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探春理家

字数:6366

探春理家浓墨重彩推出巾帼才俊,

探春机敏、冷静、有治家才干,

宝钗老辣、周密、有理家才能,

然而,大厦之将倾,岂一木之可支?

红学界俗称的“探春理家”其实是探春跟李纨、薛宝钗一起理家。因为王熙凤病倒,王夫人派李纨暂理,探春协助,又请宝钗参与。金陵十二钗的三钗组成荣国府新“执政内阁”,干起新政。因为探春表现最抢眼,红学家习惯地称这段故事为“探春理家”。

这段故事主要是55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56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

《红楼梦》一直按照两条线索发展,即宝黛爱情和贾府盛衰,而贾府盛衰又常被称作“凤姐理家”。那么为什么《红楼梦》进展到一半时,冒出一大段似乎跟两条线索都不相干的故事?仔细推敲起来,这段故事跟宝黛爱情、凤姐理家都有联系。曹雪芹处理很巧妙。

一、探春理家是曹雪芹的构思高招。

《红楼梦》进展到第55回,故事过半,有三件事将浮出水面:

贾府从钟鸣鼎食走向衰败覆灭;

王熙凤从风光无限走向失宠被休;

宝黛爱情从甜蜜稳定走向心事成空。

小说家相应地需要转换角度、转换人物、转换描写重点。

探春理家

于是,曹雪芹让王熙凤不失时机的病了。

王熙凤一病,权力真空出现,需要有人填补。

王熙凤得的是妇科病,跟淫乱无度的丈夫有关,将来还要成为她夭亡的原因。此前王熙凤通过协理宁国府,大放光彩;通过荣国府伴随贾母的各种活动,风头无比、风光无限。王熙凤的形象已非常鲜明。而为了让她走向覆灭,先得让她一步一步、一寸一寸、慢慢地、但是无可挽回地、让出她已经占领的阵地。生病是凤姐不能理家的诱因,也是她丧失权力的开始。

于是,探春理家很有层次的、很有内涵地登场了。

贾宝玉看到的《红楼梦十二支曲》写探春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意思是,探春很有才能,可惜她生在双重末世——贾府的末世,生母是赵姨娘——她不可能发挥才能。

二、王夫人运筹帷幄,探春理家实际是宝钗当家。

探春理家事件背后的操纵者是王夫人。王夫人派探春理家,实际叫宝钗当家。具体地说,王夫人是在嫡庶相争的情势下,把探春从赵姨娘身边夺走,变成自己的亲信;在贾母不表态的情势下,叫宝钗实习做当家奶奶,实际担当荣国府大管家之责。

探春·[清]吴友如 作

王夫人为什么重用探春?这事很微妙。赵姨娘是王夫人的死对头,探春是赵姨娘所生。按常理王夫人不排斥压制探春就算不错了,怎么反而会重用探春?这,正是王夫人贵族夫人身份和她的深细心机决定的。一方面,按封建礼法,王夫人才是探春的娘。她是嫡妻,不管亲生、妾生子女,都该一样看待。另一方面,探春尽力向王夫人靠拢。探春极其要强、很有心计。她知道自己“出身”不好,先天不足,想取得好的地位,只能靠后天努力。探春的努力是:靠近宝玉、疏远贾环;冷淡生母,亲近嫡母。早在黛玉葬花之前,探春跟宝玉在大观园聊天。宝玉说,探春给他做鞋,赵姨娘不高兴,认为,探春该给贾环做。宝玉没把话挑明,其实,赵姨娘的意思是,探春跟环儿同母,跟宝玉隔母,探春该跟同父同母的兄弟贾环更亲。探春不以为然,表示:我只认得老爷、太太。探春跟贾环不同,贾环在贾政跟前都敢说赵姨娘是“我母亲”;探春多次在众人面前,故意强调叫生母“姨娘”。按照传统观念,贾环是自甘下贱,探春是懂事明理。凤姐就感叹,一个娘肚子,怎么生出这么天悬地隔的人!探春疏远赵姨娘,跟生母划清界限,一心想抹去庶出痕迹。对探春的良苦用心,王夫人早看在眼里。而且探春该出手时就出手。贾赦想讨鸳鸯做小老婆,惹恼贾母,连王夫人都骂了。王夫人受了冤屈,一声不敢吭。在场的王熙凤、贾宝玉、薛姨妈,谁也不敢说话。探春冒着冒犯老祖宗的危险,挺身而出,提醒贾母:请老太太想一想,大伯子行事,小婶子如何知道?探春给王夫人解围,立下了汗马功劳。王夫人重用探春,既说明自己为人公正,嫡出庶出一样看待,也起到孤立赵姨娘的作用。何况,王熙凤病倒、李纨一个人照顾不过来,王夫人还能找哪个?迎春既是大老爷那边的,又是二木头;惜春既是贾珍那边的,又还太小。王夫人只能起用探春。

