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贾府的结局——刘姥姥进大观园(四)

字数:5741

《红楼梦》沿宝黛爱情和贾府盛衰两条线发展,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是贾府盛衰的隐线,

一进、二进荣国府埋下三进荣国府情节线索,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刘姥姥在小说里起双重作用。一方面,刘姥姥是成功的艺术形象,这个形象特别是在进大观园时矗立起来。大观园是个百花齐放的大花园,假如以花比喻人,那么,林黛玉像清愁的芙蓉,薛宝钗像华丽的牡丹,史湘云像丰韵的海棠,探春像日边红杏倚云栽,李纨像枯枝老梅,凤姐像艳丽的芍药,贾母像是她游园时戴在头上的大红菊花。而刘姥姥则像是无意中插到大观园百花园里的苦菜花。另一方面,刘姥姥在小说结构上有重要作用。《红楼梦》沿两条主要线索向前发展,即宝黛爱情和贾府盛衰,这两条线索错综交织着往前发展。刘姥姥是对主要线索起提拉作用的辅助线索,这说起来有点儿拗口,既是辅助,又能提拉。

我们把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各加四字评语: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忍耻求助;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知恩还礼;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仗义救难。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忍受着求人的屈辱到贾府打抽丰。当时刘姥姥的生活到了绝境,她本来就没儿子,到女婿家帮助照顾外甥,女婿家又穷得过不下去。刘姥姥不得不厚着脸皮、硬着头皮,到贾府打抽丰。这是非常尴尬的局面。但是刘姥姥应付下来,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其实曹雪芹写刘姥姥求助并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刘姥姥这个小人物,观察贾府盛衰,反衬贾府盛衰。《红楼梦》第6回回目是“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红楼梦》的前5回,是全书纲领性的总介绍,从第6回展开小说情节,刘姥姥居然跟贾宝玉相提并论。曹雪芹为什么这样做呢?曹雪芹说,荣国府有三四百号人,一天的事总得有二三十件,乱麻一样,从哪儿说起?恰好千里之外,有个芥豆之微的人家,跟荣国府多少有点儿瓜葛,倒不如从他们说起算个头绪。为什么一个芥豆之微的家能成为荣国府这个豪富之家的头绪?就是因为刘姥姥是荣国府盛衰的见证人,这个芥豆之微的家将来要跟赫赫扬扬的贾府发生地位颠倒。

贾母与刘姥姥相会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她跟贾府的地位完全颠倒过来。刘姥姥非但不是来求帮,反而是来解困扶危。刘姥姥看到荣国府抄家后的惨状,把被卖到妓院的巧姐救了出来,收为外孙媳妇。刘姥姥这样做,是知恩报恩。因为,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二进荣国府,贾府给了她帮助。一进荣国府给了她帮助的是王熙凤,王熙凤向刘姥姥行善,实际是给自己积德,这就是《红楼梦》曲《留余庆》说的,因为王熙凤当年积了阴功,被狠舅奸兄卖进妓院的巧姐儿才得遇恩人刘姥姥。王熙凤跟刘姥姥这种施恩、报恩的因果关系,《红楼梦曲》叫做“乘除加减,上有苍穹”。意思是人生一切荣辱穷通,都是根据上天的意志。行善就有善报。二进荣国府向刘姥姥行善的是贾府的多个人物,这些人物,比如说贾母,会不会跟巧姐儿一样受到刘姥姥帮助?值得思考。

