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栊翠庵品茶——刘姥姥进大观园(三)
妙玉不属于四大家族,
却位列“金陵十二钗”第六,
她能在《红楼梦》中惊鸿一瞥,
全靠一位穷婆子到她庵中吃茶。
中国古代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在“茶”上做的文章几十本专著也写不完。但是古代小说如何写饮茶?任何一位作家也没做到曹雪芹这个样。红楼人生事件也有品茶,它既是饮茶,又不仅是饮茶,还成为描写、展现人性的事件,成为小说情节发展依托,写得很巧妙。
红楼人物喝各种各样的茶甚至喝外国进贡的茶。喝茶有时会对某个人物命运起重要作用。比如,第八回,贾宝玉到梨香院看望薛宝钗回来,想喝他早上泡的枫露茶。宝玉说:那个枫露茶是泡三四次之后才出色。茜雪回答,那个茶李奶奶喝了。贾宝玉立即大怒,把茶碗摔了,把茜雪撵出去。茜雪从此在《红楼梦》消失,根据脂砚斋提供的线索,直到后三十回狱神庙茜雪才再次出现。令贾宝玉发少爷脾气的枫露茶是中国一种特制茶,取香枫的嫩叶按照制酒的办法提取其露,点到茶里边,既有茶的味道,又有枫叶的香味。
喝茶有时候还成为红楼人物如何应对环境的教材。林黛玉进府吃第一顿饭,就观察到贾府的人是先用茶漱口,然后再喝茶。这成为林姑娘进入国公府的人生第一堂课。
“吃茶”还成了红楼人物对人生重要问题的巧妙表达。王熙凤送了两瓶暹罗进贡的茶,再借着吃茶跟林黛玉开“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做媳妇”的玩笑,成为描写宝黛爱情的重要情节。
品茶栊翠庵
曹雪芹写茶写得最好的,却是刘姥姥在大观园的栊翠庵品茶。
栊翠庵品茶是《红楼梦》一个虽然不大、却意味深长的事件,既成为中国文学里边具体而微描写饮茶的经典场面,又让“金陵十二钗”之一的妙玉通过“饮茶”登场,做精彩表演。可以说,曹雪芹不仅借栊翠庵这碗茶写活一群人,还让这碗茶成为描写妙玉的主要笔墨。在世界文学之林,这类双面精妙描写实在不多见。
妙玉其人
妙玉其人,也可以叫“妙玉奇人”。她是贾宝玉梦游太虚境见到的金陵十二钗图册中,排在黛玉、宝钗、元春、探春、湘云之后位列第六的人物,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不属于四大家族的女子。妙玉为什么能在金陵十二钗中占据这样重要的位置?她是什么样的人?
曹雪芹在《红楼梦》前八十回总共给了妙玉五处、不到五千字的篇幅:
妙玉·[清]吴友如 作
第一次,借他人叙述对妙玉做侧面描写。第17至18回,省亲别墅盖完后,林之孝家介绍有位带发修行的妙玉,出身高贵,精通文墨,容貌秀美,性格孤僻,因为被权势不容,不得不离开故乡来到京城。王夫人因为妙玉是缙绅人家小姐,下帖子请她住持栊翠庵。妙玉跟林黛玉有很多相同之处:都是苏州人,都是从小父母双亡,都是自幼多病。林黛玉小时曾有和尚化她出家,妙玉自幼带发修行。
第二次,对妙玉的正面描写。第41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后,贾母带刘姥姥等进入栊翠庵品茶,是对妙玉为人秉性的细致描写。
第三次,对妙玉做侧面描写。第50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大观园诸诗人在芦雪广联诗,贾宝玉再次落第,李纨罚他到妙玉那儿讨红梅。然后,薛宝琴也到栊翠庵讨梅花,妙玉又主动送给薛宝钗、林黛玉等一人一枝梅花。
第四次,对妙玉做隐秘描写。第63回妙玉在贾宝玉生日时送贺帖,署个“槛外人”,贾宝玉不知道如何回帖,邢岫烟告诉宝玉,你回个“槛内人”就可。然后,邢岫烟对妙玉的为人做了详细评价。说她“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
第五次,对妙玉的正面描写。第76回林黛玉和史湘云凹晶馆联诗,联到林黛玉念出“冷月葬花魂”,妙玉出来止住,对黛玉湘云的诗做了点评,亲自笔录,并续上一大段诗。
简而言之,妙玉是位清丽的、杰出的、有高度文化素养和很高精神追求的才女。因为她性格孤僻,很多人对她不以为然。她的结局非常不幸,追求圣洁的她最终落入了最肮脏的境地。
