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红麝香串事件
黛玉宝钗都是聪明的姑娘,
两个姑娘有完全不同的聪明,
黛玉的聪明用来获取诗意的栖居和宝玉的心,
宝钗的聪明用来获取贾府的人缘和婚姻形式。
宝黛爱情在甜蜜地向前发展,薛宝钗似乎对宝黛的亲密和谐一点儿辙都没有,但是突然间,波澜从天而降。贾元春赏端午节礼,把贾宝玉跟薛宝钗同等看待,引起轩然大波。
我们依据小说的发展线索把宝钗和黛玉的对垒理一理:
元妃归省黛钗旗鼓相当
第17至18回,贾元春归省时,薛宝钗和林黛玉在贾元春眼里分量和印象是同样的,她们都比贾府的姐妹强。这当然指她们写的诗比贾府的姑娘写得好。那么她们写的是什么诗?
薛宝钗写了首七律《凝晖钟瑞》:
“芳园筑向帝城西,
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
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著宸游夕,
孝化应隆归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
自惭何敢再为辞。”
红麝香串事件
薛宝钗的诗,从题目到内容都是颂圣,是雍容典雅、巧妙的颂圣。“凝晖钟瑞”是光辉瑞象的意思,晖,是日光;瑞,也是光,是吉兆。都是指皇帝和皇后。“高柳喜迁莺出谷”是说贾元春这只美丽的小黄莺从贾府的幽谷迁到了皇宫的高柳上;“修篁时待凤来仪”,是幽静的竹林等待凤凰来。这两句都是歌颂元妃的身份,“文风已著宸游夕”是说贵妃归省还把帝王提倡诗歌的传统带来,“孝化应隆归省时”,是说贵妃省亲遵守的是封建宗法。“睿藻仙才盈彩笔”是歌颂元妃的诗才,而且说,因为有了元妃的诗,她都不敢再写了。薛宝钗的马屁拍得非常到位又不失身份。薛宝钗如果是男子,是伴驾的重臣、文臣,一定能用得体的言论和颂圣诗,使得“龙颜大悦”。估计薛宝钗后来跟贾宝玉结婚之后,就是想按照这种思维模式来改造贾宝玉,最后把贾宝玉改造得极不耐烦,干脆出家当和尚。
林黛玉写了首五律《世外仙源》:
“名园筑何处,
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
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
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
宫车过往频。”
这首诗也是颂圣的,但比薛宝钗含蓄,题目就不完全是颂圣。而且前四句是写景。这诗写得很典雅,带点儿仙气。小说里却说林黛玉是“胡乱”做的,说明她特别聪明。如果林黛玉也是朝臣的话,可能就是唐明皇身边那个恃才傲物的李白。
如前所述,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聪明的姑娘,但是她们有完全不同的聪明。林黛玉的聪明用在获取贾宝玉的爱情和写诗上,薛宝钗的聪明用在获取贾府的人缘和金玉良缘上。贾元春归省时,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位聪明的姑娘都在琢磨事儿,但琢磨的是完全不同的事。林黛玉琢磨着展示诗才把众人压倒,其实,一个女孩写诗比其他人写得好,在封建家庭里能起什么作用?什么作用也起不了;薛宝钗艳羡着、琢磨着皇妃表姐的权势,在薛宝钗的潜意识当中,如果能借助这个权势,她自己岂不可以直上青云?