王夫人更高的一招,是叫薛宝钗管家,这是很不寻常的举动。薛宝钗是客人,没出门的千金小姐,怎可以管亲戚家事?但是王夫人请宝钗“帮我照看几天”。薛宝钗居然二话没说,同意了。

宝黛爱情已是公开的秘密,但没得到家长认可。家长心思是什么?曹雪芹从不直接写,他通过另外的办法来写。王夫人把薛宝钗拉来管家,实际就是否定宝黛爱情,支持“金玉良缘”。王夫人明知薛姨妈在散布“金玉良缘”,却故意把薛宝钗请来管家,等于提前认可、使用这个儿媳妇。这是向贾母施加压力,等于向贾母递话:凤姐病倒,我快玩不转了,您老人家赶快开口,同意“金玉良缘”吧。您如果不信我挑中的媳妇是好样的,我现在就叫宝钗管一阵子家给您瞧瞧!王夫人未经请示贾母就自作主张请娘家外甥女管自己家事,在封建家庭属于越理违规。可能因为有贵妃做后台,王夫人有恃无恐。

贾母曾说王夫人为人“老实”,“没嘴葫芦似的”,似乎不会做出不尊重婆婆的事儿。其实王夫人的“老实”是表面文章。鸳鸯抗婚,贾母在气极情况下,当面对王夫人说:“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来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她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她,好摆弄我!”情急见真情,王夫人想“摆弄”贾母,而贾母早就警惕到王夫人的动向,这才是贾母对王夫人的真实看法。未经请示贾母就派宝钗管家,正是王夫人“暗地里盘算”、架空贾母的一招。

薛宝钗跟王夫人配合得好。甚至可以说,宝钗的表现远远超出王夫人的要求。王夫人要宝钗“各处小心”,“凡有想不到的事,你来告诉我。”薛宝钗怎么做的?她比“正头香主”探春和李纨还尽心尽力!探春、李纨每天上午在议事厅处理事务。王夫人贺吊往来应接不暇。薛宝钗就每天在王夫人上房监察,王夫人回来,她再回大观园。然后,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薛宝钗还要亲自坐了轿子,带领大观园上夜的人各处巡察一遍。所以形成了这样的局面:探春和李纨办具体事,跟管家娘子们打交道;薛宝钗管全局,随时直接跟王夫人联系。

薛宝钗岂不成了荣国府的实际大当家?

这就是王夫人处心积虑想得到的效果。

“探春理家”其实是宝钗当家,是准宝二奶奶取代琏二奶奶,金玉良缘咄咄逼人地要剿灭木石前盟。

薛宝钗其人,“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为什么她对荣国府管家这么热心?为什么她,一个大姑娘,不仅到亲戚家管家还巡夜?是不是表现过头?是不是出力过分?是不是太不顾身份?这一切表现似乎跟薛宝钗一向的形象不太相符。但仔细想一想,薛宝钗是“时宝钗”,这些作为正是她判断时势后理智地采取的。

前辈点评家洪秋蕃评论认为,按常理,当王夫人向薛宝钗提出参与管家的要求时,薛宝钗稍加推却,王夫人绝对不好意思坚持。薛宝钗却越俎代庖来管家。她这样做,一是取悦王夫人,二是显示自己才能,三是彰显林黛玉无能,四是取得将来当家的地位。洪秋蕃的原话是这样说的:“王夫人因凤姐小月而病,命李纨、探春协理家务,并托宝钗各处照看。宝钗略不推辞,唯唯遵命。夫以作客之身,摄他人家庭之政,是即庖人不善治庖,屍祝越樽俎而代之也。自好者不为。而况李纨、探春早间办事,午错即回,稽查照管,尽有余闲。宝钗略一推辞,王夫人决不相强。而乃欣然应命,不知引嫌,其故何哉?盖有深意焉:一可悦王夫人之意;二可显己之能;三可形黛玉之细;四可藉著微劳,以图异日当家之地。有此数利,乃绝妙大机会也。出匣而飞,此其时矣。人言何恤,越俎何嫌!”