曹雪芹笔下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文字已经失传了。根据《红楼梦曲》和脂砚斋的评语,曹雪芹笔下的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救助了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儿。现在通行本续书写巧姐是在被王仁、贾环、贾芸密谋卖给外蕃做妾时,被刘姥姥接走,最后许给一家乡村大财主。其实,这并不是曹雪芹的构思。“红楼梦曲”透露巧姐是被“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卖到青楼。巧姐的舅舅王仁肯定参与这件事,贾环虽坏,却不是“狠舅奸兄”,是叔叔,贾芸跟凤姐身边的小红相好,在贾府败落时救过贾宝玉,不太可能参与陷害巧姐。有人说这个“奸兄”是李纨的儿子贾兰,这比较离谱。从各种迹象上看,贾蔷有可能是那个“奸兄”。按照曹雪芹的构思,巧姐被卖到妓院后,刘姥姥把她救出来带回家给板儿为妻,荣国府的国公小姐变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妇女。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一进荣国府、二进荣国府,文本和脂砚斋评语里边透露得很明确。我们从几方面看看:

一进荣国府埋伏刘姥姥三进救苦求难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即第6回开头题诗、回末诗句、评语透露出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发生的事件:

第6回的开头题诗、回末诗句、开头及文中的评语反反复复地说明,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受到王熙凤的恩惠,三进荣国府的刘姥姥以超乎寻常的侠肝义胆报答了王熙凤的恩惠。

第6回开头有这样一首诗:

“朝叩富儿门,富儿犹未足。

虽无千金酬,嗟彼胜骨肉。”

红学家把这首诗称作曹雪芹的“标题诗”,意思是解释这一回目的诗。这首诗什么意思?刘姥姥到荣国府来求帮,是“朝叩富儿门”,但是富儿虽然很富贵,却仍然对自己的富贵不满足,这就是“富儿犹未足”,指的是王熙凤跟刘姥姥诉艰难,说“大有大的难处”。后来刘姥姥如何报答曾经给她帮助的“富儿”?当王熙凤遇难时,刘姥姥虽然没有能力拿出千两银子来报答她,但是刘姥姥对王熙凤的帮助胜过其亲兄弟。巧姐被狠舅奸兄卖掉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刘姥姥仗义行善救了她。

刘姥姥对待王熙凤及其女儿的情分超过王熙凤的亲骨肉,这是第6回回前诗暗含的意思。回末诗像复式咏叹调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得意浓时易接济,受恩深处胜亲朋”。

字面意思是:当贾府(和王熙凤)得意时,接济穷人比较容易,但这个受到恩惠的穷人却把贾府施恩的事埋藏到心灵深处,最终做出胜过至爱亲朋的报答。根据曹雪芹的构思,贾府有势力时,受到贾府恩惠的不止刘姥姥,贾雨村就完全靠贾府势力起家,他受过贾府的大恩远远超过刘姥姥。贾府败落时,当年受过大恩的贾雨村没报恩(可能还落井下石),刘姥姥却挺身而出,救了巧姐。

回前题诗和回末诗句一前一后像“重唱”一样写出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和三进荣国府如何关联。第6回回前和文本中多次评语则详尽具体地分析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如何跟三进荣国府联系起来。

第6回开头评语:“借刘妪却是写阿凤正传,并非泛文,且伏二进三进及巧姐之归着。”

意思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其实是写王熙凤的妙笔,也就是说,刘姥姥起着捧出王熙凤的作用,而且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伏下了二进荣国府和三进荣国府的线索,巧姐的命运将要由刘姥姥归结。

第6回在王狗儿跟王夫人“略有些瓜葛”旁边有这样的评语:“略有些瓜葛是数十回后之正脉也”。

这句话需要推敲,“略有些瓜葛”是多少能扯上点儿关系。王狗儿的父亲当年跟王夫人的父亲连过宗,所以叫“略有些瓜葛”,实际是生拉硬扯攀贵亲。“正脉”是正儿八经的亲戚,最亲的当然就是儿女亲家。而且刘姥姥跟贾府成正儿八经亲家时,并不是刘姥姥上赶着贾府,反倒是刘姥姥低就。为什么这样说呢?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周瑞家的把刘姥姥带到王熙凤跟前,刘姥姥还不好意思开口要钱,周瑞家的递眼色提醒刘姥姥抓紧时间开口。刘姥姥才忍耻说出求帮的话。小说用了“忍耻”两字,在“忍耻”上边有段脂砚斋评语:“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作者并非泛写。”什么意思?老太太因为能够忍受屈辱,所以后来才有招巧姐做孙媳的事。荣国府的正枝正孙巧姐嫁给农村的穷孩子板儿怎么还会成了刘姥姥的耻辱?那就是因为巧姐已经是烟花女子,刘姥姥为了报答王熙凤的恩情,花钱把巧姐儿从妓院里赎出来。巧姐已经不是国公府的千金小姐而是青楼女子,刘姥姥收留巧姐,不仅不是巴结贾府,还成了贾府的恩人。