从贾宝玉在第5回看到的判词、红楼梦曲的文本来看,妙玉是不被社会接纳、带一定叛逆性、最后被毁灭的人物。写妙玉的红楼梦曲叫《世难容》,曲文从多方面表现她为什么“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人长得美又有才能;“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她过高的精神追求和洁癖受到世人嫉妒、嫌弃;“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追求圣洁,号称万念皆空,实际上并不能消灭自身追求青春、追求幸福的正常意念;最后“好一似,无瑕美玉遭泥陷”,在世事变幻中,掉进了污泥般的社会最底层。
妙玉的气质、才华、洁癖、孤僻,虽然遁入空门却追求美好的诗意生活的个性,曹雪芹在前80回中,用不多的笔墨做了精彩表现。曹雪芹到底如何具体安排妙玉结局?现在已经看不到。《红楼梦》第5回提供妙玉结局的线索是“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意思很明确,那个时代的女人掉到淖泥中,只能有一种解释:成了风尘女子。现在已失传的靖藏本脂砚斋评语揭示,妙玉在贾府被抄后,流落瓜洲渡口,最后“红颜屈从枯骨”,成了达官贵人的玩物。但是靖本真是脂砚斋评本还是现代人造出来的?红学界有争论。对《红楼梦曲》写妙玉“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有人主张采用“肮脏”另一种解释,即采用高亢刚直之意,推测妙玉遭遇不幸时,进行奋力抗争并保持了清白。但是对个别字句的另类解释,并不能抵销曹雪芹对妙玉“终陷淖泥”命运的构思。按照第五回判词及红楼梦曲透露的线索,妙玉最后确实经历了从高洁到低贱的巨大人生蹉跌,不管她是屈辱地活着,还是受辱而死,都是大悲剧。至于妙玉的悲剧在多大程度上跟贾府兴衰、与贾宝玉命运有关联?从《红楼梦》文本和脂砚斋评语中都找不到线索。
刘姥姥进大观园,品茶栊翠庵,是写妙玉最集中最精彩的笔墨。
给史太君上茶
妙玉给贾母上茶细节很小,却意味深长。妙玉给贾母上的茶有讲究,泡茶的水有讲究,说的话也有讲究。
贾母带刘姥姥进栊翠庵,妙玉亲自捧了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小茶盘,里面放个成窑五彩小盖盅,给贾母上茶。茶盘、茶杯都得费点唇舌解释:茶盘是海棠花的样子,表面为雕漆填金,上边的图案是云朵中双龙烘托“寿”字。这样的茶盘多么符合贾母的身份和年龄!说明妙玉很懂得缙绅之家的规矩。妙玉为了表示对贾府老祖宗的尊重,居然拿出这么名贵的茶具!当然这因为她本来出身贵族之家,拿得出。众人是一色的官窑脱胎白盖碗,也是名贵瓷器。
贾母对妙玉说:我不吃六安茶。妙玉回答,知道,这是老君眉。
其实,老君眉也产自六安。六安茶是安徽名茶,分白茶和明茶两种。茶叶叶片上有茸毛的叫白茶,无茸毛的叫明茶。贾母不喝六安茶,应该是不喝档次相对低的明茶,比如说用老叶制成的瓜片。妙玉给贾母上的老君眉是白茶极品,茶叶叶片上满布银毫,针长如眉,茶味甘醇。也还可以有另一种解释:妙玉的老君眉根本不是六安产的,而是洞庭湖或武夷山的。妙玉一个修行的人,不仅享用这么名贵的茶叶,她还知道贾母不喝六安茶。她从哪儿知道的?从妙玉跟宝玉交往的描写来看,妙玉对贾母如此知根知底,她的信息可能来自贾宝玉。
贾母又问妙玉沏茶用的是什么水?喝茶最讲究用什么水,虎跑泉水泡出来的龙井,味道就跟别处不一样。贾母是行家,所以问什么水?回答是旧年蠲的雨水。对于一般茶客来说,这已很难得。
贾母是因为不欣赏老君眉?还是想叫刘姥姥见识见识什么叫极品?她只吃了半盏就递到刘姥姥手里。刘姥姥接过去,“便一口吃尽”。半盅茶,喝出两个老太太截然不同的个性。贾母喝茶肯定是“品”,带审美意味地、优雅细致地“品”;刘姥姥喝茶纯粹为解渴,带求实性质、一股脑儿的“灌”。更妙的是刘姥姥还要用不折不扣的农民心理,对她从来没喝过的高级茶大发议论:“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绿茶讲究清淡,刘姥姥偏要熬浓,真是鸡对鸭讲,南辕北辙。众人听了直乐,妙玉听了,肯定既啼笑皆非又更加瞧不起刘姥姥。估计当贾府的老祖宗把五彩成窑盅递到刘姥姥手里时,妙玉心里可能就不高兴。老祖宗差矣!这么高雅的茶盅怎能送到这么粗拙的人手上!