洪秋蕃还认为,宝钗查街,把千金小姐脸面丢尽,是曹雪芹对她的挖苦:“坐轿带人,各处巡察,便如查街委员不怕麻烦,闺阁千金扫地尽矣。作者挖苦宝钗,一至于此。”

王夫人重用探春和薛宝钗,李纨有点被边缘化了。按说,王熙凤病了,李纨接手是最佳方案。李纨在荣国府是长嫂,也有能力。但是如果李纨完全接手,王夫人推出薛宝钗的如意算盘岂不打不成了?

王夫人把大儿媳妇边缘化其实很好办。李纨是寡妇,寡妇门前是非本来就多,何况她有个儿子得教育,她的脾气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的为人是佛爷似的,她拉不下脸面,决定不了大局。这些理由一摆,李纨虽然参与“执政”却说了不算。其实她也不说。李纨一点儿也不笨,不管是王夫人使用探春还是请出薛宝钗,李纨对婆婆心里打什么算盘,门儿清。她为什么不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呢?

王熙凤比猴还精,她跟平儿说,自己这些年管家太毒了,得罪了不少人,很多事不好处理,现在有这个机会,正好借坡下驴。王熙凤的如意算盘是把三姑娘当成自己的臂膀。她当然想不到,探春理家、宝钗当家的实际结果,是把她赶出荣国府的掌权舞台。

三、探春理家理出才智、气概、威风。

探春理家面临各种难题,首先是怎么样对付荣国府的管家娘子。王熙凤早就说过,贾府管家娘子们好生了得,站高岸、推倒油瓶子不扶,都是全挂子本事。王熙凤稍有不慎,他们都会幸灾乐祸、兴风作浪、煽风点火。探春一个没出门的大姑娘,何况庶出,能对管家娘子们作威作福吗?压得住吗?她如何对待荣国府出现的各种难题,荣国府管家娘子们拭目以待。她管得好,她们服她,敬畏她;管得不好,他们笑她,难为她。

探春新官上任三把火,用聪明才智压住了阵脚,显示了头脑的精明,维护了千金小姐的面子,打出了“玫瑰花”的威风。

探春上任当天,就做了三件显眼的事:

一是拿赵姨娘做法,严守祖制,不徇私情;

二是拿贾环做法,查找积弊,开源节流;

三是拿平儿开刀,分清职责,树立威风。

第55回目叫“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刁奴是吴新登媳妇,幼主是探春,蓄险心是出探春洋相。采取的方法,是挑动赵姨娘出来向探春闹事。

简而言之:管家娘子吴新登家来请示: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赏多少银子?请示完,一声不吭,垂手侍立,等探春和李纨下令。

《红楼梦》每出来个极次要人物都不可忽视,这些过场人物的姓名不是随意而为。“吴新登”=“无星戥”,意思是没准星。星是古代计量器具上的刻度,戥是称银子的小秤,没了这些就没了标准,乱来。吴新登媳妇明明知道什么人死了该赏多少银子,祖上有明确规定。如果在凤姐跟前,她早就献殷勤,查旧例,出主意。现在李纨探春管家,吴新登媳妇想借此出出她们的洋相。如果她们违犯了祖制,那么管家娘子们从此也可以不按制度办,乱中取利。此前,管家娘子已经发现探春虽然言语安静,性情和顺,但精细处不让凤姐。只是她们还没跟探春硬碰硬地打交道。吴新登媳妇打头阵来了。

探春自然不懂得这些规矩,她请教李纨如何办?李纨是个忠厚老实、不深入思考的人。她知道袭人的母亲刚死,得到四十两银子赏赐。她理所当然地认为,既然赏贾宝玉未来的侍妾袭人这么多银子,赵姨娘可以照搬。于是告诉吴新登媳妇:也赏赵家四十两银子。吴新登媳妇一听,还真正蒙着了!连忙答应,接了对牌,扭头就走。

就在这时,探春把她叫住,连用四个掷地有声的“且”字:“你且回来”,“你且别支银子”,“我且问你”,“你且说两个我们听听。”贾府原来对这类赏赐的规定是什么?探春一开口,气势非凡。