在已经失传的靖本的脂砚斋评语中,还暗示,刘姥姥救巧姐是应关在狱神庙的王熙凤之请求而做的,这段批评批在“遇难成祥、逢凶化吉”这段文字旁边:“应这话固好,批书人焉能不心伤。狱庙相逢之日,始知‘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实伏线千里,哀哉伤哉,此后文字,不忍卒读。辛卯冬日”。这段话说明,当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时,荣国府已经完全败落,王熙凤关在狱神庙里待罪,巧姐儿被卖进了妓院。刘姥姥跟王熙凤相逢于狱神庙。因为刘姥姥的介入,巧姐才得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二进荣国府埋伏巧姐和板儿结“香缘”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埋下了板儿将要和巧姐成亲的伏笔。曹雪芹很擅长草蛇灰线,伏线千里。贾母带着刘姥姥到大观园各地转,王熙凤的女儿和刘姥姥的外甥,两个年龄相仿的小娃娃在大观园宴席相遇,当时还叫“大姐儿”的王熙凤之女抱个大柚子玩耍,看到板儿有佛手,就跟板儿要。板儿不给,巧姐哭了。众人用巧姐儿的柚子换了板儿的佛手。板儿看到柚子又香又圆还可以当球踢,就不要佛手了。这段描写旁有条脂砚斋短评:“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什么意思?小孩子之间争东西,本来是人之常情,但作者借这个似乎是人之常情的小细节埋下了后文的伏线,那就是这两个小孩将来要成为夫妇。还有条长评:“柚子,即今香圆之属也,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通前后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漏泄。岂独为刘姥姥之便言博笑而有些一大段文字哉。”这段评语说明,板儿跟巧姐就像柚子的香圆一样有姻缘(“圆”同“缘”音同),佛手的出现是暗示刘姥姥领巧姐儿走出迷津。

巧姐的名字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后给取的。按说,王熙凤之女是多么金贵的王府小姐?她的名字应该由其祖父贾赦取,偏偏不是,是由贫穷的刘姥姥给取的。王熙凤请刘姥姥帮助给女儿起名字很有人情味。王熙凤说,请刘姥姥起名是想借借她的寿,而且贫苦人起的名可能压得住。刘姥姥给起了“巧哥儿”的名而且说,这叫以毒攻毒,将来会遇难呈祥、逢凶化吉。王熙凤对刘姥姥说,希望她将来能应验了你的话,后来事情的发展,跟刘姥姥说的一点儿不错。

