排场
第六个方面:压地银山般的送葬队伍。
秦可卿出殡情境是古代其他小说从来没有写出来的精彩场面:
六十四个青衣请出来秦可卿的铭旌上写着:“诰封一等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享强寿贾门秦氏恭人之灵柩”。
“强寿”是长寿,秦可卿不过才二十岁。这个“强寿”实际暗藏着“强死”也就是短命而死,自杀而死。“强寿”二字按说贾珍不会加,因为它显然是个讽刺。这是曹雪芹故意加的。
跟“恭人”这四品夫人配套的“执事陈设”全部现赶着新做出来,一色光艳夺目。还有宝珠自行未嫁之女,摔丧驾灵,十分哀苦。这段描写更加令人喷饭。四品夫人是现造的,未嫁之女也是现认的。
秦可卿的送葬队伍浩浩荡荡,把贾府的权势、地位、豪门的网络都表现出来了:有镇国公等六位国公继承人,有南安郡王之孙等七位郡王的继承人……公侯伯子男悉数到齐,王孙公子不可胜数,大轿小轿,不下百余辆,这些来宾的摆设跟各色执事、陈设、百耍,浩浩荡荡,摆了三四里远。这是何等的气派,何等的排场!这样的气派和排场当然也就跟后来的大衰落、大败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跟极力铺张的送葬队伍相映成趣是高规格的“路祭”,因为宁国府的权势,皇室“四王”,东平王、南安王、西宁王、北静王在贾府送葬路旁搭起彩棚,奏起哀乐,点上香烛,祭奠亡灵。这样的路祭,应该是贾府权势的最高表达了。
“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这句话是其他任何小说里找不到,只能从《红楼梦》看到的。十几个字,写尽了繁华,写尽了大殡里边的权势。
曹雪芹是位特别善于在不经意处留下妙文的高手,就是在这气派豪华的送大殡描写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他皮里阳秋的讽刺笔墨。比如说,跟荣宁二府并列“八公”的镇国公、理国公、齐国公、治国公、修国公、缮国公,八公名字有特殊含义吗?有。《红楼梦》出来的人物,哪怕只出来一次,这个人叫什么,姓什么,都特别讲究。就跟贾府四春的名字共同构成“原应叹息”一样,八公的名字第一个字联起来,恰好构成“镇理齐治修缮”的有趣排列。这似乎是在借用“修齐治平”的儒家道德,仔细琢磨却不是。他们并不是共同治理八公的荣耀,而是一起来弹压对宁国府的非议,给宁国府自杀而死的秦可卿撑腰。
葬“儿媳”重于送亲爹
脂砚斋评语说,秦可卿之死的写法是“层峦叠翠”。我们看到,在这绵延的山峰里,每一个山巅,每一个山包,每一个山坡,都有贾珍的影子,都活跃着贾珍哀痛之极、繁忙之极、操心之极的身段。秦可卿大出丧完全是贾珍这个公爹一手操办的。从开始报丧,到四十九天守丧,到选择棺木,都是贾珍在操心在忙活,直到发丧日前,还是贾珍亲自坐了车,带了阴阳司吏,到铁槛寺踏看停灵的地方。秦可卿的丈夫贾蓉就像地遁了一样,无影无踪。这还不够耐人寻味吗?
贾珍宣布对秦可卿的丧事他要“尽我所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王府本的批语:“‘尽我所有’为媳妇,是非礼之谈。父母又将何以待之?”
恰好《红楼梦》也写到了贾珍父亲贾敬之死,那更是一段非常滑稽又非常深刻的笔墨。曹雪芹对于贾敬之死的描写非常简略,丧礼场面的描写居然只有十几个字:“丧仪焜耀,宾客如云,自铁槛寺至宁府,夹路看的人何止数万人。”为什么曹雪芹对于宁国府主人的丧事如此轻描淡写?因为曹雪芹已经用秦可卿之丧把贾府的权势写尽了,写绝了。曹雪芹从来不重复他人,也不重复自己。他要用贾敬之死写出更新的内容,揭露封建贵族贾珍之流道德沦丧的内容。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死金丹独艳理亲丧”,写得意味深长。“独艳”是哪个?就是尤氏。这位在秦可卿死了借口胃疼撂挑子的宁国府大奶奶,完全有能力独自处理宁国府家长的大丧,她快刀斩乱麻一样,请了风水先生选择了日期,三天后就开丧破孝。贾珍本来在外边参加国丧活动,他回来给父亲奔丧,先跪爬到贾敬的灵前叩头大哭,直哭到天亮,把嗓子都哭哑了。然后,派贾蓉看望早就跟他们父子不干不净的尤二姐和尤三姐。贾蓉嬉皮笑脸地对尤二姐说的第一句话是:“二姨娘,你又来了,我们父亲正想你呢。”
死了父亲,成了贾珍跟小姨子鬼混的良机。这就是贾珍对待父亲之丧的态度。这和秦可卿之死时贾珍的“如丧考妣”相比,形成了尖锐的讽刺。这就是贾珍这个贾氏族长身上表现出来的封建伦理。
秦可卿之丧很精彩,但更精彩的却是治理这个大丧的人物王熙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