吴新登媳妇本来深知贾府原来的规定,她就是诚心来难为李纨和探春,所以她说“忘了”,而且故意轻描淡写说,不是大事,赏多赏少谁还争?想瞒天过海。探春立即戳穿吴新登媳妇的伎俩,把她狠狠教训一顿:“你办事办老了的,还记不得?倒来难我们。你素日回你二奶奶,也说现查去?凤姐姐还不算厉害,也就是算宽厚了!”一番铿锵有力的话,把管家娘子们都镇住了。

探春按规定赏赵国基二十两丧葬费。这事像风一样立即传到赵姨娘耳朵里。赵姨娘立即上门问罪。显然是吴新登媳妇唯恐天下不乱、调唆赵姨娘来闹事。

赵姨娘向探春闹事分成两步走。第一步是跟袭人攀比。袭人死了母亲赏四十两,我死了兄弟怎么才赏二十两?难道我还不如袭人?探春回答很干脆:太太赏袭人多少钱,那是太太的事。我没有太太的权力,只能按照贾府如何赏赐奴才的有关老规定办。

赵姨娘跟袭人攀比有没有道理?当然有。估计吴新登媳妇就是用“难道姨奶奶还不如袭人”把赵姨娘调唆来的。赵姨娘认为,我在这屋里点灯熬油,还生下一儿一女,难道还不如没名分的袭人?但是根据贾府的规定,她这样闹事又没道理。因为袭人死了母亲得的赏银,是王夫人额外赏的,不是贾府定例。探春的话无懈可击。

赵姨娘朝探春闹事的第二步,是直接针对探春:我是你母亲;赵国基是你舅舅;你现在当家,该照顾赵家,拉扯我们。

探春针锋相对:你不是我的母亲,是姨娘;赵国基不是舅舅,是奴才,我舅舅是刚升了九省检点的王子腾;我现在当家是太太给面子,我不能叫太太失望,得完全按祖宗制度办事;千金小姐不能拉扯奴才!

探春还声明:她非常忌讳“庶出”,赵姨娘偏偏喜欢宣扬这件事,是给她没脸。

探春拿赵姨娘执法,是向世人宣示:她遵守祖宗章法,不讲私情,何况,她堂堂千金小姐跟赵国基这样的奴才根本没私情!

看《红楼梦》这段天外奇文般的母女对话,足可以看得当代读者后背冒冷气!亲生女儿居然能如此忍心、如此居高临下、如此趾高气扬地跟生母说话!太不可思议了。

回目叫“辱亲女愚妾争闲气”,到底什么意思?探春是赵姨娘的亲女,但是赵姨娘如果宣传探春是她的亲女,就是对探春的污辱,她就是不明事理的“愚妾”。这段描写,对理解封建宗法制度的残酷,封建等级制的缺少人性,理解当时的社会人情是活生生的教材。探春确实是赵姨娘的亲生女儿,但每当赵姨娘宣传探春是她的亲生女儿,探春就认为是丢她的面子,出她的洋相。探春特别忌讳庶出身份。在中国古代,骂人是“小老婆养的”是句很恶毒的话。正如凤姐所说,女孩是嫡出还是庶出很重要。在婚姻问题上,经常有人因为女孩是庶出而不要的。这就形成了赵姨娘和探春母女间的二律悖反:赵姨娘只有宣传她给贾府添丁添口,才能维持她的脸面;探春只要被人提醒是姨娘生的,就很没脸面。结果是探春当着赵姨娘的面,对实际的亲舅舅直呼其名“赵国基”,还振振有词地说:他哪儿是舅舅?既然他是“舅舅”,为什么见了贾环站起来?还做跟班随贾环上学?

探春讲的这些话,在当时很有道理,现在看,实在太可怕。

不知什么缘故,曹雪芹对赵姨娘这个人物采取了几乎是脸谱化、单一化描写。赵姨娘永远是委琐的、阴险的、见利忘义的、道三不着两的。“辱亲女”之后接着出现了赵姨娘跟四个小戏子大战的场面,更是把探春气了个六佛出世。因为赵姨娘的不堪入目,探春做的不近人情的事似乎能引人同情。

探春理家做的第二件事是取消贾环、贾兰每月上学的八两“津贴”,取消账房给姑娘们采购化妆品的每月二两银子。这件事没有引起赵姨娘吵闹。看来,赵姨娘已经知道她这位“拣高枝飞”的女儿不会听她的,再吵也没有用。何况同时被取消上学津贴的,还有贾宝玉和贾兰。至于把姑娘们的脂粉银取消,更是联系到探春本人的切身利益。这说明探春出于公心,查找积弊,开源节流。