巧姐·[清]吴友如 作

实际上,王熙凤一生得益于两位老太太:贾母,王熙凤的大后台;刘姥姥,王熙凤的恩人。王熙凤在前80回千方百计讨贾母的欢心。贾母成为王熙凤不折不扣的大保护伞。这一点,连“世外高人”林黛玉都看得清清楚楚。后30回贾母离开人世不能保护王熙凤时,刘姥姥给了王熙凤关键性帮助。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两宴大观园之后,刘姥姥跟王熙凤的关系发生突破性变化。王熙凤是个有政治头脑的人,也是个有才能的人,什么样的人有处事头脑,什么样的人有才能,她一眼就能看穿。王熙凤不再把刘姥姥当成前来打抽丰的穷人看待,而当成有经验的老人来尊敬了。刘姥姥在潇湘馆闲谈时说很想用青纱做衣服,王熙凤满足了她的愿望,还送她月白纱做里子。王熙凤送给刘姥姥东西时,不再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她那副居高临下管家奶奶腔调,而是很有人情味:“不过寻常的东西,好也罢,歹也罢,带了去,你们街坊邻居看着也热闹些,也是上城一次。”凤姐跟刘姥姥的交往甚至带亲情味。当时的王熙凤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这个叱咤风云的荣国府管家婆有朝一日会从权力顶峰跌落,而自己宝贝女儿,金贵的王府小姐巧姐儿将来先要掉进泥淖,然后被刘姥姥救出火坑,做了贫妇刘姥姥的外孙媳妇。

“雪下抽柴”埋伏贾府将遭遇火灾

不少红学家认为,刘姥姥二进荣国府预伏了整个贾府的结局。刘姥姥正在跟贾母编“雪下抽柴”的故事,忽然传来“马棚走水”(失火),贾母止住刘姥姥不让再往下讲,派人到火神跟前烧香。多数红学家据此认为,这也是预伏贾府的命运,贾府被抄家后又遭受了一场大火,烧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在贾府败落过程中,贾母如何?如果曹雪芹把贾母写成“全福”之人,她该在贾府败落前寿终正寝。如果曹雪芹不想把贾母写成“全福”之人,这是完全可能的,因为《红楼梦》的主要人物,任何善良可爱的人物,没有不是悲剧结局的。贾母也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贾母会死在贾府大厦已倾时。而且,有贾母原型资格的曹寅寡妻李氏,在曹府被抄时还活着。如果曹雪芹把贾母之死安排在贾府被抄之后,那就会成为写沧桑巨变的重要笔墨,成为跟秦可卿出丧鲜明对比的笔墨:

秦可卿是身份最低的重孙媳,贾母是身份最高的老祖宗,两人身份发生强烈对比;

秦可卿之丧是在贾府“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时进行,奢华无比,贾母之丧是在“忽喇喇似大厦倾”时发生,寒酸异常。丧事规格发生强烈对比。

遗憾的是,曹雪芹笔下的贾母之丧已是永远的谜。通行本续书写到贾母之死,临死前散余资,安排贾府后事。这样描写不合情理。前80回多次写到贾母之富,王熙凤说她是“金的银的压塌了箱子底”。抄家者怎么会放过贾母不抄?抄家损失最惨重的,应该是贾母和凤姐。高龄的贾母惊吓得病,她撒手西去时,她的子孙、侍女或被关或被卖,贾母不仅不会有风光大丧,甚至可能连棺材和装殓衣服都没有。那么,会不会是刘姥姥既帮助了巧姐也帮助了贾母?

这样说有没有道理?有一点儿。

周瑞家的说:刘姥姥跟贾母投缘,是“天上的缘分”。这是句很重的话,《红楼梦》里边只有木石姻缘是天上的缘分。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她的“地位”已经跟一进荣国府天差地别,成了贾母的贵客。刘姥姥进贾府,是冲着王夫人来的。跟她告别的,却是贾母。此前因为贾母病了,太医看病,众人都在,王夫人也在。曹雪芹没用一个字写刘姥姥如何跟她的“正头香主”王夫人告别,却写了跟贾母告别。贾母还说:我身上不好,不能送你。两个身份完全不同的老太太本来毫不相干,却在两宴大观园时发生了数次精彩的交流。最后还有这段感情色彩很浓的依依惜别。贾母对刘姥姥说“不能送你”,很可能最后送贾母的,却是刘姥姥。刘姥姥甚至有可能用贾母送给她的衣服装殓贾母归西。当然这只是我的“合理推测”,并没有文本和脂砚斋评语的依据。但从《红楼梦》写贾母跟刘姥姥交往的笔墨看来,出现这样的情节,不是没有可能。从小说家创造强烈对比的情节的需要来看,不是没有必要。