贾宝玉根据贾元春的要求写诗时,林黛玉和薛宝钗都围着他转。两人的表现也不一样。林黛玉干脆当枪手,替贾宝玉写《杏竿在望》。结果被贾元春指定是贾宝玉的四首诗中最好的。而薛宝钗提醒贾宝玉在言词上迎合贵妃。不要用“绿玉”而要用“绿蜡”,因为贾元春不喜欢“绿玉”,把“红香绿玉”改成了“怡红快绿”。贾元春的好恶,大观园题额的贾宝玉没注意到,薛宝钗却注意到。这个细节,说明薛宝钗知道迎合皇妃表姐。贾宝玉听了后,对薛宝钗说以后不叫“姐姐”叫“一字师”,薛宝钗说:“谁是你姐姐?上边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呢。”薛宝钗对贾元春真是艳羡不已。薛姨妈带薛宝钗到京城来是想参加选秀,看来她自己没穿上黄袍,就开始琢磨利用穿黄袍的了。
贾元春归省对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印象是:“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所及。”薛宝钗和林黛玉不相上下。
从元妃归省,薛宝钗就尽力讨好贾元春。元宵节贾元春送出来的灯谜,薛宝钗近前一看,并无新奇,嘴里却称赏,只说难猜,其实她早就猜着了,却故意寻思。
薛宝钗是生活在现实中的“时宝钗”,擅长审时度势。会对关键的人下关键功夫。用现在的观点来看,薛宝钗非常会判断环境、利用环境,也会创造机遇。
林黛玉是生活在诗歌、云端的仙女,她只会争取贾宝玉的爱心。至于如何争取婚姻形式?如何得到家长、还有高踞家长之上的贵妃姐姐的支持?这方面的工作,她一件也不做,可能她都没想到做。
宝钗渐渐得宠黛玉并未失宠
薛姨妈本是带女儿到京城候选,住进贾府之后,这件事连提都不提了。她在贾元春封皇妃后,确定了女儿的婚姻方向,是做荣国府的宝二奶奶,开始宣传“金玉良缘”。林黛玉最初把这舆论当玩笑看,没在意。薛宝钗渐得人心,林黛玉有点儿心理不平衡了。最典型的就是贾母出资给薛宝钗做生日。
薛宝钗会眼明手快地抓住眼前一切机会,扩大战果。贾母出资给她做生日,这是多大面子?说明她得宠了,如何进一步讨贾母欢心?哄老太太。贾母问薛宝钗喜欢听什么戏文,喜欢吃什么食物,薛宝钗素知贾母年迈之人,喜欢热闹戏文、吃甜烂之物,就依贾母素喜者说了一遍。贾母当然更喜欢。
薛宝钗这样做,是机会主义?还是与人为善?都有一点儿。通过收敛自己、尊重他人,给自己创造机遇,是薛宝钗给我们的启示。
薛宝钗投合贾母,其用意仅仅是为讨长辈喜爱?还是有更深的想法?林黛玉当然不会看不出。她很不高兴,又不能向别人发作,只能向贾宝玉莫名其妙地发脾气。贾宝玉对林黛玉说,你想听什么戏,一会儿我点。林黛玉说,那你专门请个戏班子唱,不用借别人的光。幸好贾宝玉很会哄,两个人没闹起来。
有的红学家分析,贾母出钱给薛宝钗过生日,说明贾母心里开始对“金玉良缘”动心了,甚至提到议事日程上了。其实,贾母给薛宝钗做生日,并不是对“金玉良缘”动心,而是贾母个性所决定的。为什么这样说?贾母喜欢热闹,给薛宝钗过生日,是她的取乐活动,也表现了她高超的外交手段。王夫人是荣国府总管,薛姨妈是她的亲妹妹,又是贾母亲自出面婉留住到贾府的亲戚。现在薛宝钗来贾府过第一个生日又是十五岁整生日,贾母出钱给薛宝钗过生日,是老太太给儿媳妇面子,是老太太讲究待客之道,不见得是对薛宝钗有什么想法。更不是贾母开始疏远林黛玉。就是在薛宝钗的生日宴席上,贾母也还在细心地照顾着心爱的外孙女儿林黛玉。
薛宝钗生日席上,贾母先让薛宝钗点戏,第二个让操办宴会的王熙凤点,第三个就叫林黛玉点,把林黛玉排到贾宝玉前边,贾母一点儿也没冷落外孙女儿。林黛玉也很懂事,她让薛姨妈、王夫人点,贾母说什么?“今日原是我特带着你们取笑。咱们只管咱们的,别理他们。我巴巴的唱戏摆酒,为她们不成?他们在这里白听白吃,已经便宜了,还让他们点呢?”贾母很厉害。她似乎是调侃王夫人薛姨妈,其实是安抚林黛玉,把不过生日的林黛玉跟过生日的薛宝钗一锅煮,“我特带着你们取笑”,“咱们只管咱们”。贾母说的都是复数,不是薛宝钗单个儿。说明贾母不管给谁过生日,都是为了她自己取乐。