探春做的第三件重要事是树立威风。探春被赵姨娘气哭后,丫鬟跪下捧着脸盆请她洗脸,平儿斥责在探春洗脸时来回事的管家娘子没眼神,探春千金小姐的威风已经得到充分显示。探春似乎认为这还不够,她居然直接拿平儿做法,显示“姑娘”威风。大丫鬟到外边对管家娘子吩咐:宝姑娘也在这里吃饭,告诉厨房,把她的饭送来。探春立即制止,说,那都是管大事的管家娘子,你怎么能支使他们要饭要茶?连个高低都不知道。平儿这里站着,你叫叫去!

这是何等的气派!平儿是王熙凤的总钥匙,荣国府的管家娘子畏平儿如畏王熙凤,敬平儿如敬主子。探春却就是要大家知道,赵姨娘是奴才,平儿也是奴才,再有脸的奴才也得干奴才的活儿!

所以,当平儿回去向王熙凤汇报探春的所作所为时,王熙凤连说三声“好”,“好个三姑娘”!

探春执政,专拿有头有脸的人开刀,这一点,连宝玉都看得清清楚楚。第62回写宝玉过生日,宝玉和黛玉在花下聊天,宝玉告诉黛玉:“你病着时,她……蠲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作筏子,禁别人。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贾宝玉最是宽容、爱护女孩的。但他似乎对妹妹的“强势”并不太欣赏。

四、探春理家最主要事件是“敏探春”和“时宝钗”的改革。

具体地说是怎么回事?探春曾跟贾府的家奴赖大家的女孩交谈,知道赖大家的花园,不仅能够承担家人的鲜花、笋菜、鱼虾,还有人承包,每年再交二百两银子。探春建议也对大观园实行“承包制”。而薛宝钗进一步提出:为了使得大观园承包项目和不承包项目的婆子取得平衡,承包项目者每年拿出若干银子分给不承包项目的。这就有点儿像现代社会里边的“阳光普照”了。这件事发生在第56回,回目就是“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

探春的头上戴了个“敏”字,宝钗的头上戴了个“时”字。

“敏”是什么?是思维敏捷、眼明手快地拿出应对办法;“时”是什么?是识得时务、审时度势地拿出相应措施。

如果说探春理家是理出了她的才智和威风,那么宝钗管家就管出了她的精明和宽仁。

探春和宝钗比起凤姐来,不仅能力和水平都不差,还都知书达理。而且,她们不像凤姐那样无孔不入的敛钱,她们绝不营私舞弊。但是她们仍然挽救不了贾府这座大厦的倾倒。

大厦之将倾,岂一木之可支?不管多有能力的人,不管用什么办法,都挽救不了正在一步一步从钟鸣鼎食走向日暮图穷的大家族。

按照王夫人的一厢情愿,探春理家变成实际的宝钗当家。凤姐理家和宝黛爱情岂不是都要被王夫人葬送了?

《红楼梦》的奥妙就在于,任何事情都不像书中人所期望的那么简单,也不像读者看到的表面现象那么明确。

王夫人的如意算盘能不能实现?得看贾母如何拍板。

贾母如果仍然坚持“不是冤家不聚头”,支持宝黛爱情,她能不能如意?既得看贾元春的,又不能不考虑贾政和王夫人的意见,因为毕竟是“第三代”的婚姻,得尊重其父母。

贾元春不管是按照母亲意愿给“金玉良缘”指婚,还是按照祖母的意愿同意“木石姻缘”,她都不能不顾及另一方的意见,不能莽撞行事。

贾母、王夫人、贾元春,荣国府最有权势的三代女人,似乎蒙起眼睛,一起演了一出比《红楼梦》小说晚得多的京剧《三岔口》……

就在这首鼠两端、举棋不定、僵而又僵中,贾府巨变来了……

忽喇喇似大厦倾,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凤姐还有家可治理吗?

宝黛还能诗情画意吗?

探春还有用武之地吗?

遗憾的是,曹雪芹如何处理天才巨著的“最后辉煌”,我们看不到。

遗憾的是,《红楼梦》令研究者和读者深感遗憾的事实在是太多了。


34.黛钗交好和宝黛深情36.紫鹃试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