第42回在庚辰本里边占22页,贾府各色人等如何送刘姥姥离开,居然占了几乎一半儿。贾母送的什么东西,王夫人送的什么东西,王熙凤送的什么东西,甚至鸳鸯、平儿送的什么东西,一件一件,一桩一桩,清楚详尽。贾府从上到下,从贾母到王夫人,从王熙凤到鸳鸯、平儿,跟刘姥姥广结善缘,深结善缘。这样的“善缘”自然会得到善报。收留烟花女子巧姐是最突出的表现。

醉卧怡红院埋伏穷通交替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跟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同时出现在第六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就直接跟贾宝玉挂上钩,贾宝玉细心地劝告妙玉把刘姥姥用过的茶碗送给刘姥姥,刘姥姥游园之后醉卧怡红院。

怡红院是大观园最讲究的地方,是大观园之首。贾政带着贾宝玉游园时,是从正门进去的,看到的是贾宝玉认为应该叫“红香绿玉”的芭蕉、海棠。刘姥姥醉卧,是从后门进去的,看到的是七八尺宽的水池。贾政到怡红院迷了路,刘姥姥到怡红院也迷了路,贾政到怡红院看到大穿衣镜,刘姥姥到怡红院也看到大穿衣镜。贾政看到穿衣镜后,就在贾珍的带领下出了后院。后院是什么样儿?没有从贾政的眼里写出来,却从刘姥姥的眼里写了出来。曹雪芹是个大画家,所以,他笔下的风景描写是画家描绘方法。一遍一遍地描。不是摄影家的方法,一次成像。

刘姥姥在金彩珠光、左一架书、右一架屏的怡红院,伸手乱摸,居然从紫檀板壁上摸到开关,进入宝二爷的卧室,看到一副最精致的床铺,就睡熟在床上,来了个酒屁臭气满室。一个贫穷的农村老婆子,睡到贾府最尊贵的“凤凰”宝二爷的床上,作者似乎是为了提醒人们转眼间不知身后事。人生风云变幻难以预测,有朝一日,这位公子哥儿,也会跟这位贫婆子一样。根据脂砚斋评语提供的线索,家世沦落后的贾宝玉寒冬腊月围着破毡,饥肠辘辘,只能噎酸虀。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还跟花袭人挂上了钩。

很多红学家都把贾府盛衰的辅助线索看作是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其实,应该把刘姥姥和花袭人看成是同一条线索,同一条辅助线索,那就是崛起的小人物线索。红学家常注意贾府大人物兴衰,岂不知小人物兴衰同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有着反讽意义:

花袭人——昔日荣国府的家奴变成后来贾宝玉的“孟尝君”;

刘姥姥——昔日硬跟贾府攀亲变成贾国府正枝正宗的亲戚。

刘姥姥的活动是贾府盛衰的一条隐线,这是红学家共识。实际上花袭人在小说布局中有超出刘姥姥的特殊重要性:她虽然仅仅是贾宝玉的侍女,却始终参与贾宝玉的感情活动,进而起雕镂主角个性的重要作用。她见证并参与贾府盛衰。袭人是前80回中唯一有确证跟贾宝玉有肌肤之亲的女性。袭人在怡红院描写中占很重分量。袭人总想介入、实际也介入了木石之情和金玉之缘。最重要的是,袭人经历了从贴身丫鬟,到宝二爷准姨娘,到嫁宝玉好友蒋玉菡,最后在贾府败落时“有始有终”养活昔日主子贾宝玉的全过程。花袭人和刘姥姥,两个不可能发生联系的人,竟在怡红院贾宝玉房中发生了联系,可谓奇中叠奇。至于这两个人在败落时如何发生联系,曹雪芹有没有写?都成了谜。


32.栊翠庵品茶——刘姥姥进大观园(三)34.黛钗交好和宝黛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