《红楼梦》里唱戏从来不是简单唱戏,唱戏总会唱出点事来,关系到人物之间的关系乃至人物命运的事。薛宝钗过生日唱戏就唱出两件很有意思的事。
第一件:薛宝钗讨好贾母点热闹戏文,鲁智深醉闹五台山。贾宝玉很不耐烦,说,你只好点这些戏。没想到薛宝钗知识面非常广,立即把《寄生草》背诵下来,而这支曲子的内容居然就是将来贾宝玉的结局:“谢慈悲剃度在五台山下”,贾宝玉跟鲁智深一样,出家为僧;“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薛宝钗跟贾宝玉虽然成亲,贾宝玉却因为忘不了林黛玉而狠心抛弃了薛宝钗悬崖撒手;“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是贾宝玉的结局。薛宝钗做梦也想不到,她的无书不识,对贾宝玉的出家起了导引作用。
贾宝玉听薛宝钗背诵《寄生草》,高兴得拍膝画圈儿,赞扬薛宝钗无书不读。林黛玉讽刺:还没唱《山门》,你倒就《妆疯》了。林黛玉的话说得非常巧妙,又说得醋溜溜的。这些描写非常有分寸。
第二件:王熙凤暗示说有个戏子像林黛玉,结果惹起了一场大风波。
有不少红学家认为,王熙凤暗示小戏子像林黛玉,就是王熙凤倒向“金玉良缘”。我认为根本不是。王熙凤为什么要暗示小戏子像林黛玉?有人解释是王熙凤通过贾母给薛宝钗办生日看出贾母有成全“金玉良缘”的倾向,转舵讨好薛宝钗、取笑林黛玉。我以为恰恰相反,小说很明确地写,是因为贾母深爱那做小旦和小丑的。命人带进来后,“细看越发可怜见”。贾母为什么“深爱”?为什么细看之后越发怜爱?潜意识当中,正是因为这个作小旦的模样儿像她心爱的外孙女儿!王熙凤不会琢磨不出贾母的心思,她就是提醒大家,贾母爱这个小旦的原因是因为爱林黛玉。但是王熙凤比猴还精,如果她直接说小旦像林黛玉,岂不成了拿林黛玉比戏子?王熙凤说得非常高明:“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王熙凤明明是叫大家看出来,心里有数不要说。薛宝钗看出来了,“便只一笑,不肯说。”薛宝钗笑,带点儿幸灾乐祸,林黛玉像小戏子!她不肯说,因为薛宝钗不会做叫贾母不高兴的事。贾宝玉亦猜到了,他不敢说。没想到史湘云口没遮拦地说出来。结果是林黛玉跟贾宝玉大闹了一场。特别是贾宝玉说到:“我并没有比你,我并没有笑,为什么恼我呢?”林黛玉回答:“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家比了笑了的还厉害呢?”这话什么意思?实际就是说你贾宝玉永远只能站在林黛玉的立场上,千方百计地维护才对。当然,这是因为彼此关系不一般,才对你有这样的要求。所以贾宝玉听了,无可分辩,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薛宝钗过生日,说明她渐得人心,但林黛玉并没有失去贾母和王熙凤对她的呵护。林黛玉还进一步得到贾宝玉的呵护,这也是曹雪芹的高明之处。
元妃对“金玉良缘”的指婚试探
贾元春端午节赏的礼是:薛宝钗跟贾宝玉一样,是: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两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林黛玉跟迎春、探春、惜春一样,没后边两种。
贾宝玉感到不可思议。为什么林姑娘的跟我不一样,反而是宝姑娘跟我一样?莫不是传错了?袭人回答从宫里传出来,一份一份写明了。贾宝玉的心理很正常,他是贾母最心爱的孙子,林黛玉是贾母最心爱的外孙女儿。贾元春应该理解祖母心思,把林黛玉跟贾宝玉一样看待。为什么她送节礼厚宝钗而薄黛玉?