妙玉对贾母很客气,很尊重,她曾让贾母进禅堂。贾母说:我们刚吃了些酒肉,你这里有菩萨,不要冲撞了。妙玉就按照贾母要求在院中待客。妙玉对贾母礼数周到,但一点儿不巴结。贾母等人入座喝茶,妙玉一不陪坐、二不陪喝、三不陪聊,自顾自地走了。这在贾府可是从来没有的事。老祖宗在这儿,哪个敢晾了她走开?即使天马行空的林黛玉也不敢。这正是由妙玉的天不收地不留的个性所决定的。妙玉比金陵其他诸钗包括林黛玉都更有独立性,更孤僻。
黛玉宝钗宝玉的体己茶
妙玉不陪贾母,陪谁?陪林黛玉和薛宝钗。更妙的是,陪贾宝玉。
妙玉跟黛玉宝钗很默契,她把二人衣襟一拉,二人就随她去。宝玉一直暗暗注意妙玉行事,一见她们三人开溜,立即悄悄跟随。妙玉把黛玉和宝钗让到自己的耳房里。黛玉和宝钗对妙玉毫不见外,宝钗坐到妙玉的卧榻上,黛玉坐到妙玉打坐的蒲团上。妙玉亲自烧水泡茶,刚泡好,贾宝玉来了。黛玉宝钗声明:这里并没你的茶。妙玉却没说这话。看来,怡红公子受妙玉欢迎。
妙玉请这三个人喝茶喝出多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妙玉茶具超常的讲究。妙玉给宝钗和黛玉用的茶具都是名贵古玩。给宝钗的叫“ 斝”,给黛玉的叫“杏犀 ”。对这两个茶具很多红学家分析过。 斝,是古代的葫芦器,在葫芦生长之前套上器范,令其按照要求生长。妙玉这个葫芦器主要价值不在形状,而在于用过它的人。上边有“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使用过这个茶具的两个人,一个是晋代巨富,一个是宋代大才子,可见其名贵。杏犀 是用犀牛角制成的茶杯,犀角的极品在灯火下呈现杏黄色,所以叫杏犀 。妙玉这两个极品茶具,说明她家有不亚于贾府的富贵。说到底,这两个茶具跟秦可卿卧室武则天的镜子一样,是夸张的文学笔墨。也早就有前辈点评家根据谐音,认为这两个茶具,是按照薛宝钗和林黛玉个性构思的。薛宝钗用的茶具里边有个“斝”字,其音跟“做假”挂钩,林黛玉用的茶具里边有个“乔”字,其音跟“矫情”挂钩。
第二层意思,是妙玉对宝玉不同寻常的情分却故意撇清。
给黛玉和宝钗用高档茶具,说明妙玉既是尊重这两个人又在摆谱儿。给贾宝玉用的茶具,说明妙玉跟贾宝玉不分彼此。贾宝玉喝茶用的是什么?小说写妙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斟与宝玉”。“仍将”两个字就是说,贾宝玉早就来喝过茶,而且用妙玉自己喝茶用的绿玉斗喝茶,可见妙玉待宝玉的亲切。
在女孩跟前特别会套近乎的贾宝玉说“入乡随俗”,到妙玉这里,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十分喜欢,拿出竹节整雕的茶碗,问贾宝玉可吃得了?贾宝玉表示吃得了。妙玉马上挖苦:“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驴。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这话说得多么有文化,又多么轻倩可喜。贾宝玉的到来,在这位比丘尼孤寂的心灵中,投射进一缕青春的阳光。妙玉在贾宝玉跟前心情愉悦、妙语如珠,真是娇嗔如闻,口舌生风,完全是青春美少女的腔调,一点儿寺院色彩都看不出来。