贾元春在归省时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赏赐不分厚薄,为什么到端午时就变了?红学家有各种解释。
一种认为,贾元春这就是“指婚”暗示。早期点评家有人说,贾元春把凤尾罗和芙蓉簟同时赐给贾宝玉和薛宝钗,就是让他们同结丝萝共枕席。现代评论者认为,贾元春有政治头脑,考虑到跟“四大家族”的薛家联姻对贾府有利,做出抉择。
一种认为,贾元春根本没有“指婚”的意思。贾元春给薛宝钗的赏赐重,是重客之礼。因为薛宝钗跟贾府的关系比林黛玉远,她是客。何况有贾母、贾政、王夫人在,贾元春不会专断地指婚而不听祖母、父母的意见,甚至她可能还得听听弟弟的意见。而且没有一条脂评分析到贾元春的赏赐是指婚。
我认为,贾元春给贾宝玉和薛宝钗同样赏赐,是对“金玉良缘”放带有指婚意向的试探气球。为什么说是个试探气球呢?从血缘上来说,薛宝钗跟贾母没有任何关系,而林黛玉是贾母的亲外孙女儿。贾元春完全没必要因赏赐薛宝钗和林黛玉不一样让祖母不高兴。但是她就是这样做了。说明什么?说明她有更重要的缘故需要这样做。何况,端午节之后马上就是夏天,贾元春赏赐的礼都是夏天用的,给所有人扇子,给贾宝玉和薛宝钗细竹编的席子。宫里不会缺少一件席子也给林黛玉。但贾元春就是故意不给林黛玉,独独把薛宝钗和贾宝玉并列,当然有特殊用意了。
贾元春有可能在王夫人的说服下介入“金玉良缘”,这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贾元春归省已写到,椒房贵戚每月两次到宫中探望。王夫人会不会借探望机会向贾元春游说“金玉良缘”?完全可能。但不管王夫人还是贾元春,在贾母没开口的情况下,哪个也不敢开口。所以,贾元春借端午节赏赐放出个试探气球。如果贾母积极响应?可能下一步就是给贾宝玉和薛宝钗指婚,如果贾母消极反应,即使是贵妃,她也不能不照顾到老祖母的情绪和意见。
那么,贾母的反应是对薛宝钗有利还是对林黛玉有利?我认为是对林黛玉有利,这是我要在后边《清虚观打醮》中分析的。
贾宝玉痴情独钟林黛玉
贾元春的赏赐在宝黛爱情中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事件。可以叫“红麝香串事件”。
先看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反应。
林黛玉平时对“金玉良缘”很敏感,但并没太在意。现在贾元春通过赏赐把贾宝玉和薛宝钗画了等号,可不是一件小事。为了安抚林黛玉,贾宝玉先颠颠地叫紫鹃拿了自己的赏赐送到潇湘馆叫林黛玉挑。意思是,贾宝玉不管得到什么人赏赐,哪怕就是亲姐姐赏赐,他都得先上交林黛玉!林黛玉说什么?昨儿也得了,二爷留着吧。林黛玉那样自尊,绝不会挑上后边两件跟薛宝钗取得“平衡”,那样她心里更不平衡。
等贾宝玉遇到林黛玉时,更是巴巴儿地上去问,我的东西叫你挑,你为什么不挑?这会儿林黛玉把心事直接说出来了:“我没这么大的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
林黛玉很敏感,知道贾元春对金玉良缘表态了。贾宝玉也不傻,当然也知道贾元春这样赏赐的意义。所以林黛玉一说“金玉”,贾宝玉马上说:“除了别人说什么金什么玉,我心里要有这个想头,天诛地灭!万世不得人身!”