按照妙玉跟贾宝玉的交情,她要请人喝体己茶,应该拉贾宝玉的衣襟才对。但是男女有别,僧俗有别,一位比丘尼怎么可以拉青年男子喝茶?妙玉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衣襟,实际上给贾宝玉递暗号。而贾宝玉果然跟了来。但是妙玉偏偏故意声明:“你这遭吃茶是托她们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茶吃的。”这话肯定是说给薛宝钗和林黛玉听的,而且不是真话。如果贾宝玉此前没有独自吃过妙玉的茶,妙玉给宝玉倒茶时怎么会“仍将”绿玉斗给他用?贾宝玉很会凑趣,回答:“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她二人便是了。”曹雪芹写妙玉和宝玉的对话,都是话中有话,话中只有他们二人明白、宝钗黛玉却不明白的话,很微妙的话。
第三层意思,是妙玉为人的高傲和孤僻。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只金凤凰居然都因为在栊翠庵吃茶受到妙玉挖苦。
贾宝玉调侃妙玉给自己用绿玉斗喝茶,说,常言“世法平等”,为什么给她们奇珍古玩,我就用个俗器?得到的回答是:只怕你们家未必找得出这么个俗器!这番话既透露出妙玉家的富贵远远超过贾府,也透露出妙玉的心性远远高出贾府裙衩。这是自许甚高的孤傲。
林黛玉问妙玉,我们喝的茶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说:你这么个人竟然是个大俗人,旧年的雨水哪有这样轻醇的?这是五年前我住在玄墓时,从梅花上收集的雪水!林黛玉这位贾宝玉称之为“神仙似的妹妹”,从来没有被人这样居高临下、毫不客气地说成是“俗人”,在妙玉这儿算开了眼。
妙玉还说:旧年的雨水哪有这样轻醇?如何吃得?而妙玉给贾府至高无上的老祖宗上的茶,正是用“如何吃得”的雨水泡的!
贾府所有人都说林黛玉孤高自许,林黛玉到了妙玉这儿却遇到对手。妙玉比黛玉更孤僻,更高傲。有趣的是,一物降一物,林黛玉到妙玉面前,啥脾气都没了,啥小性儿也没了,又变成个小乖女。懂事,收敛,小心。她知道在妙玉这里不好多说,也不好多坐,吃完茶,就约宝钗出来。薛宝钗吃了半天茶,一句话没有,可见她待妙玉是何等的谨慎小心。
“过洁世同嫌”
黛玉、宝钗、宝玉在妙玉的耳房喝茶时,贾母等人已离开,妙玉的仆人把他们用过的茶盅送了进来。妙玉因为五彩成窑盅给刘姥姥用过,坚决不要了。有博爱思想的贾宝玉向妙玉要求,让刘姥姥把茶盅卖了度日。妙玉表示:幸亏我没用过,如果我用过,砸了也不能给她!贾宝玉很能体会妙玉的心情:既然刘姥姥用过的茶杯她都不要了,那么,刘姥姥等一大帮“鱼眼睛”站过的地方,妙玉肯定也认为很脏。宝玉就颠颠地表示:叫小厮们抬水来冲刷地面。妙玉不仅照单全收,还表示:只叫他们把水抬到门外就成了。贾宝玉的小厮们连栊翠庵的门都不能进!妙玉的洁癖真是洁到家了。
跟妙玉类似,在刘姥姥身上表现“过洁”的还有一位。林黛玉几次讽刺刘姥姥,说她是哪一门子姥姥?说她是“母蝗虫”,说要画“携蝗大嚼图”。这显示了林黛玉的口角伶俐,也暗含其为人不够宽厚。
《红楼梦》前80回进展到一半时,突然冒出这么一位比丘尼,实在有点儿匪夷所思。那么,如何理解妙玉这一个特殊形象以及她跟贾宝玉的感情?除了以上所说的之外,还可以考虑这样几点:
第一,妙玉显然是曹雪芹相当喜爱的人物。她虽然是比丘尼,却并没有按照遁入空门的规矩,对世间万物了无生趣。妙玉生命力旺盛。贾母进入栊翠庵最突出的感觉是花木繁盛。贾母夸奖:到底是出家人,会整理。栊翠庵的名字很美,“栊翠”正是花木繁盛、绿意盎然。这是妙玉自己创造的环境。宝琴立雪是《红楼梦》经典画面,由此引起了贾母的兴趣。要把她画到画里。其实,雪中红梅,应该看成是对妙玉的暗写。芦雪广联诗后,贾宝玉到栊翠庵要来的一枝红梅:“原来这枝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如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蕙。”贾宝玉讨来的梅花,既是妙玉对他的情谊,也暗示着妙玉本人像雪中红梅。做过妙玉学生的邢岫烟《咏红梅花》有这样的诗句:“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这符合妙玉虽居清冷寺院却热爱生活的心性,符合妙玉任他人或褒或贬,我行我素的品格。
妙玉对贾宝玉有眷恋之情,是对她“云空未必空”的注解。这一情分,后来更表现为贾宝玉生日时,妙玉给他送了粉红色的贺帖。这到底是属于什么样的感情?难道说妙玉也爱上了贾宝玉?贾宝玉在爱林黛玉的同时也爱妙玉?这是某些红学家喜欢揣测的话题,也是某些索隐者喜欢做的文章。其实,硬将妙玉和宝玉也拉扯到男女之情,恐怕太勉强。妙玉是青灯古佛下的青春少女,她对贾宝玉这样的美男子有好感,希望亲近,是很自然的。他们之间会有知音之感,但却不会是什么男女私情。我认为,妙玉跟宝玉之间的感情,介于爱情、友情、亲情之间,是所谓的“第四种感情”,即心灵相近、心气相通的感情,却不是男女私情,更不是流行本续书写的妙玉那种“怀春”情,这种亲切而高洁的感情,这种不太为世人所理解的感情,是由双方的精神追求决定的。一言以蔽之:贾宝玉不是秦钟,妙玉也不是智能儿。
妙玉对宝玉有好感,希望亲近,跟她的比丘尼的身份发生矛盾;妙玉对世俗中人,采取高傲漠视,“万人不入她眼中”,跟她的比丘尼身份也发生矛盾。所以在世人眼中,她就是不可理解的,李纨就明说,她讨厌妙玉的为人。但大观园中出色的女性都跟妙玉关系不错,除了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之外,后来的薛宝琴也是一个。这可能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了。更有趣的是,在曹雪芹的构思过程中,正是这位比丘尼代替了比薛宝钗还要美丽、还会写诗的薛宝琴,进入了“金陵十二钗正钗”,曹雪芹举措,说明妙玉这个艺术形象的分量。
妙玉在前80回的最后露面,是第76回凹晶馆林黛玉和史湘云联诗。黛湘联诗是在查抄大观园之后,大观园面临风云流散的背景下进行的。贾府的衰颓之势如大厦将倾,两位敏感的少女的联诗最后唱出了:
“寒塘渡鹤影”(史湘云)
“冷月葬花魂”(林黛玉)
其实就是史湘云和林黛玉最后的结局。
妙玉在中秋之夜出来赏玩清池皓月,听到黛玉湘云联诗,她认为她们的诗太悲了,出来截住,想用一个“光明尾巴”续上。所以,妙玉写出了“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的乐观词语,想用夜尽晓来代替黛玉湘云诗中的黑夜。但是她的诗也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苦闷、寂寞、清冷诉诸其中。她是那样的孤寂幽怨:“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她的痛苦又能向什么人说?“芳情只自谴,雅趣向谁言!”
这是妙玉唯一一次写诗,水平跟大观园两位杰出才女林黛玉、史湘云不相上下。
妙玉想止悲显乐,岂不知大观园的末日已在向她们三人招手。而她的结局,比林黛玉、史湘云还要悲惨。