跟过去几次贾宝玉得罪了林黛玉发的誓相比,比如说变个大忘八给林黛玉驮碑,嘴上长个疗烂了舌头。贾宝玉这次发的是地地道道的毒誓、重誓。
林黛玉自然知道这个誓言的分量,忙又笑道:“好没意思,白白的说什么誓?管你什么金什么玉呢。”
林黛玉对贾宝玉表示了完全信任,贾宝玉意犹未尽,进一步向林黛玉表白:“我心里的事也难对你说。日后自然明白。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要有第五个人,我也说个誓。”这是又一次的“准爱情表白”,贾宝玉连嫡亲的姐姐贾元春都放到林黛玉后边了,情况是再明确不过了。林黛玉也应该放心了。但是顽皮的林黛玉还是要调侃贾宝玉:“你也不用说誓,我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林黛玉调侃的结果是再次得到贾宝玉的保证:“那是你多心,我再不的。”
再看薛宝钗的对贾元春赏赐的反应。
林黛玉和贾宝玉正在亲密交谈时,宝钗恰好从那边来了,两人就走开了。两人是各自走开?还是一起走开?曹雪芹没写,这也很有意思,因为不管是各自走开还是一起走开,薛宝钗都不舒服。如果一见了薛宝钗就各自走开,说明他们两人避嫌;如果是两人一起走开,说明他们公然不理薛宝钗。而薛宝钗很有修养,分明看见,只装看不见。
那么薛宝钗对贾元春的赏赐是什么态度?曹雪芹写得很含蓄。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所以宝钗总是远着宝玉。这次见元春所赐东西独她和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幸亏宝玉被黛玉缠绵住了,心心念念只记挂林黛玉,并不理论这事。
从曹雪芹这段描写看,似乎薛宝钗对金玉良缘很不积极,完全是她的母亲在操纵,她是很自重、很收敛的。情况是不是这样?似乎不完全是这样。因为,以薛宝钗的聪明,她不会不明白,薛姨妈向王夫人宣传金锁必须和有玉的结亲,实际上就是公开向王夫人求婚。按说古代女家向男家求婚是很没面子的。而向来不喜欢什么花儿粉儿首饰之类的薛宝钗偏偏整天把沉甸甸的金锁戴在脖子上。这是对“金玉良缘”的默认式宣传。至于对贾元春赏赐给她的礼物跟给贾宝玉的完全一样,她如果真觉得没意思,应该不让任何人联想到贾元春的赏赐才对,而她偏偏又把贾元春赏的红麝香串戴到了自己的胳膊上!这不成了招摇过市?所以,曹雪芹写这位大家闺秀常常皮里阳秋。
贾宝玉明明自己有红麝香串,偏偏要看薛宝钗的,于是薛宝钗从胳膊上褪下来,又因为丰满,不容易褪,贾宝玉看到雪白的一段酥臂,动了羡慕之心:“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自恨没福得摸。”
历史常跟人开玩笑,你想走进这个房间,却走进了另一个房间,贾元春想借红麝香串放个“金玉良缘”的试探气球,结果是使得宝黛爱情又有了新的进展。两个人先是互明心迹。贾宝玉连续变幻三种说法,证明林黛玉在他心里的地位:第一,他绝对不想什么“金玉良缘”;第二,林黛玉在他心目中是排在祖母、父母之后的第四位,位在同父同母的贵妃姐姐之上;第三,他绝不会见了宝姐姐忘了林妹妹,请林妹妹不要多心。更有意思的是,贾宝玉居然见到姐姐想到妹妹。当贾宝玉羡慕起薛宝钗雪白酥臂时,他想到的,居然是可惜没长到林妹妹身上!完全成了“看到‘姐姐’也是想到‘妹妹’”!贾宝玉虽然看美丽的薛宝钗看呆了,被林黛玉讽刺成“呆雁”,但是贾宝玉一心专恋林黛玉却已经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